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剛剛放榜,成績出爐後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不免俗的出現一大票痛罵教改圈圈叉叉等說法,看到讓人頭痛。其實,你要罵也不是不可以,但總要搞清楚到底要罵什麼,人家說東你說西,跟你談西結果扯到南北,最後講回東。這不是討論,這只是單方面的傳教。
以下嘗試把常見的教育問題整理成一個架構,希望讀者可以藉由這個簡單的架構,大概知道自己在談什麼,以及應該要怎麼去談。並沒有打算抄課本跟掉書袋的打算,儘力達成筆者寫作部落格的普及目的。
教育的任何問題,架構大致可從上而下分三層,國家社會的背景、教育制度的現狀、現場第一線的觀察,每一層都可以細分出各種細節,以下附圖讓讀者比較可以清晰的理解概觀。
這當然省略很多,但如果每個因素都要討論,表格大概會變成幾大張,然後幾十萬字,筆者乾脆寫書好了。總之,把每一個大的因素,依照階層列出兩項,讓讀者較易入手了解,真的想知道深入的細節跟背景,建議買一些教育學跟比較教育學的書比較好,同時還要多與現場教師溝通,了解現狀的邏輯在哪,不然永遠是鬼打牆的討論。
照例,筆者把上述每一個問題,大致上用一小段來解釋,在解釋前想跟讀者講清楚。上中下三層結構的問題,用下層去否定上層,會變成忽略結構因素,將一切變成個案,毫無討論可能。也不能用上層去否定下層的意見,這會變成菁英的傲慢,同樣沒有討論機會。那你問,彼此之間沒有關聯嗎?有,上層依序指導下層,下層逐步修正上一層,概念上是如此,實際上運作當然還有一些特殊的狀況,但就討論來說夠了。
筆者希望往後讀者討論教育問題時,可以稍微想一想,現在大概在討論什麼事情。
講的很雜,但只是希望讀者討論相關問題時,儘量可以打到痛點。並不是說討論上層就不能講下層,而是上下之間關係有一些連結性。好比一個家長,舉他當年聯考才100分,念個爛高職後出來創業成功,現在開公司每年利潤幾千萬,故得證念書不重要,這樣對嗎?
從上層來說,一個從未帶過放牛班的教授,連常態編班的後段生長怎樣都不知道,就寫出一大堆所謂窮人階級翻身的可能,以及怎樣利用中層的制度讓底層翻身。這可信度如何,膝蓋想也知道。不是說你不能寫,只是好歹去問問帶過的第一線老師,來幫你修正理論吧。
舉極端例子,是想告訴各位,個人例子拿去舉證不是不行,而是要有一些連結性。希望以後談論教育問題時,不會再遇到談意識形態就轉教育制度,談制度合理性就舉個人經驗,拿其他人經驗就扯本土化意識形態不可行,真的會讓人想一拳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