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RPG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1984年Namco的《ドルアーガの塔》(迷宮塔)以及T&E的《Hydlide》(夢幻仙境),可能是一般人比較接受的說法,接著由Falcom的《ドラゴンスレイヤー》(Dragon Slayer,屠龍劍)系列發揚光大。不過真正說到為動作RPG立下標竿,奠定宗師級地位的,應該就是我今天要介紹,同樣由Falcom所發行的《伊蘇》系列了。
1987年,Falcom在PC-88上發表了第一代的《伊蘇》,開啟了紅髮少年Adol的冒險旅程;創新的戰鬥方式(用撞的!)、悅耳的音樂、流暢的畫面和完整的劇情,在當時都是頂尖的水準,立刻大受歡迎,引爆了一股「伊蘇熱潮」。不但在各大專業雜誌上深獲好評,也奪下不少遊戲界的獎項。
簡單來講,《伊蘇》一代雖然精簡,但確實已經包含了一個完整RPG遊戲該具備的所有要素,就算拿到現代的眼光來看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佳作。《伊蘇》一代曾經被移植到超過10種以上的平台——我最近一次玩是NDS的版本——帶來的感動依舊不減當年,在在證明一款經典遊戲,絕對是可以跨越時空的。
隔年,Falcom打鐵趁熱推出續集,Adol在前作收集完六本伊蘇之書後,被傳送到空中島嶼伊蘇繼續他的冒險。《伊蘇Ⅱ》最大的創新,是加入魔法的設定,地圖也比一代大了許多。由於跟現代許多大部頭的作品相較之下,《伊蘇Ⅰ&Ⅱ》的規模都算小品,因此Falcom後來推出的重製版中,常常將這兩款打包在一起,比方說在PC Engine、PS2、PSP、NDS等平台上都是如此。而《伊蘇Ⅰ&Ⅱ》也被視為一款作品,入選了IGN評鑑的「
Top 100 RPGs of All Time」。
1989年,Falcom連續第三年推出《伊蘇》作品。《伊蘇Ⅲ》的副標題是「Wanderers from Ys」,不過2005年重製時也同時更名為「フェルガナの誓い」。這一代最大的變動就是將畫面改為橫向捲軸,不過這也是伊蘇唯一一代橫捲軸的作品,同時攻擊也並不是撞到敵人就好,必須要手動揮劍才能殺敵。《伊蘇Ⅲ》同樣移植到很多平台,包含了MD唯一發行過的伊蘇系列。
沉寂了四年後,Falcom在1993年分別授權Hudson和TONKINHOUSE兩家公司各自開發《伊蘇Ⅳ》,結果前者在PC Engine推出《The Dawn of Ys》,後者則在SFC發表《Mask of the Sun》。但是這兩款遊戲都和伊蘇Ⅰ-Ⅲ代的的原始設定有衝突,甚至到了2005年,Taito又以《Mask of the Sun》為藍本,在PS2上開發了《MASK OF THE SUN -a new theory-》。
同一款遊戲由三家公司做了三個版本,你看看說多亂就有多亂;於是,2012年Falcom終於以伊蘇正史為依歸,在PS Vita上自行開發了《セルセタの樹海》作為正統的《伊蘇Ⅳ》,同時有繁體中文的版本。這也是除了PC版以外,伊蘇首次有中文版的遊樂器平台遊戲。
有鑑於《伊蘇Ⅳ》造成的混亂,1995年Falcom決定自行開發《伊蘇Ⅴ》(イースⅤ 失われた砂の都ケフィン)。不過由於財務吃緊,這也是Falcom在SFC上的最後一款作品。因為遊戲難度太低,發行三個月後又推出了「エキスパート版」(專業版),主要是增加敵人的數量和強度,另外也多了一些隱藏版的地下城。2005年Taito亦獲得授權重製《伊蘇Ⅴ》,在PS2上發行了《Lost Kefin, Kingdom of Sand》。
2003年,Falcom在Windows上推出了《伊蘇Ⅵ》(イースⅥ ナピシュテムの匣),遊戲各方面傑出的表現,讓這款作品一推出就叫好又叫座,成功地拯救了公司當時岌岌可危的財務狀況。如果說《伊蘇Ⅵ》是Falcom的救世主絕不為過,這款作品後來也在PS2及PSP上重製,並添加了語音,接下來就是比較近代——2009年PSP上的《伊蘇Ⅶ》,以及2016年PSV上的《伊蘇Ⅷ》(イースⅧ-Lacrimosa of DANA-)了。
和《英雄傳說》系列並列為Falcom兩大台柱,《伊蘇》能屹立不搖自有其獨特的魅力。雖不若《Final Fantasy》或是《Dragon Quest》那般耀眼,但《伊蘇》系列還是默默地陪伴我們超過30年的歲月。希望以後我的兩個女兒也能夠繼續在伊蘇的世界中冒險(雖然,她們目前好像比較喜歡粉紅豬小妹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