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實,被人講是非,這就證明你有分量、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家這才會惦起你。故此,若有人講你的是非,一則是喜,一則是憂。所喜者,在別人的眼裡,你還是有存在感的;而所憂者,自己亦要反省,期望做得更好。
《論語》有一則記載: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憲問38】(愬,粵音素,誣衊。)
首先得交代這則《論語》當中的幾個人物。季孫,乃魯國當時的上卿大夫,位高權重。公伯寮與子路同時在季孫氏做家臣。子服景伯是魯國大夫。另外,文中的「夫子」,乃指季孫。
公伯寮在季孫面前說子路的壞話,子服景伯把這事告訴孔子,說:季孫夫子聽了公伯寮的讒言,已對子路有疑心。雖然如此,我還有能力使季孫明白真相,而把公伯寮殺掉陳屍於市。
孔子說:道如能夠行於世,這是天意。道如不能夠行於世,這也是天意。公伯寮又能把天意怎麼辦?
各位,大家對子服景伯這個人,有什麼看法?
公伯寮與子路同為季孫氏的家臣,亦即是同事關係;而子路性格衝動,容易得罪人,這是自必然的,何況公伯寮是否要爭寵,這也不難想像。如果子服景伯純為正義而發聲的話,何不直接點明季孫大夫呢?而偏偏先轉告孔子?若孔子不是內心光明坦蕩,說道的行廢自有天意,而相信子服景伯的話,誤入圈套,那孔子就被借刀殺人。事成,就欠了子服景伯的人情;事敗,就要負上主使作案的罪名。而最重要的,孔子就不是講人道、講人性、講人格的孔子,而孔子一生的學問,都是徒然,都是枉然。幸而,孔子了悟世道人心,堅持公義,而且有人格自信,此所謂公道自在人心。
各位,你身邊有沒有像子服景伯這種人呀?
(寫於2022年4月7日)
下一講:挑撥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