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連續寫下來,在極有限的程度中打擾身邊的幾位好友,沒有利用自己既有的社交網路作任何的廣而告之,也沒有認真積極的去各個社群團體裡面自薦做球。
除了希望這樣「連續」的事情本身可以讓值得被回味的2020年多一件得以被追溯的媒介外,更有一份是期許能磨練到自己的心性。看看能堅持到什麼程度,與用什麼樣的態度在面對自己設定的目標。這不眼看就要達成全年 1/7 的小里程碑了嗎?
而跟身邊很多朋友聊到這事情時,也會順手「勸進」推坑一番,儘管目前還是無人入甕,但這樣苦口婆心的說服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猶疑者的擔憂。
自己收到最多的「擔慮」就是 - 文筆。
「我文筆實在不好,還寫什麼文章嘛...這還是算了吧!」此類的念頭,直到馬上寫滿50篇的現在,我也從來沒有斷過。這一點是需要很基礎的心理觀念調整,至少我是這麼做的。個人邏輯是:每天在各種虛擬與實體的平台報章雜誌新聞社...等渠道上與論壇中,都會不斷產出自己認識、不認識,知名的、素人的...等各種來源的文字段落,大家為什麼要留下這個文章?不外乎是「宣傳、抒發、主張、告示、搞笑、宣泄...等」各種原因,而我們會對自己「真實世界」認識的聯絡人所留下的支字片語用更「寬容」的態度面對,原因是有了真人交往的溫度後,會自己合理化或是補足很多文字無法傳遞的情緒,即使立場有跟自己對立偏差,也都會用一些實際社交的觀察將之歸納與總結。但這樣的「寬容」卻完全不會給一個既不認識又不出名且沒有社會聲望的網路陌生「帳號」所發表的文章,我們會嗤之以鼻覺得「這寫的什麼歪理?」,甚至很多人還會因為網路的部份匿名性直接就拋棄禮儀的約束直接開罵無下限......而這樣的現象,又加上一個最重要的「巨量」因素,讓每個受閱者真正會花「專注」的時間精力在一篇文章上近乎微少的可憐。因此,在這個花花世界中,文筆因素造成的產出文字,會影響到的觀感實在太不值得顧慮,這就當成幫這一片花園中多栽植了一株有著「你自己」特色的植栽,無論生長的型態如何,不可能取悅所有觀賞者,但只要能對得起自己的同時還被一部分知音欣賞著,那就有自我價值了,對嗎?
等到克服了最大的心理因素,跨出這一步後,緊接著一定會有一個新顧慮 - 題材。
我哪知道每次打開編輯器,要寫什麼呢?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回答給問問題者,因為這些「靈感」、「點子」都是在要寫作者的人生經歷與知識迴路之中,要怎麼樣被「提取」出來,還有要怎樣寫出來其實還需要很多自我「審查」的過程,有哪些細節是要被「美化」或是「遮掩」的,哪些是要被強化放大的,這些其實都只有自己能告訴自己。除非,想要做的是完全架構一個虛構的世界,用幻想的宏大格局來吸引人。這樣應該是寫小說等級了吧?
關於題材、主題這事情,近日也有一定的心境觀察感受。前十篇文章左右後,就有點在想說會不會沒辦法有持續的東西能被「產出」,萬一有一天打開電腦坐著發呆,那要怎麼辦?所以當時還會每天先想想隔天或是多「囤積」幾篇要發的文章,免得發生窘境。但是後來會發現事實上自己只要用心,每天吸收進來的無數信息,都有可能被用來抒發。每天只要定好一個大方向,就能循著這個大目標逐步的完成一篇文字。所以到約30篇左右時,已經用比較輕鬆的態度在面對這事情,不要給自己過高的壓力與期待值,其實說不定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技術層面的擔憂
最後可能的是關於一些技術面上的顧慮,無論是選什麼平台寫作?怎麼排版的更好?怎麼搭配圖片又可以不侵犯版權問題......等,這些都有著無數多的解決 Q&A 可以很輕易的在網路上找到,或者都能看到我的這落落長文章了,應該也不會擔心多來問我兩句,是吧?
其實現在每天堆文字,反而是讓自己維持一種腦袋運作的熱度,而且常常在擴展搜尋材料過程中一併也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層面。所以真心感受是個很值得「花」時間的事情。就做就對了,不要管有沒有讀者,不要管會不會被嘲笑,加油呀!等著拍你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