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上一篇的素養探究,以下是這幾題的思辨歷程與判斷參考,歡迎大家交流。
素養探究
(C) 1. 閱讀判決主文,這位80歲的母親犯了「殺人罪」,卻僅判刑2年6個月,遠低於10年以上的法定刑。法官在判決中同時運用了「自首」和「情堪憫恕」兩項原則。其中,哪一個條款最能體現法官在「理性」之外,對被告處境的深度「同理」?
(A) 罪刑法定原則(B) 刑法第62條(自首)
(C) 刑法第59條(情堪憫恕)
(D)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 考點:分析法律條文的內涵。
- (A)罪刑法定原則是指「沒有法律規定就沒有處罰」,這是法官「判她有罪」的基礎,而非「減刑」的基礎。
- (B)自首是指犯罪後「主動告知」的行為。這是一個客觀的「動作」,法律給予減刑,比較偏向「程序」上的合作。
- (C)情堪憫恕是指法官必須深入探究犯罪的「動機」與「背景」,並認為其情節「值得同情」。這需要法官高度的「同理心」才能啟動,因此是正確答案。
- (D)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適用的一致性,與本案的「特殊減刑」考量方向不同。
(B) 2. 這位法官在判決書的最後,「主動建請總統特赦」。這個「額外」的舉動,最能展現下列哪一項事實?
(A) 法官認為自己判錯了,想請總統彌補
(B) 法官認為司法權力有其極限,希望行政權給予最終的恩典
(C) 法官想推翻自己的判決,宣布被告無罪
(D) 法官想透過媒體壓力,迫使總統必須同意特赦
- 考點:應用「權力分立」概念(司法權vs行政權)。
- 法官(司法權)的工作是「依法審判」。他已經用盡所有法律工具(自首、情堪憫恕),判下了他能判的「最低刑度」(2年6個月)。
- 但他認為這個刑罰可能仍然太重,但他「無權」再做更多了(例如判無罪或免刑)。
- 「特赦」是總統(行政權)的專屬權力。法官的「建請」,等於是承認了「司法權有其極限(極限就是2年6個月)」,他已無法再提供憐憫,因此請求握有「恩典權」的行政權來接手處理。
- (A)他沒有判錯;(C)特赦不等於無罪,而是「免除刑罰執行」;(D)這是對法官動機的錯誤揣測。
(A) 3. 法律在判斷「殺人罪」時,會考量犯案動機。本案中,這位母親的「動機」與一般殺人案的「動機」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
(A) 一般殺人案的動機常出於仇恨或私利,本案的動機則源於(自認的)解脫與絕望
(B) 一般殺人案的被告會逃避,本案被告主動自首
(C) 一般殺人案是臨時起意,本案是預謀殺人
(D) 一般殺人案的被害人會反抗,本案被害人無力反抗
- 考點:分析犯罪構成要件中的「動機」(Motive)。
- 題目問的是「動機」(為什麼要做)。
- (A)正確點出了兩者的核心差異。一般的殺人動機(Motive)是惡意的(Malice),例如仇恨、報復、貪財。本案的動機是複雜的,源於50年的照顧壓力與絕望,是一種自認為能讓對方「解脫」的行為。
- (B)這是「犯罪後的行為」,不是「犯罪前的動機」。
- (C)這是在討論「計畫性」,而非「動機」。
- (D)這是描述「被害人的狀態」,不是「被告的動機」。
(C) 4. 這篇文章中用「訊號」來比喻本案。綜合全文來看,作者最想傳達的「核心訊號」是什麼?
(A) 殺人是重罪,任何理由都不能合理化
(B) 法律是冰冷的,法官只是依法判決的機器
(C) 這起悲劇突顯了社會安全網的破洞,我們應接住更多求救訊號
(D) 家人是最好的照顧者,政府不應介入家庭事務
- 考點:歸納文章核心主旨(作者觀點)。
- (A)這是「法律的觀點」,但不是這篇「溫情」文章最想傳達的「訊號」。
- (B)這篇文章恰恰想反駁這個觀點,它展現了法官「有溫度」的一面。
- (C)正確。文章花很多篇幅描述50年的照顧壓力,並用「訊號」一詞,顯然是想將「個案」擴展到「通案」,呼籲社會體系(社會安全網)的反思與補強。
- (D)這起悲劇剛好證明了「家人『不一定』是最好的照顧者」,因為家人也會倒下,因此更需要政府(社會福利)的介入。
(B) 5. 這起「長照悲歌」的判決,最適合用來作為國中公民課中哪一個單元的「探究與實作」案例?
(A) 權力分立:探討總統的特赦權如何運作
(B) 社會福利:分析長期照護制度的必要性與困境
(C) 犯罪偵查:了解「自首」在警察辦案中的角色
(D) 生命倫理:辯論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
- 考點:應用案例於社會科單元。
- 這起悲劇的「根源」是什麼?是50年的照顧壓力。
- (B)社會福利:這50年的壓力,正是一個「長期照護」的社會福利議題。如果制度健全,這位母親或許能得到喘息服務或機構協助,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這是本案最核心的社會結構問題。
- (A)權力分立:「特赦」只是本案的「結尾」,並非「起因」。
- (C)犯罪偵查:「自首」只是本案的一個法律程序,非核心。
- (D)生命倫理:這是「相關」議題,但「安樂死」通常指「自願」或「協助」的醫療行為。本案的直接成因是「照顧者不堪負荷」,這更直接對應到「社會福利」單元的範疇。
關於SEL的教案分享,我們放在下一篇,歡迎大家對本次分享的素養探討回饋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