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郭汶伶:再等一下,很快天就亮了──楊逵「新生筆記簿(45年)」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政治迫害的社會,作為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兒女們很難敞開自己,無法接受父親的擁抱,也埋藏了自己的夢。
(藏品/楊建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當我們談論文學史,關注多半放在作家身上。比較少注意到,作家背後可能還有一群人──無論是家人,或是親朋好友,以及後輩友人。
  楊逵因「和平宣言」一案,在家中被捕,押送臺北受審,最後送至「新生訓導處」服刑。服刑期間,想起女兒目睹自己被捕過程,觸景生情,寫下〈我的小先生〉,並刊載在新生訓導處出刊的《新生活壁報》。
  在往後的日子裡,除了信件,《新生活壁報》也是楊逵與兒女對話的橋樑之一。楊逵試圖尋找可能的平臺,接住孩子們在受創的身心。
  在政治迫害的社會,作為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兒女們很難敞開自己,無法接受父親的擁抱,也埋藏了自己的夢。
  讓我們透過藏品的線索,回到國家機器進入楊逵家屋的那一天及其後,感受楊逵、葉陶與孩子們的驚懼和傷心。
  事件從未完結,更無遠弗屆的擾亂了作家與他珍視人們的身心。

文學是楊逵與兒女對話的橋樑之一,楊逵試圖尋找可能的平臺,接住孩子們在受創的身心。
(藏品/楊建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楊逵如同往常走在臺中的街道,眼看附近街坊鄰居又要起衝突。
  一邊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另一邊則是臺灣本島的老住民,兩方才剛開始說話,談吐裡瀰漫煙硝,手腳都預備好,準備揮出、打擊對方。
  省籍衝突越發平常,楊逵無法看得習慣,隱約感到危險。
  二二八事件真的結束了嗎?人死了這麼多,官府清算這麼多人,血腥氣還黏著泥土與石牆,昭告事件告一段落。然而,街坊裡不同省籍的毆鬥頻頻發生,群眾的眼睛裡依然燃燒恐懼與憤怒。
  國家真的安定了嗎?楊逵踏著沉鬱的步伐,回到一陽農園,坐進寫字間。這一路,他都在思量,臺灣人與外省人該如何透過相互合作消弭衝突、達到民主共治的可能。
  「爸爸,吃飯。」
  聽見熟悉的聲音,他回過神──是二女兒素娟,她剛從太平國校返家,提醒他太陽走到中飯開飯的時候。
  楊逵笑開,瞇起眼,跟在素娟後頭。他一一遵照素娟的指示與指導,用肥皂好好洗淨洗手、遵循餐桌上用餐禮儀、享用菜餚。
  他樂於接受女兒的指教,讓女兒成為他與妻子葉陶的小老師。特別是,女兒陌生的發音一再提醒他,臺灣走上了一個不一樣的時間,而他們這一輩人也走到一個重新開始的時代。
楊逵樂於接受女兒的指教,讓女兒成為他與妻子葉陶的小老師。
(藏品/楊建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他張開耳朵,辨聽ㄅ、ㄆ、ㄇ的發音,還無法弄清ㄓ、ㄔ、ㄕ跟ㄗ、ㄘ、ㄙ到底有甚麼差別。除了女兒從生活教養中開辦語言課程,他還要拿著民俗歌謠當作額外的教材,好讓女兒好聽的聲音歌詠,讓他體會民謠的美感,一舉兩得。
  不,或許是一舉多得。
  有時,女兒也會當起指揮家,指導他跟妻子倆人要齊聲合唱。興致在頭,女兒乾脆就跳起舞來,轉啊轉,像開了家庭式的歌劇會。
  臺灣確實走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時間點了。
  楊逵回到桌前,擱下書本,拿出尚未寫完的文章,是一篇配合「臺中文藝聯誼會」成立所撰寫的宣言,用意在呼籲各界人士合作,終結惡鬥,共同打造民主、快樂、和平的自治國。
  寫完之後,他請印刷戶油印20份,並傳給「臺中文藝聯誼會」會中同人。
  「臺中文藝聯誼會」,正是由他所草創的交流會,目的是推動不同省籍的文化人、文學人相互交流,其中也不乏仰慕他創作的作家,最為著名的人物就是任職《臺灣新生報》「橋」副刊的主編「歌雷」。
  原本只是小小的文藝群間傳遞的草稿,不知道為什麼輾轉來到上海《大公報》記者的手中,甚至變成刊載在上海《大公報》的正式文章。
  楊逵並不知道這件事,他把精神放在以文學改革社會的事業上,作為《力行報》的主編,又和中國來臺的知識分子揚風意氣相投、著手《臺灣文學叢刊》的編制。
