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Yahoo! | 簡介格列佛「Houyhnhnms」遊記的時代背景

2021/01/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雖然因為格列佛的大小人國遊記被改編後,廣受小讀者們歡迎,而常常被歸類為兒童讀物,但這可能是因為許多(非英語世界的)小讀者們即使長大後,也沒有機會讀到格列佛遊記的全文之故。
事實上,格列佛遊記有四部份,第一部分是格列佛遊小人國 Lilliput 的故事,第二部份,是格列佛遊大人國 Brobdingnag的故事,第三部份,主要是格列佛遊飛島 Laputa的故事,第四部份,則是格列佛遊 Houyhnhnms 的故事。
學界對於如何看待作者史威夫特(Swift)的諷刺批判多有爭議,但是斯威夫特的巧妙構思顯然頗能刺激後續創作者的靈感,一直以很巧妙的方式影響許多文字影視作品。
格列佛的奇幻旅程開端是一位「大人物」被 身高約15公分的「小人們」綁住的樣子。小時候有機會讀過「小人國」遊記的讀者們應該對這一幕都印象深刻。
格列佛遊小人國
但是,格列佛的第三、第四部就比較少人看過了,所以我們先一段格列佛遊嚎鳴國( Houyhnhnms)的影片吧! (不知道 houyhnhnms 該如何發音的可以看影片喔!)
很有趣的作品吧! 不過,要理解斯威夫特說這故事的寓意,對小朋友或非英語世界的讀者,可能就有點困難了。畢竟,大多數讀者只看前兩部作品,所以可能無法體會斯威夫特(1667- 1745)對當世的諷刺與批判。
那麼,斯威夫特到底想諷刺什麼呢?
也許,先讓我們認識一下英格蘭、蘇格蘭、還有 愛爾蘭的地理位置,其中倫敦是英格蘭的首府是倫敦(London),蘇格蘭的首府是愛丁堡(Eddingburgh),愛爾蘭的首府是都柏林(Dublin)。
所以,從地理位置來說,出生在都柏林的斯威夫特應該算是道地的愛爾蘭人,但是因為歷史、地理和語言等因素,愛爾蘭、英格蘭、蘇格蘭王國的關係其實一直都非常密切,我們不妨從查理一世開始說起。
查理一世被奉為三個王國君主的肖像
西元1642年起,英格蘭爆發了一連串與查理一世有關的內戰,爭論的雙方是主張「君權神授」的國王的軍隊和支持「人民議會」的克倫威爾的士兵,期間雙方互有勝負,但是,在西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後,君主制和上議會遭到廢除,地主貴族失去權勢,取而代之掌權的是清教徒軍隊,由於查理一世不光是英格蘭的國王,也是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共同推舉的君主,幾天後,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發出共同聲明,宣告成為一個共和政體(Commonwealth and Free State)。
這時候,愛爾蘭和蘇格蘭、英格蘭可以說是綁在一起的,只是因為克倫威爾的清教徒軍隊和愛爾蘭大多數居民信仰的天主教不同,使愛爾蘭戰爭期間的血腥鎮壓一直成為愛爾蘭人無法忘懷的歷史事件。
另一方面,清教徒的律法相當嚴峻,社會生活完全被「上帝的意旨」控管,許多受不了的人民開始質疑清教徒的統治方式,因此到了西元1660年,共和制被推翻,君主復辟,不過,查理二世因為自己的父親查理一世曾被拉上斷頭台,所以雖然生活上看來玩世不恭,執政時卻相當務實,即使被大臣嘲弄說話難以相信,也是詼諧以對:「我的話雖都是我說的,但決定都是大臣替我做的。」
查理二世和他的名言
只是,到了查理二世執政末期,黨派之爭開始出現,兩派為了主張限縮國王權力還是鞏固國王王權爭論不休。最後,是國王和擁王派獲勝,查理二世在西元1685年過世後,其弟順利地繼承王位,是為詹姆斯二世。
詹姆斯二世和哥哥不一樣,他不但對政敵嚴厲,以高壓手法打擊議會外,更拒絕牛津學院的選舉結果,甚至將七名主教關在倫敦塔中,這讓新教徒大為緊張。另一方面,從伊莉莎白一世以來,因為科克(Edward Coke) 力主西元1215年英格蘭國王在倫敦簽訂的大憲章(Magna Carta)是一切自由的基礎—— 沒有經過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增加稅收,國王也不能隨意逮補臣民,否則就違背了憲政。因為這種立論,所以,詹姆斯二世的勝利只是短暫的,勇於和國王鬥爭的英格蘭議會和臣民,最後還是攜手催生了光榮革命。
