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論電視》—象牙塔必須存在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民粹的時代,民主的概念被極端推演成政治社會中的事物必須連庶民都具有可及性,專業被貶斥成賣弄筆墨、故作玄虛,象牙塔成為形容知識份子封閉系統的象徵,高聳入雲卻不近人情。有點像是處在法治國家中—例如台灣,卻經常有著不懂也不想懂法律的人士拿出所謂「法理情」來說項,但這只不過是為了不適用法律的託辭而已。無論是在什麼場域之中,政治、經濟、司法、社會、哲學,具有學術體系適格性的地方的概念以及知識必定都是具有門檻的,但當代卻要求這些東西必須要既專業又易懂,這豈不矛盾?更不樂觀的是,這一切更在電視媒體的催生下更形劇烈。
必須重提的是麥克魯漢所提出的重要觀念:「媒體即訊息」,這句話不僅被波斯曼給重複,更且延伸成為「形式排拒內容」。「如果我們使用這麼珍貴的時間去報導如此無用的事情,原因便在於這些如此無用的事情事實上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掩蓋了一些珍貴的事物。」這是作者告訴我們的,我們永遠必須要知道表象之下隱藏著什麼內裡,也必須要知道當我們被告知了什麼之時,也被隱藏了什麼。尤其,媒體(media)並不只是媒介,亦即其並不中立,卻是帶有化學性質的濾網,不僅篩進篩出物質,同時也改變了物質的性質。「…電視可以弔詭地以展示來進行隱藏,因為它展示的是它所應該展示者以外的事物,所謂應該,是以告知為其功能;但電視也可以展示應該展示的事物,但因為展示的『方式』,卻使得事務實際未獲得展示,或是使得這些事物變得毫無意義,或是把它們的意義加以建構,使得意義後來和真實不相符合。」而這個意義是什麼?波茲曼說過:《娛樂至死》。
舉例來說,參加電視節目本身就潛在顯在地被言論檢查,因為主題已經被預訂、傳播條件也是外在的、主持人也握有話語權,決定何人發言,決定以何種態度對應特定的講者以及時間限制,這些種種就使得講者不具有自主性。而這諷刺的一點在於布迪厄引用柏克萊對存在的定義:「存在即被感知。」來形容許多「知識份子」,因為這些人不真的是知識份子,但卻是以在電視上被感知來取得其存在。而這些人正是不是科學家的科學家、不是哲學家的哲學家,他們什麼都能談、什麼都能講,而這些人之所以言之鑿鑿是因為他們言說的事已經被鎖喲人街受的觀念,這些「廣為接受的成見其實讓這無論多長的對話都根本不是一種「溝通」,因為並沒有任何的內容有實際的交流。而他們之所以如此是來自於媒體提供的聲望,因為他們在原先的領域並不具有成就,但是透過媒體的認可讓他們可以跨及此處後,由此所取得的權威性再反過頭去影響原先的領域。而這樣領域間的相互影響是布迪厄所最關注的「結構」問題。
不同的場域有不同的思想體系以及其中共同的價值觀,例如在媒體的情況來說正是「什麼是適合上電視的?」這個問題,同時在每個領域中都有根據內部價值都是由其中的行動者掌握評判權—也就是場域的行動者所面對的對象只有同行而無需取悅一般人,但每個領域都並非獨立於社會而存在,所以也會有他律性的面向,但問題出在如果他律性凌駕了自律性,將使得不是科學家的人會對科學家表達評價,而媒體的問題正是在於讓這樣的意見廣及之後還具有了權威性。而媒體作為場域自身,又是最受他律性的地方,媒體的存在相較於專業性而言,商業性是更加優位的,需要收視率、需要補助、需要資本,而尤其是收視率作為目標,就讓媒體幾乎屈服在市場的邏輯之下,這除了有桑德爾在《錢買不到的東西》中提到市場價值事物場域所產生的「腐蝕」—使事物不再被原先本在價值評判卻被市場價值評判後失去本質—的後果之外,更因為電視媒體所具有的「娛樂」濾鏡,使得所有事物因為在追求收視率的同時,必須要取悅觀眾。所以即便是嚴肅如政治問題,也必須要加上戲劇化—也就是為事件尋找具有娛樂性的脈絡—的展演,黃金時段中總必須要有熱辣、煽情的場面,因為這樣才夠「有趣」。
