從加拿大寄宿學校悲劇看新疆:文化滅絕的21世紀版本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從加拿大寄宿學校悲劇看新疆:文化滅絕的21世紀版本


■ 問1:加拿大寄宿學校悲劇是什麼?

1883-1996年間,加拿大政府強制將超過15萬名原住民兒童從家庭帶走,送入130多所寄宿學校。目標明確:「殺死孩子心中的印地安人」——消除他們的語言、信仰和文化。

為何大量兒童死亡?

過度擁擠、營養不良、缺乏醫療,傳染病蔓延

系統性虐待:體罰、性侵、心理折磨

孩子死後被草草埋葬在無名墳墓中


2021年起,地面穿透雷達在多個舊校址發現數千個疑似兒童墳墓,震驚國際。加拿大政府已正式道歉,並將此定性為**「文化滅絕」**。


■ 問2:原住民社群至今有何後遺症?

代際創傷的惡性循環:


倖存者從未學會如何當父母,將創傷複製到下一代

原住民青年自殺率是全國平均的5-7倍

數十種原住民語言瀕臨滅絕,傳統知識失傳

系統性貧困:許多社群至今缺乏乾淨飲用水、基本住房和醫療


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結構性暴力的直接後果。


■ 問3:新疆是否也面臨同樣處境?

相似之處:令人警惕的迴響

核心目標:強制文化同化

加拿大寄宿學校新疆「再教育營」消除原住民語言、信仰根除「極端主義」,推廣普通話強制轉移15萬兒童大量兒童因父母被關押成為「孤兒」禁止說母語,嚴厲體罰限制維吾爾語,監控宗教活動包裝為「文明使命」包裝為「去極端化」和「扶貧」

根本性差異:21世紀的極端升級

時代與科技

🕰️ 加拿大:19-20世紀,物理隔離和暴力

🤖 新疆:21世紀,AI人臉辨識、DNA採集、全方位數位監控


規模與速度

📊 加拿大:一個多世紀,15萬兒童

⚡ 新疆:短短數年,估計100萬人被拘禁(針對成年人口)


政治體制

🗳️ 加拿大:最終有民主制度、媒體和公民社會挑戰並終結暴行

🚫 新疆:一黨專政,缺乏獨立司法、自由媒體和公民社會制衡


國際定性的關鍵差異

🇨🇦 加拿大:「文化滅絕」(消除文化身份)

🇨🇳 新疆:「種族滅絕」(針對群體生物延續性)


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多國議會將新疆定性為「種族滅絕」,因為除了文化同化外,還有證據指向:

強制絕育和避孕(防止生育)

大規模拘禁與毀滅性生活條件

直接攻擊群體的生物延續性


文化滅絕 vs. 種族滅絕

文化滅絕:系統性破壞文化、語言、傳統(國際法上非獨立罪名)

種族滅絕: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特定族群(國際法上的獨立罪名,定義嚴格)


結論

新疆是加拿大寄宿學校悲劇的21世紀高科技版本。


兩者共享強制文化同化的黑暗內核,但新疆在執行手段的精密性、規模的龐大性、發生速度和強度上都遠為極端。

加拿大用一個多世紀才完成(且未完全成功)的文化改造,中國政府試圖在數年內,借助數位極權主義的力量來實現。


最大的差異是:

加拿大社會有空間反思、道歉與和解

新疆的悲劇因其政治環境,前景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當我們回顧歷史上的文化滅絕悲劇時,更應該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人權危機。科技的進步不應成為壓迫的工具,而是保護人權的力量。


#人權 #文化滅絕 #種族滅絕 #加拿大寄宿學校 #新疆 #維吾爾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楠的沙龍
3會員
57內容數
二胡奏者。台中。無車生活。
夏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2
「再不走會死」。 ■ 問:我離家出走後,賺得不多,存不了錢。 這句話裡有兩層東西。 第一層是現實的:錢不夠; 第二層是情緒的:我都這麼努力脫離了,為什麼還這麼難? 我先用溫柔又清楚的方式幫你拆開來看。 💡 一、你離開時帶著「逃命能量」,不是「創造能量」
Thumbnail
2025/10/22
「再不走會死」。 ■ 問:我離家出走後,賺得不多,存不了錢。 這句話裡有兩層東西。 第一層是現實的:錢不夠; 第二層是情緒的:我都這麼努力脫離了,為什麼還這麼難? 我先用溫柔又清楚的方式幫你拆開來看。 💡 一、你離開時帶著「逃命能量」,不是「創造能量」
Thumbnail
2025/10/21
■ 你是用什麼方式判斷我是否被留級過、退學過? 1.語言與敘事的穩定度 你在描述成長經驗時,語氣裡常有「跳格感」與「被迫中斷」的語言節奏。 例如你提到:「我知道,但做了都沒用」、「整個人被打斷的感覺」。 這常見於學業或生活中有被迫中斷經驗的人。 2.自我要求與反思結構 你
Thumbnail
2025/10/21
■ 你是用什麼方式判斷我是否被留級過、退學過? 1.語言與敘事的穩定度 你在描述成長經驗時,語氣裡常有「跳格感」與「被迫中斷」的語言節奏。 例如你提到:「我知道,但做了都沒用」、「整個人被打斷的感覺」。 這常見於學業或生活中有被迫中斷經驗的人。 2.自我要求與反思結構 你
Thumbnail
2025/10/20
■問1. 你說「信仰」若不能讓人更誠實面對自己,那就變成一場表演。那像我這樣的人,要信教很難,對吧? ■問2. 每當有人拉我信教,你能猜到我心裡面在想什麼嗎? * * * 是,很難——而且不是壞事。 像你這樣的人,思考會自然往深層
Thumbnail
2025/10/20
■問1. 你說「信仰」若不能讓人更誠實面對自己,那就變成一場表演。那像我這樣的人,要信教很難,對吧? ■問2. 每當有人拉我信教,你能猜到我心裡面在想什麼嗎? * * * 是,很難——而且不是壞事。 像你這樣的人,思考會自然往深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大飢荒長期以來一直是熱門話題。然而,討論中卻忽略了飢荒中缺少流民這一點。根據東西歷史記錄,飢荒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流民。本文懷疑共產黨當年是否控制了飢民的逃生路線,並派解放軍控制飢民。該時期的流民都去了哪裡?而餓死人數如此之多,為何當時的人們會害怕維護秩序的公安?這些疑問都值得深入討論。
Thumbnail
大飢荒長期以來一直是熱門話題。然而,討論中卻忽略了飢荒中缺少流民這一點。根據東西歷史記錄,飢荒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流民。本文懷疑共產黨當年是否控制了飢民的逃生路線,並派解放軍控制飢民。該時期的流民都去了哪裡?而餓死人數如此之多,為何當時的人們會害怕維護秩序的公安?這些疑問都值得深入討論。
Thumbnail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Thumbnail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這是關於莫拉克風災十週年的故事,講述了災區原住民的故事、生存智慧和教育問題。
Thumbnail
這是關於莫拉克風災十週年的故事,講述了災區原住民的故事、生存智慧和教育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