發生於西元1688年的光榮革命雖然被認為是和平革命,其實還是經過激烈的武裝衝突,但是,從西元 1689 年後,英格蘭議會定期召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由議會控制國家主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西元1707 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成立大不列顛王國(Great Britian),只是,愛爾蘭王國要到西元1801年才與大不列顛合併,成為聯合王國(United Kingtom)的一部分。
所以,對格列佛的作者史威夫特而言,他確實不是不列顛人,也不是UK人,而是愛爾蘭人,但是曾在英格蘭長久居留過的他對英格蘭應當相當熟悉,這點或許有助於了解史威夫特寫作的「格列佛遊記」,尤其是小朋友很少機會閱讀的第三、第四篇。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第四篇的故事——
最後一次遊歷,格利佛遇到的是馬形生物 Houyhnhnms 治理的國度,在交往中,格列佛發現Houyhnhnms的彬彬有禮、智慧理性 ,反之,島上的人形生物 Yahoos,則卑劣可惡、污濁不堪。所以,結局是,格列佛回到家鄉,再也受不了人類,只得每天跟自己的馬聊上好幾個小時。
格列佛遊嚎鳴國
基本上,格列佛遊記是一部寓言,所以如果要「硬」解讀作者史威夫特為何將「馬」塑造成彬彬有禮的文明生物對照「人」的野蠻粗鄙的寓意恐怕會失之武斷,但我們還是可以在欣賞史威夫特的作品之餘,順便了解光榮革命以後英倫三島還有法國的政治發展。
經歷光榮革命後,英格蘭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專制君主,相對地議會的權利越來越大,英格蘭走向議會君主制,並且頒布了< 寬容法案>,結束了國內不同教派互相廝殺的歷史。
另一方面,英格蘭在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親王的治理下,雖然結束了英國內戰,也改善了英荷關係,也讓英法關係變得緊張。 一開始,信仰天主教的法國在各方面都佔有優勢,但光榮革命後,英國開始建立強大的海軍,並且與法國的敵人如普魯士、奧地利開始結盟。
這些都需要經費,英格蘭的國王因此每年都需要召開議會,尋求議員的同意。為了避免激起民怨,於是議員不得不開始向自己徵稅.這讓大不列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徵所得稅的地方,也因為軍事活動讓不列顛成為當時世界上稅收最重的地方,但是,國家讓越富有的人納稅越多,所以政府可以維持充裕的財政收入。
不僅如此,在1690 年代,不列顛對法進入戰爭狀態時,英格蘭的富商們在議會支持下成立的英格蘭銀行,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銀行。銀行負責替政府向國民借債,同時支付相當高的利息。由於國債發行需要議會頒布相關法案,確保程序合法,所以民眾覺得風險相當低,因此很樂意購買。在這種情況下,從西元1689 到 1815 一百多年間,不列顛和聯合王國對法的作戰中,政府始終都有充分的財政支持。
另一方面,法國國王在為戰爭募資時總是會承諾在戰後付給債權人高額的利潤,然而,每一次戰爭過後,政府都會破產,債務不了了之,所以,政府信用一步步破產。
反觀不列顛,雖然在歷次交戰中,不列顛的開支都超過了法國,儘管債務纏身,但政府不但沒有破產,反而越打越有錢,與法國形成強烈對比
不過,上述分析,大概不是光榮革命後的愛爾蘭人看到的局勢。
光榮革命後的愛爾蘭爆發了內戰,而且持續了兩三年之久,數以萬計的人死於戰爭,而且在威廉親王率軍攻入,新教徒起而響應後,原本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政治權力都被剝奪,同時,愛爾蘭的議會不再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沒有英格蘭議會的同意,無法自行頒布法律。而在英格蘭議會,愛爾蘭事務常被忽略。因此,愛爾蘭人在自己的國土成了三等國民。
如果考慮到這點,或許就可以了解爲什麼在史威特筆下的格列佛遊記大結局中,格列佛最後只願與馬相處的情節吧!
格列佛遊記大結局
蓮子水共同體
蓮子水共同體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合作請電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