  他也投注心力與新一世代交流,擔任「銀鈴會」顧問與指導老師。
  時不時在家中挪出一間房間,供「銀鈴會」的青年學子住宿。就幾張榻榻米,開辦短期的文學教室,私淑面向社會現實的文學觀。
  在這之外,每每他看書看到一半,二女兒素娟總是會來到他身旁。
  他會輕輕的把女兒抱到大腿上,確認女兒不會滑落,讓女兒教導他該如何準確發音而不致笑話。
  家,是他的文學基地,既滋養他自己,也供養他人的文學夢想。
  1956年1月,新生訓導處的「新生」能寫字的時刻,不是在固定的課程期間,兩個手掌大的矮小板凳,蹲寫課程內容與自我檢討。或是在夜晚的昏暗寢室裡,遷就窄小的木板床平面,趴著寫。
  楊逵手底下是「新生筆記簿」,簿子上剛寫好的稿子預計刊登在新生訓導處發行的《新生活壁報》一月號。
  因為那篇無意刊登的草稿,楊逵成為「新生訓導處」的「新生」。
  他並不知道陳誠對那篇草擬到底有多震怒,政府有多想置他於死地,甚至意圖擴大案件,拉出更多反叛者。他只知道,受審期間,咬緊牙關,不能透漏任何一個名字。
  他感覺上頭確實要讓他死,既然如此,要死就是自己死,不必牽連誰。
  或許是幸運,也或許是冥冥之中有人相助。他距離被捕快要七年,進來「新生訓導處」已屆五年,是老同學了。
  政府看他,依然是有待思想與勞動改造的「新生」。
  今年,新生訓導處內部決定公布並辦理「國語與教學識字辦法」,每個不識字、不會說中文的「新生」都配給「國語小老師」,讓失學的「新生」有機會學習「國語」。
  楊逵沒有這個機會,他沒有特別在意。
  他更在意,逮捕的那天,他在鍾愛的二女兒素娟面前消失。
  他沒能跟他的小老師說,擦一擦眼淚,吃得飽飽才好。
  1949年4月8日,一如往常,二女兒素娟從太平國校返家吃午飯,坐在飯桌前等開飯。他在寫字間看書,葉陶在廚房忙著為二女兒張羅午餐。
  一群官兵駕駛小包車駛進巷弄,下了車,走進屋內,一進來就是要抓走他與葉陶。
  葉陶不慌不忙,說道:「我要弄女兒的飯,弄完就跟你們去。」官兵也沒多說甚麼,站在旁邊等待。
  二女兒素娟坐在椅子上,不敢躁動,緊緊盯住官兵腰間「鼓鼓的一大包」。
  葉陶泰然自若把盛好飯的碗放到二女兒面前,帶著最小的女兒楊碧走向官兵。
  楊逵要走出門前,看向二女兒素娟──不肯拿起碗,淚水一滴滴落在飯上,一下低頭,一下看向即將離去的他們,一句話也沒說。
  他像是尋常出門辦事一樣,對二女兒說:「妳等我們回來,姐姐哥哥待會下課就會回來了。」女兒素娟還是沒拿起碗,但他也沒辦法再多說甚麼,官兵給他們的時間夠多了。
  他離開之後,更多官兵湧入他的家園。
  銀鈴會的後輩林亨泰原本要來訪一陽農園,還沒走進去,就從遠處看到官兵在屋內翻箱倒櫃。作為臺北師院的學生,他從臺北南下,更清楚政府在臺北師範學院展開逮捕行動,很快就理解到──「楊逵先生也有難了」。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能走回臺中火車站,獨自坐在第二月台的候車椅上。
  在那張椅子上,他看見楊逵跟著兩個官兵一起出現在北上的第一月台。
  楊逵雙手被繩子綑綁,不屈的挺直腰桿,憤怒地看向天空。兩指間夾香菸,不時一口接一口。
  林亨泰無法言語,眼看恩師楊逵被拉上火車直到消失不見。
  一陽農園作為文學基地,終究在國家的政治暴力下,被迫中止。
楊逵回信告訴女兒,等他回去,那堂親子之間的課程還要繼續──他不會是國家的好學生,他一直會是二女兒素娟的老學生。
(藏品/楊建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事過境遷,二女兒素娟雖然已經不再哭泣,自立自強,取得國小教師的執照。
  但是,透過信件往返,楊逵知道二女兒素娟想方設法找回失去的童年。因為他的缺席,二女兒素娟的童年失去歡笑,內心苦痛。
  在他的記憶裡,二女兒淚水一滴滴打在飯粒上的畫面還是那麼鮮明。
  對他來說,他的文學課硬生生中斷,他的文學基地也無限期休止。他更無法以父親的身分,撫去女兒的創痛。
  還好,人都還在,還有可能見面,擁抱就有可能。
  他回信告訴女兒,等他回去,那堂親子之間的課程還要繼續──他不會是國家的好學生,他一直會是二女兒素娟的老學生。
  重建美好的文學家園不會太遠。

★作者小傳
楊逵(1906-1985),出生於臺南新化。創作尤以小說、評論為主,此外還有十多本劇作與數首詩歌。文學創作大致可劃分成兩大階段,第一階段的楊逵文學出現較為強烈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第二階段則寫下了許多以自身體驗、家庭、親情為基礎的勵志性作品。楊逵的文學就如同他的一生,儘管障礙重重、挫折不斷,但是仍然持續地將樂觀進取的希望注入在作品中。
