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人都生活在謊言與欺騙之中。大到國家政令,歷史敘述;小到學校教育,居家過日子,方方面面,都充滿了謊言。
為什麼何如此呢?因為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中就包含著欺騙的要素。
中國人之間建立信任關係的主要基礎是情感,而不是利益。利益是以情感為基礎的,如果中國人之間沒有情感為基礎,即使具有共同的利益,他們也不會相互合作。因為沒有情感的聯繫,他們就無法建立起信任關係,就不會相互合作。
而中國人相互間的情感是以血緣關係為中心向外擴散的,非血緣關係人之間建立情感也會比擬血緣關係,如結拜弟兄等。而這種情感聯繫極易掩蓋兩個主體之間關係的實質。
拿傳統社會的官府與百姓的關係來說,明明是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就被「愛民如子」和「父母官」之類的情感聯繫給掩蓋了。這完全是忽悠。實際上,老百姓的處境比奴隸好不了多少。與西方的奴隸。相比,區別僅在於只有一個奴隸主。所以既不會發生奴隸買賣,人身活動範圍也比西方的奴隸要多些,因為莊園諾大無比。這就是一大欺騙,很不誠實。偏偏大多數時候,老百姓還信這一套。
後來忽悠得更厲害了,什麼平等大家庭之類的口號。老百姓還是當奴隸的份,卻硬是給忽悠出當主人的感覺來了。
為什麼中國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極易導致欺騙呢?因為血親關係或比擬的血親關係之間的情感聯繫,在建立信任關係時具有特定的條件,具有排他性。可能我表達得不清楚。我用例子來進一步對比說明。西方人要取信於他人,他會強調自己為人誠實,童叟無欺,對所有人一律同等對待;而中國人想要取信於他人,就會向他的對像強調與之有特殊的關係,會去套近乎,表明對對像要比其它人更友好,從而與對像建立起有別於他人的情感聯繫。
中國的騙子行騙時都是先從情感入手,再進行利誘。通常騙子會稱呼被騙人大哥,大姐、大媽、大爺之類的。
一旦利益建立在情感之上,與情感糾纏在一起,就不容易分清利益關係,劃清各自利益的界限。或相互欺騙,或礙於情面,共同欺騙他人。
2012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