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搭配音樂推薦:Delicate-Taylor Swift
若你正在閱讀我的文章,期待你能在閱讀時,同時播放我所推薦的音樂;音樂成為我的力量,也希望同樣將這份力量交付予你。
我應該在某個年齡開心地結婚
我應該生養子女,他們應該長成某個樣子
我應該擁有一個家,就像是我夢想多年的那樣
我應該做點什麼,發揮我的藝術才華
我應該幫助別人
我應該維持某個體重
我應該要在30歲前就功成名就
我應該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應該要在死前去過某些地方,做過某些事
這些『應該』也曾經在我的選項中
若你問我為什麼ㄧ定要?
我可能會說「大家都是這樣說」、「我朋友、爸媽都覺得這樣比較好」
這些『應該』沒有實現的狀況下,會覺得慌張、失落,或是否定。
記得5年以前的自己,只是一個看起來有自信的人,事實則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與肯定下,我才會認為我下的決定可行,因此無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只容易完成別人認同的事,同樣的,我也活在別人的認同裡。
直到不斷重複出現想做的事,遲遲因著不符合大眾期待都不敢嘗試,我開始問自己:這些『應該』要實現、要做的,跟我有什麼關?是我想要的嗎?那我為什麼想要?是別人要我做才做?別人覺得好才做?還是我自己願意實現?
無論好壞,我希望自己是為結果負責,不再是抱怨著:「我爸媽不讓我做」、「因為朋友都不支持」、「好像這件事都沒有人支持」、「似乎不是大眾所期待的」。
在這些自問自答裡,我問了自己:
「難道我能夠責怪父母阻止我,不讓我去做嗎?
「或是,責怪我哪個朋友不支持我嗎?」
「不!」
「我沒有辦法,我只能怪我自己」
我同時告訴自己
「我再也不想再怪自己」
「這個感覺很差,也很不欣賞自己」
「我總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吧」
「那不如,就是去嘗試,我會得到一個生命給予我的回應」
我不再追求只『應該要做的事』,而是『我想要做的事』
當我們拿掉『應該』,我開始用新的角度,去體驗人生
每件想做的的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相反的,不做的事,「不再是別人不認同」,而是有著自己拒絕做的理由。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應該』清單,多少是屬於
- 拿來衡量自己是否比他人更有成就
- 符合大家的期待或認同
- 因為大家都這樣做
- 我好羨慕喔,那我也應該來做
- 我爸媽覺得這樣子比較好
我們也可以用全新的的角度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清單?
- 這件事是為了讓我自己成長而決定的
- 我做了這件事,要先符合自己的期待,再去想要滿足他人的期待。
- 試了才知道,我就知道我可不可以
- 我想練習成為一個為自己決定負責的人
告訴自己:「開始慢慢成長,成為心中最棒的那個自己。」
最後送給大家我最愛一句名言:
The time you enjoy wasting is not wasted time.
-Bertrand Russell, Philosopher
「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伯特蘭.羅素(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