且在電視所由來的電報所開啟的新訊息傳統中,「速度」已經超越「內容」的重要性,重要的是什麼是最新的,而不是什麼是最真的,所以「例外」—天災、謀殺成為記者眼中的焦點,因為這些才能成為觀眾的焦點,因此媒體行業讓新還要更新、快還要更快,而這就是獨家的起源。尤其這樣的記者在專業性與商業性的對立排比中,顯然是更不會尊重自身的職業倫理的,所以盡量挖、盡情挖,受害者也必須被訪問為何難過的廢話,因為拍攝這些人的畫面才能成為收視率前段。更加荒謬的是,在當代的民主自由國家中我們聲稱媒體自由,但市場卻成為了另一頭巨獸,我們以為競爭會產生多元,但在同樣的限制與同樣的追求下,卻讓媒體的輸出意外地同質,例如上一家報社才剛發表謀殺新聞,下一家報社馬上就要跟上,或是在用詞上總是要驚人地聳動,「孝子」、「美女」、「宅男」、「慟!」,奇怪的現象在這樣的脈絡之中都見怪不怪。布迪厄這麼說,在20世紀末呼應著麥克魯漢的在世紀中的斷言:
「…原來宣稱自己是紀錄工具的電視,變成了創造現實的工具。目前的演變清傾向是,整個社會世界不但是電視描述的對象,而且也是受電視要求成為如此。電視成為是否能獲得社會、政治存在的仲裁者。」
電視在上個世紀中之後成為每個家庭的「傢俱」,而這似乎是民主的實現,因為每個人對於電視中不論是什麼高官還是政要都似乎是近在咫尺,而那些人的發言似乎就是對著自己而來,而這也讓訊息的份量被加強,也讓任何場域的門票價格下降。而當記者即便在各種文化場域中並非具有知識性的掌權者,但卻因為是掌握著這關鍵的傳聲筒時,也從原先的被宰制位置躍升成為宰制者,因為記者決定什麼事物被呈現,也決定事物怎麼被呈現。尤其這會產生一種政治危險,因為影像的特質是會產生「真實效應」,「它展示出一些事物,並且使人相信它所展示的事物是存在的。這樣的一種展現力會產生動員的效力。」,也就是說,事物雖然不實存,但若集體想像該物實存時即會產生如同該物實存的後果,而這就將產生動員的政治現象,而動員的危險何在?動員是情緒性的驅動,而驅動的那些人就是 Hoffer 所說的《狂熱份子》(The true Believer),而這些人正是在社會上的失意者,而這不就正組織出了革命所需要的能量嗎?
在本書中布迪厄有段敘述是精簡地總和了他所描述「電視」以及作為結構的電視媒體與其他場域間的互動關係,
「經濟的力量是透過收視率的壓力,作用在電視之上,接著又透過電視作用在新聞界,作用在其他的新聞體之上...接著,以同樣的方式,透過記者們整體的力量,它又作用在所有的文化生產場域。」
而就現實屈尊於市場商業邏輯下的媒體業,很明顯的這個循環無疑地是「惡性的」。我們甚至已經可以說,媒體這個場域已經淪陷,自律性早已不存,原先的他律早已與自律融合,市場成為電視媒體的主宰已然是當今政治社會中的現實,即便如同中國般地非民主國家掌握住的媒體,也與一般自由國家無不同的是都由特定的巨頭所掌控著媒體要報導、不報導什麼,只是一個是國家、一個是企業而已。那我們能保存得只剩下其他的場域,而保存的方法就是維護著知識體系的象牙塔,因為在象牙塔之中是由其中的人員對彼此進行批判檢視,且方法是科學性的,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杜絕媒體壟斷及其惡行影響下所造成的「去政治化」後果,畢竟若政治是在爭奪對世界的詮釋權時,媒體將其濾鏡—觀點強加在社會之上,那麼政治就不再具有任何的意義,因為社會將是一片乍似吵雜、實則寧靜的死寂。因此,象牙塔必須存在,如此方能使得人類社會中所有的場域不被媒體給蠶食鯨吞,使得自由得以保存,事物的本質才不被腐蝕。
82會員
384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惡俗,在作者的著作中是代表著BAD,而這是相對於糟糕的bad,這之間的差別何在?所謂的糟糕就只是糟糕,不堪入目、令人鄙嫌的那種糟糕,而惡俗就是糟糕卻要裝作不糟糕的那種矯揉造作。而「惡俗」這個詞翻譯得恰到好處,與日文的惡趣味的有近似的意義,同時與中文的庸俗(vulgar)以及習俗(custome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837 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中宣言20世紀烏托邦的捏塑是赫胥黎更勝一籌,在從電報開始的資訊媒介轉換中,進化成了電視機的娛樂文化,包籠了整個人類社會,而在媒介排斥訊息、甚至媒介就是訊息的情形中,一切的
有時會從書名看中一本書,《旅人》就是這樣被我發現的,在二手書店因為能以原先三分之一的價格獲得同樣的文本,有時候更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例如前一位讀者的筆跡、劃痕,甚至有首購者在頁首的簽名、署期,似乎這本書從來不打算離開身邊的,但時間會變人也會變,不知怎的書就開始漂流,同時把自己過去的痕跡一併飄向遠