★觀測員簡介
郭汶伶 新北永和人,一半閩南,一半大陳血統。臺大臺文所畢業,碩士論文〈臺灣女性長篇小說的政治暴力創傷敘事(1989~2016)〉。最近的煩惱是沒有一間像樣的廚房,不能煮奶油南瓜腰果濃湯跟巴東牛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任職臺灣省通志館主任秘書的曾今可,是文壇的百變怪,早年在上海開書店、寫白話小說、推廣白話詞;來到臺灣之後又變成傳統詩人,辦起傳統詩刊;他是臺灣省通志館中少數的外省籍職員,也曾經幫鈕先銘、柯遠芬等軍方人物辦過刊物,故而在許多戰後傳統詩壇文獻中留下名字,但能釐清他身份背景的資料實則當有限。
    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臺灣詩報》原附屬於其所主編的《建國月刊》,1949年初,終於成為獨立的詩刊,顯示臺籍與外省籍詩人間的交流已達一定程度。
    作為賴和、杜聰明的同級生,詹作舟顯得低調沉潛。儘管詹作舟到了永靖鄉間開業,詩中仍時常表達隱居的意念。是什麼讓詹作舟意圖歸去,桃花源又在哪裡呢?後來的我只能試著以小說推敲。
    臺語研究學者王育德曾試著將這些詞一一羅列。看著這些擬態詞,對母語為臺語的人來說,按著詞條讀出聲來應該倍感親切,而對臺語不那麼熟練的人,也能嘗試照著唸出字句,學習那些意義,或許有一天,就能輕鬆地使用這些形容詞。
    到底鹿港人有多愛烏魚? 愛到除了莊太岳外,其實洪棄生也為牠專寫一篇〈食烏魚五十二韻〉,或許可以窺見一二。〈食烏魚五十二韻〉,長達104句,全詩從敘述烏魚趁黑潮來到臺灣開始,接著描述烏魚的美味。
    留下不少「大眾婚戀小說」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漫沙,作品常有「新女性」「摩登女性」的形象描寫,以及現代與傳統觀念的拉鋸。而如今讀他留下的劇本作品中,我們竟能獲得類似「玫瑰包」的娛樂性——即便那娛樂性的成因可能不再是作者原先的企圖。
    任職臺灣省通志館主任秘書的曾今可,是文壇的百變怪,早年在上海開書店、寫白話小說、推廣白話詞;來到臺灣之後又變成傳統詩人,辦起傳統詩刊;他是臺灣省通志館中少數的外省籍職員,也曾經幫鈕先銘、柯遠芬等軍方人物辦過刊物,故而在許多戰後傳統詩壇文獻中留下名字,但能釐清他身份背景的資料實則當有限。
    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臺灣詩報》原附屬於其所主編的《建國月刊》,1949年初,終於成為獨立的詩刊,顯示臺籍與外省籍詩人間的交流已達一定程度。
    作為賴和、杜聰明的同級生,詹作舟顯得低調沉潛。儘管詹作舟到了永靖鄉間開業,詩中仍時常表達隱居的意念。是什麼讓詹作舟意圖歸去,桃花源又在哪裡呢?後來的我只能試著以小說推敲。
    臺語研究學者王育德曾試著將這些詞一一羅列。看著這些擬態詞,對母語為臺語的人來說,按著詞條讀出聲來應該倍感親切,而對臺語不那麼熟練的人,也能嘗試照著唸出字句,學習那些意義,或許有一天,就能輕鬆地使用這些形容詞。
    到底鹿港人有多愛烏魚? 愛到除了莊太岳外,其實洪棄生也為牠專寫一篇〈食烏魚五十二韻〉,或許可以窺見一二。〈食烏魚五十二韻〉,長達104句,全詩從敘述烏魚趁黑潮來到臺灣開始,接著描述烏魚的美味。
    留下不少「大眾婚戀小說」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漫沙,作品常有「新女性」「摩登女性」的形象描寫,以及現代與傳統觀念的拉鋸。而如今讀他留下的劇本作品中,我們竟能獲得類似「玫瑰包」的娛樂性——即便那娛樂性的成因可能不再是作者原先的企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日本是日本,越南是越南,有過所謂三節等 ia̍h 用箸用過漢字、漢文(無語言書面文),事實是各自主體發展,東亞舊/農曆文化箍,古早無中国一國 in 國 kài chē,這詞各國會用意思是國內,日本有一區叫中國,in 有中國xx公司。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日本是日本,越南是越南,有過所謂三節等 ia̍h 用箸用過漢字、漢文(無語言書面文),事實是各自主體發展,東亞舊/農曆文化箍,古早無中国一國 in 國 kài chē,這詞各國會用意思是國內,日本有一區叫中國,in 有中國xx公司。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