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是每一個社會人士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從初出茅廬的青澀與焦慮到逐漸成熟的應對與進退,都需要靠一次次的經驗累積。每當面臨這樣的處境,很多人的內心就會跑出十萬個為什麼:「提離職的時候要怎麼說」、「現在提是對的嗎」...當然了,身為社畜的我也不例外!還記得我第一次提離職時不知道思考了多久,不知道「分手」要怎樣才可以快樂,不過有了幾次轉職的經歷之後,我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雖然我在職場上依舊是個小菜鳥,但希望這些經驗能夠成為「眾鳥們」迷茫時的小小燭光。
我是不是真的想離開?必要的「捫心自問」
經過了幾次的「焦慮」之後,我發現找出原因很重要,如果一直不去深究,就會過一天算一天,每天嘴上都說好想離職,屁股卻還坐在椅子上,隔天照樣打卡上班,彷彿一個永遠跳不出的輪迴。這樣不但離自己想走的路越來越遠,也可能會身心俱疲。因此經過多次的「輪迴」後,當我再有這種想法時,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1.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
想轉職的原因可能來自四面八方,比較現實面的因素也許是薪資不符期待、前景不如預期、公司體制有問題等,大多數時候自己都能準確地做出判斷或藉由他人經驗得到答案,不過有些原因就無法快速交出答卷,例如自己對這份產業的喜好、熱忱、能力等等。工作的動力往往來自於成就感,過多的挫折就會讓人倦怠跟牴觸,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是真的不喜歡、不適合,還是因為做不到才感到厭惡,但對該產業還是抱有「希望能夠做出成績」的期待?如果單單以「我不適合」去下結論而不深究,很容易陷入對工作牴觸的惡性循環。
2.想要的是什麼?
離職之後,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呢?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自己的能力出發,相信這也是大部分人的首選,試著找到喜歡做並且擅長的事情,或是沒有那麼喜歡,但對自己足夠有信心的職業,將能力變現。如果原先的工作自己有興趣卻覺得能力有限,那麼思考一下是否有更適合自己的位置,在專業力上是否有需要精進的地方,或看看其他類別是否有相同型態的工作。
若對未來感到很迷茫,我的做法會是先多多暸解各個產業及職業的資訊,總結出自己感興趣的類型,再看看是否能夠勝任,如果與原先產業類別差異較大,必定得做出從薪資或經歷都從頭開始的打算,如果需要另外的專業技能,也要有投資自己的規劃。
另外,也可以試著從生活出發,如果自己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情,那麼想像中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我身邊有些人會以收入作為考量,有些人則是以生活作為考量,不求在職場上風風火火、名利雙收,有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薪資足矣,將成就感放在享受生活,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魚跟熊掌雖不可兼得,最重要的是能夠達到自己內心的平衡。
沒有時間表!轉職時機怎麼抓?
對現在的我來說,轉職並沒有所謂「對的時間點」,我曾在台灣疫情剛爆發時離職,很多人都勸說可以再緩緩,雖然也是很害怕,但內心有一股力量讓我決定放手一搏,於是也迎來了事業第二春。以前我很常詢問前輩或週遭的人「我現在走好嗎?」但其實沒有人能夠保證在某個時間點的決定正確與否,能不能讓你順風順水。蠻多人會建議跟上五月之後的畢業應徵潮,或是年後的轉職大風吹,不過同樣的時機依然會有不同的境遇,最重要的事情是自己要做好準備,既然心意已決,那麼這就是最好的時間點。
有些人會選擇騎驢找馬,找到下一份工作再離職,有人則會選擇裸辭,這時候就要注意,是否已經準備好待業期間的生活資金,同時也要做好規劃,不讓自己在這期間原地踏步。若站在公司及團隊的角度思考,非到萬不得已,還是要將手中工作進行到一個階段再離職,並以自己的年資規定提前告知,才能讓大家好聚好散,最好不要一時衝動,把自己曾經的隊友推進火坑。
另外有一種狀況是,不小心「誤入沼澤」...我曾有一份工作在三個月內果斷離職,原因是公司在疫情期間體制十分動盪,所做的工作與原本應徵職位不符,最后我決定離開。如果在進入公司後不久就感受到強烈的轉職慾望,或發生了一些無法接受的狀況,那最好還是儘速離開,拖延不但會讓自己非常痛苦,也會更加迷茫。
離職到底該怎麼開口?
離職的理由往往五花八門,進修、轉行等等...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誠實面對,表達感謝」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在公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跟同事也保持良好關係,那不妨就跟長官坦承自己接下來的規劃及考量,心意已決,相信會獲得祝福,也能順利脫身。但如果是因為一些不好的狀況讓自己產生了離職的念頭,那麼在面談時也要盡量婉轉,把原因放在自己身上,從個人職涯規劃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夠讓彼此留下好印象,畢竟緣分是很難猜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經驗以及心得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有任何意見、想法或經驗想要交流也歡迎留言~一起在職場路上努力拚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