聽過席慕容的名字,但從不知道是個女子,也不知道故鄉在大漠,鄉愁只能透過文字,描寫愛情好像寂幽,但卻又那麼深刻地懷念著時間,既是神、也是木、是花是草,也是河流。看著現代詩的不知所云,萬事萬物似乎一定要牽上與「性」的關係,做愛明晃晃地放在文字裡,深怕別人不知道前衛似的,老派浪漫都已變成破廉恥的競賽。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paratext.hk/?p=2760 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家傳天下第一奇毒是以蜂蜜、川貝、桔梗加上天山雪蓮作成的含笑半步癲(釘),走上半步或面露笑容,就會全身爆炸而死。當然這是個喜劇,帶著浮誇的元素而讓幽默得以產生,不過「笑
納粹主義群眾跟共產主義群眾的相異點是什麼?很清楚的是教義的截然對反,但他們的相同點又是什麼?宗教性,例如法國大革命就有著口號、烈士(聖徒),布爾什維克和納粹則有著鐵鎚、鐮刀和卍字的象徵,甚至還具有儀式性地閱兵還有集會。所謂的教義與論說的根本差別就在於一者是純然信仰的標的,另一者則是溝通對話的理
所謂的惡俗,在作者的著作中是代表著BAD,而這是相對於糟糕的bad,這之間的差別何在?所謂的糟糕就只是糟糕,不堪入目、令人鄙嫌的那種糟糕,而惡俗就是糟糕卻要裝作不糟糕的那種矯揉造作。而「惡俗」這個詞翻譯得恰到好處,與日文的惡趣味的有近似的意義,同時與中文的庸俗(vulgar)以及習俗(custome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837 波斯曼在《娛樂至死》中宣言20世紀烏托邦的捏塑是赫胥黎更勝一籌,在從電報開始的資訊媒介轉換中,進化成了電視機的娛樂文化,包籠了整個人類社會,而在媒介排斥訊息、甚至媒介就是訊息的情形中,一切的
有時會從書名看中一本書,《旅人》就是這樣被我發現的,在二手書店因為能以原先三分之一的價格獲得同樣的文本,有時候更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例如前一位讀者的筆跡、劃痕,甚至有首購者在頁首的簽名、署期,似乎這本書從來不打算離開身邊的,但時間會變人也會變,不知怎的書就開始漂流,同時把自己過去的痕跡一併飄向遠
聽過席慕容的名字,但從不知道是個女子,也不知道故鄉在大漠,鄉愁只能透過文字,描寫愛情好像寂幽,但卻又那麼深刻地懷念著時間,既是神、也是木、是花是草,也是河流。看著現代詩的不知所云,萬事萬物似乎一定要牽上與「性」的關係,做愛明晃晃地放在文字裡,深怕別人不知道前衛似的,老派浪漫都已變成破廉恥的競賽。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paratext.hk/?p=2760 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家傳天下第一奇毒是以蜂蜜、川貝、桔梗加上天山雪蓮作成的含笑半步癲(釘),走上半步或面露笑容,就會全身爆炸而死。當然這是個喜劇,帶著浮誇的元素而讓幽默得以產生,不過「笑
納粹主義群眾跟共產主義群眾的相異點是什麼?很清楚的是教義的截然對反,但他們的相同點又是什麼?宗教性,例如法國大革命就有著口號、烈士(聖徒),布爾什維克和納粹則有著鐵鎚、鐮刀和卍字的象徵,甚至還具有儀式性地閱兵還有集會。所謂的教義與論說的根本差別就在於一者是純然信仰的標的,另一者則是溝通對話的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常需要被提醒自己是人。蘇聯名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紀錄片,帶領影迷重見那位雕刻時光的電影藝術家風采。肉體已逝,可是他的精神保留在他的電影裡,永垂不朽。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 2021年7月31日 雖然很多人因為疫情的關係足不出戶,但殘酷的是時間卻從來不曾為誰停留。轉眼間,七月已經跟我們揮手告別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八月,不知您此刻的心情如何呢? 對我來說,好像慢慢適應了這樣的生活。記得上禮拜有一次外出,看到以往熟悉的臺北街頭變得
