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逛書店嗎?喜歡在書店裡度過一整個下午嗎?倘若有一個以書形成的市集,一個讓人心生喜悅的空間,你是不是能停下滑動手機的手,離開虛擬的世界,試著沉浸在書的氛圍中,體會書本所帶來的溫馨感受。你心目中理想的書店該是什麼樣子呢?是擺滿著暢銷書籍,三不五時有名人作家與讀者座談,或者是充滿了可愛插圖加上三五行字的休閒讀物,你是否曾在心中試想過一個不容遺忘的特別的書店呢?
書集喜室,一個有別於連鎖書店的獨立空間,於龍山寺旁裡的小巷弄裡,靜待著人們的到訪。
不同於以往的書店,沒有富麗堂皇的裝潢,少了許多現代的設計裝飾。在書集喜室身上,我們看見的是鹿港的在地文化,是台灣人特有的民情風俗。有挑高的樓井建築,擁有清新水源的舊有水井,以及代表歷史文化的防空洞。踏進書店前,迎接我們的不是冰冷的玻璃門,而是一條富含人情味的小巷弄。人們平常生活必經之地,陽光灑在小路上,清新自然的感覺油然而生。書店裡滿是老舊玩物,古老的沙發椅,過時的收音機,罕見的黑膠唱片機,充滿歲月痕跡的木桌,大多是老闆的收藏以及親朋好友的贈送。它們默默提醒著人們時間的無情流逝,也讓我們看見不同以往的新風貌。
書店老闆黃志宏從事多年業務工作後,依循內心渴望的聲音,返回故鄉尋找適合居住的地方,經人介紹,輾轉尋獲鹿港杉行街裡的一幢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頂早已塌毀,黃志宏不捨老屋面臨拆除的命運,決定賦予它新生命。找來古蹟修復師傅,盡全力想保全房子的原貌,更四處探聽屋子原先的格局如何,房子的修復在不更動格局的原則下,增加現代的生活元素外,也希望人人能感受前半世紀人們對土地的記憶,藉此讓老一輩的人回憶過去,年輕一代有機會認識早期的生活型態。因整修而拆除的木頭也沒浪費,在整修時部分釘成書架,有些作成放置餐點用的托盤。每一個細節,他都用心思量,希望能發揮老屋的最大價值,保有它最原始的樣貌,也能為它發展出新的意義。老房子的未來不再只能向世界道別,只要用心,它就能重新展露笑顏。
起初開設書店時,老闆也曾嘗試進新書販賣,不料卻因不符成本及運書車進不了小巷弄等問題而作罷。老闆索性拿出自己豐富的藏書與大家分享,老房子開始出現新的樣貌。書店剛開設時,並沒有限制消費金額,歡迎大家進來書店參觀及談天,但有些客人進來只為拍照留念,未能恢復場地原狀;又有顧客將飲料潑灑了在樓梯上頭,造成老闆的困擾。因為客人的不珍惜,老闆便訂了二十五元的低銷規定,希望大家能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空間。
書集喜室裡除了有大量藏書外,另備有精緻茶點供人享用,以增加經營書店的額外的收入。此外,平易近人的價格也吸引更多在地人願意走進來,沉浸在書香中,遠離城市的繁雜,得以在人與人的相處中能夠多一點真誠的溫度。「希望進到書店的客源能以在地人為主,為大家創造生活感,更能因此堆起日常的寧靜。」他談到過去的鹿港曾經擁有許多書店,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實體書店漸漸不受到重視,一間間都無法再營運,只能選擇關閉,網路購物的興盛,人們少了走進書店的動力,失去了在書店中找書的樂趣。黃志宏期待在鹿港看見更多書店開設,渴望能在鹿港帶動閱讀風氣,是對生活的實踐,也疼惜這片土地的方式。
書集喜室除了其建築之美外,還有一個特色:每個星期三下午,黃志宏都會在書店裡說書。一開始談的是台灣民俗故事,沒有底本,內容全部來自於他的記憶,現在則拿著書本為孩子們一章章地講解《西遊記》。談到為什麼有說書的念頭,老闆只是悠悠地說,現在孩子們下課後多往安親班去,倘若有個地方能讓他們好好地看本書,在課餘時間能得到不同於教室內的知識,讓家長和孩子有更多去處可以選擇,因此才開始說書給小朋友聽。說書是對孩子的啟發,也期許莘莘學子能繼續傳承世代文化的使命。
鹿港擁有許多古蹟,許多來往鹿港的人,並不會對它留下任何情分。該耕耘的是在地人的情感,倘若連土生土長的在地人都失去了對在地文化的親暱感,還有誰會在乎傳統歷史呢?老闆對鹿港鄉土的熱愛,積極地保留老房子,也參與了彰化縣誌宗教禮俗篇的田野調查,希望能對台灣文化盡一己之力。老闆語重心長地說,「鹿港人才不會到老街去。鹿港老街已成為是觀光之地,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美好;以商業利益為主的小店一間間堆砌起,已不見鹿港傳統的文化美感。」
書集喜室是傳統建築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在時間的洪流中找到其發展之路,等著人們的到訪,發現它的美好,在巷弄裡展現獨特的價值。
書集喜室不只是書店,而是文化傳承的象徵。
文/蔡憶琦
攝影/陳詠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