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旅飯》、米飯旅行社創辦人/工頭堅
收到健芳來信,習慣性地先瞥了一眼書名,趕忙心虛地回覆:「如果主題是談飲食,那真不是自己的強項,不敢班門弄斧。」她安慰我道,寫的其實不是美食,「而是以食物為媒介訴說一個故事,帶領讀者深入不同的文化。」這句話,遂成功地引起了我的興趣,也言簡意賅地說出了這本書的內容。
或許和很多人一樣,年輕時的旅行,其實是不重視吃的。總覺得要發掘的風景、要體會的風情太多,把時間花在餐桌上,還不如多去看些博物館、走些大景點。因為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吃了,反倒覺得此事稀鬆平常、無甚驚喜;但正如生命經驗需要學習與累積,直到某個階段,彷彿像是開竅了一般,突然懂得吃了。
我常在演講時提到自己的那些神奇時刻:好比少年時在日本吃到壽喜燒,在南義的某個小餐館吃到的海鮮義大利麵,在突尼西亞吃到
庫斯庫斯(Couscous)……等,先是味覺的開拓,然後又意識到這是一種文化的特色。旅行到哪裡,便由當地的歷史,延伸到日常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在餐桌上、和不同國家的人民共同吃食的場景,不僅學習他們用餐的方式,還浸淫在彼此談話的內容、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各國歷史與人文背景。
畢竟,說到底,還有哪一項文化,能夠比吃的文化更久遠嗎?如果用「食物+歷史」去網路書店搜尋,會驚訝地發現這簡直是個浩瀚磅礴的文類,而自己也越來越樂於閱讀以飲食做為切入點的旅行文學;原因無他,除了風土與歷史,這類文字通常更多了「味道」,甚且能夠親身品嚐與領略。
而這次健芳將主題帶到了信仰,這也是書名
《眾神的餐桌》之由來。宗教和飲食(如果不算上戰爭的話),這兩個人類最古老的題目,健芳將它們擺到了現代的一個又一個生活場景中,寫下世界各地的故事;特別是我也非常熟悉的柬埔寨等篇章,讀來感觸更是深刻。
期望這本《眾神的餐桌》,也能夠讓更多人領略並思考,原來食物和文化、人生,有這麼微妙深遠的聯繫,並也願意說出自己的故事。
感謝工頭堅大哥幫我為新書《眾神的餐桌》寫推薦序,他整天飛來飛去可能連時差都沒調好,就硬擠出時間看書寫序,太難為人家了。
24號晚上的敦南誠品夜講堂,他也會來當與談人,請大家在敦南店吹熄燈號前來坐坐吧。
8/24 《眾神的餐桌》新書主題講座
- 時間:8/24(六)20:00-21:30
- 地點:誠品敦南夜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