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邀請8位專家與你一起面對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的挑戰,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你是否擔心孩子有網路沉迷的狀況?要如何減低家中兒童3C網路沉迷的風險呢? 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便分享了自身的觀察及好用的3C親子溝通法供各位家長參考。其認為家長可從「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和孩子的約定」兩個面向著手。
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
王宏哲老師指出,孩子在每個年齡層其實都有相對應的使用3C時間,例如0到3歲的孩子,建議不應該觀看電腦或手機螢幕,因為該年齡層的嬰孩正在經歷感官運動時期,過早接觸都可能會影響孩子感官發展,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認知發展遲緩等狀況。
若孩童年齡為3至5歲,則每天觀看螢幕的時間應小於1小時,另外至少讓身體活動3小時;6到12歲的兒童,建議螢幕時間每天應小於2小時,且這些時間須包含在學校使用3C產品的螢幕學習時間。
身為家長或監護人,我們須留意的是,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孩子,若過度觀看3C螢幕,對於感官發展及身心發育可能都會有所影響,例如過度的螢幕藍光刺激,可能造成孩子就寢後能以入眠;平日的螢幕時間太多,也可能造成立體感變差、語言溝通能力變差、情緒障礙、人際互動變差、協調變差,以及「追視」能力變弱,無法適當閱讀課本文句。
和孩子的約定
然而,現實經常是家中父母或長輩都很忙,往往只有手機能讓孩子不哭不鬧,且把手機拿給小孩可以為自己換取一段時間的安靜,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王宏哲老師認為,如何跟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樑便相當重要,通常父母只會跟孩子說:「你只能再玩30分鐘!」接下來常看到的狀況便是孩子在時間到了之後仍不停耍賴或鬧脾氣。因此若想避免這樣的情形,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跟孩子共同訂出規則,讓孩子有思考的機會
增加跟孩子更深入對話的可能,聆聽孩子的意見,並將孩子的意見可行與否提出來給孩子反思。例如跟孩子說:「你要自己跟我訂一個時間呢?還是要玩幾回合?這幾回合你自己要先估算,每一回要玩多久?若一整個晚上都在玩,那功課是否有時間寫?」
倘若此時,孩子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時間一到就會停止觀看螢幕,父母也可以問問孩子覺得這樣的可行性有多高,「如果時間到了你剛好在遊戲中對戰大魔王呢?你會馬上切掉嗎?還是需要一些彈性時間?」用這類引導式的問句讓孩子反思自身的說詞是否可行,同時也訓練孩子的自制力。
王宏哲老師也提到,若孩子觀看螢幕的時間真的超出太多,在事前也可以先跟孩子討論好規則,例如今天如果想玩線上遊戲的時間多一些,但時間超過了話,這些時間就需要跟隔天的時間借,同時也可以提醒孩童事情有分輕重緩急,像是再兩個星期就要考期中考,使用3C娛樂的時間是不是應該先暫停,或是現在孩子正處在發育階段,睡眠時間需要充足,玩遊戲的時段和時間不應該影響睡眠。
與孩子溝通的重點是要跟孩子互相討論、雙向溝通,最終得出有孩子一同參與的「家庭計畫」,這樣共同擬定約定的效果,通常會比一句「你能玩多少時間」來的更有效,也能培養孩子使用螢幕時間的習慣與態度。
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大人自己都戒不掉3C產品,又怎麼能限制小孩?相信父母在教養小孩時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的質疑,雖然這的確是現今世代的難題,但父母還是須避免給予孩子兩套標準,若真的想使用手機放鬆娛樂,也盡量不要在孩子前面過多的使用,或表現出很著迷的樣子。
王宏哲老師對此便提醒,孩子會模仿爸媽使用3C產品的模式,因此若自身條件允許,可以等到家中小孩就寢後再使用3C產品。同時也可以制定一個「家庭無3C時間」,與孩子一同在特定的時段不使用3C產品,自己以身作則,未來在跟孩子溝通時也比較站的住腳。
多讚美、少責罵
在雙向討論約定時,若孩童給出的想法與父母所期待的不同,應盡量避免以責罵或翻舊帳的方式回應孩童,畢竟訂定家庭計劃其實也是訓練孩童自制力的一環。
此時父母可以先分享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自己也不是聖人,也有玩線上遊戲、追劇時間過長的經驗。例如當孩子斬釘截鐵的表示:「只會玩30分鐘的手機遊戲」,父母的回應盡可能不要是:「你騙人、你根本做不到!每次都超時」等負向言論,可以告訴孩子:「做為父母我們也有玩線上遊戲到無法自拔的時候,可能的意外很多,若你真的玩超過時間,我們可以一起怎麼做呢?」
同時也應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在檢視、思考這些事情上所做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須保持彈性,若大人態度太強硬無法溝通,往往孩子就會背地裡使用3C產品,最後反而適得其反。
不要用3C當作交換條件
可能有父母或長輩會告訴孩子:「你只要能準時寫完功課,我就給你玩多少時間的手機」!乍聽之下這樣的做法多數時候能讓孩子完成家長期待的目標,但這種方式類似於「賄賂」,孩童很可能變成只是為了要「使用手機」而努力,但中間的品質不一定能有好的產出,導果為因的行徑對於孩子的學習也未必會有良好的幫助。因此,平常如何跟孩子去訂定上述的「家庭計畫」契約就更顯重要。
此外,根據過往經驗,父母若在手機或電腦裝置中安裝專為孩童設計的安全及監督應用程式(APP),一旦到達父母及孩子共同設定的上網時間上限後,即會隨之斷網,然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比父母強迫孩童即刻關掉網路好,孩子的接受度也會比較高,家長不妨也可以試試。但若家中孩子已經手機沉迷了,那該怎麼辦呢?別擔心,還是有解決的方法!
王宏哲老師對此便強調,我們可以重新試著找回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例如球類、棋類活動,或跟孩子去圖書館,也可以讓孩子知道,網路世界並不是只有線上遊戲,動手上網找資料往往也能產生新的樂趣。
例如讓孩子選擇家庭旅遊想去的地方,決定地點後,請孩子自己上網搜尋該旅遊地的住宿、美食和景點,讓孩子有參與的動力;或是在公園發現長相奇特的鳥類、昆蟲時,也可以偕同父母利用網路尋找這些生物的種類、習性,為親子互動增添趣味。
網路沉迷的孩子在網路世界中經常會覺得有歸屬感、成就感。因此若父母能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自信,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與興趣,就有可能脫離網路沉迷的處境。藉由與孩子雙向溝通,讓孩子知道自信不是只能從手機、電腦螢幕中建立,生活中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事情,若孩子想要放鬆,現實環境也有很多管道可以紓壓,讓日常生活與數位世界做一平衡,才是充實青春的生活贏家!
欲觀看完整影片,可至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觀看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