Thumbnail
旅日作家李琴峰,十五歲開始學習日文,2017年以日文創作的小說《獨舞》獲得第六十屆「群像獎新人文學獎,2019年以此書《倒數五秒月牙》入圍「芥川龍之介」獎,細膩而靈巧的中日語譯筆,洗鍊而又清新地融合日本與台灣兩地的東方情調。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P312,詩人寫著,   ─詩史上從來沒有「無意象詩派」,將來也不會有,    因為詩的創作者不該只為一種技巧或一種形態寫著同一派別的作品,    要是「無意象詩派」會一直存在,詩便失去了活力和動力─
Thumbnail
篇大概會是最後一篇寫《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一篇無雷推坑用的《靈魂就在運動之中—–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二篇寫對《艾莉塔:戰鬥天使》對原作《銃夢》那令我感動的傳承與嫁接,第三篇將會如砌水泥般一磚一瓦的細數在電影中使我為之心動的瞬間,也就是作為艾莉塔靈魂的細微動作的順時記錄
Thumbnail
想特別強調我是「女性」鐵粉,實在是因為科幻漫畫能遇到女性同好的機會甚少,而對於這部作品的主角設定,又有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想提的部分,連載第一篇,先來談談我對主角的愛。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常需要被提醒自己是人。蘇聯名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紀錄片,帶領影迷重見那位雕刻時光的電影藝術家風采。肉體已逝,可是他的精神保留在他的電影裡,永垂不朽。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 2021年7月31日 雖然很多人因為疫情的關係足不出戶,但殘酷的是時間卻從來不曾為誰停留。轉眼間,七月已經跟我們揮手告別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八月,不知您此刻的心情如何呢? 對我來說,好像慢慢適應了這樣的生活。記得上禮拜有一次外出,看到以往熟悉的臺北街頭變得
Thumbnail
旅日作家李琴峰,十五歲開始學習日文,2017年以日文創作的小說《獨舞》獲得第六十屆「群像獎新人文學獎,2019年以此書《倒數五秒月牙》入圍「芥川龍之介」獎,細膩而靈巧的中日語譯筆,洗鍊而又清新地融合日本與台灣兩地的東方情調。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P312,詩人寫著,   ─詩史上從來沒有「無意象詩派」,將來也不會有,    因為詩的創作者不該只為一種技巧或一種形態寫著同一派別的作品,    要是「無意象詩派」會一直存在,詩便失去了活力和動力─
Thumbnail
篇大概會是最後一篇寫《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一篇無雷推坑用的《靈魂就在運動之中—–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二篇寫對《艾莉塔:戰鬥天使》對原作《銃夢》那令我感動的傳承與嫁接,第三篇將會如砌水泥般一磚一瓦的細數在電影中使我為之心動的瞬間,也就是作為艾莉塔靈魂的細微動作的順時記錄
Thumbnail
想特別強調我是「女性」鐵粉,實在是因為科幻漫畫能遇到女性同好的機會甚少,而對於這部作品的主角設定,又有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想提的部分,連載第一篇,先來談談我對主角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