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訪前,剛好看見網路上示範布朗尼的食譜,與我平時做布朗尼的方法大異其趣,就抓緊時間,一小時完成出爐。
製作時看見配方立刻皺眉,無奈蛋已經打進攪拌盆,硬著頭皮做完。糖與油的重量都超過蛋重,有生以來我從沒有這麼做過甜點。最可怕的大概是,因為用了不少可可粉(又不提究竟用什麼類型的可可粉),最後吃起來甜度還在容許值,但若不是加了不少巧克力碎塊,蛋糕體本身巧克力香氣淡薄,像是在吃巧克力風味的糖,倒不像在吃巧克力蛋糕了。
晚餐後與朋友各吃了一塊,坦白說我非常後悔。
既後悔自己吃了,也後悔給朋友吃,看著他笑嘻嘻的表情,我心想這真是殺人於無形的利器,頓時心生愧疚。回頭看那則影片,底下滿滿讚賞的留言,確定自己是小眾。
跟農改的水果一味求甜很像,常使我疑惑大家是在吃水果還是吃糖,這款蛋糕巧克力的氣味與本身的質地並不密合,質地是糖帶出來的濕潤與脆皮口感,巧克力香氣則虛浮寡淡。
糖曾經是奢侈品,彼時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食物,如今普及了雖然值得肯定,但浮濫的使用缺乏心意。每一粒糖粒,每一種不同種類的糖(代糖請自動忽略),各自有各自的來源與意念,不管最後怎麼工業化處理以及販售,起源總歸是農業,總是土壤裡生長出來的,原初是沐浴在陽光下的農作物。製作甜點時如果只是一杯糖不假思索倒進雞蛋裡拌勻,加麵粉和其他材料(還有那麼多的油),最後烤製出來的總不會好吃。即便只是製作者的意念不同,同樣的食譜做出來的甜點就是會天差地別(但這款食譜實在太糟我無能為力)。
嚐一口糖。白糖、糖粉、二砂、黑糖、香糖、三盆糖每一種糖各自在舌尖上展露不同的表情,擬人化地思索怎麼去使用它們,它們會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有最好的表現。不要輕易消耗掉它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