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成為高效工作者取得理想成就,一定會關注時間管理的議題,期待能找到如何有高效的利用時間,在人生當中取得理想的成就,獲得成功。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作者從生命有限的角度來進行切入,並且先引用一些時間管理廣為人知的觀點,隨後在一步步打破這些觀點和迷思,並且要你認清現實,接受自身的限制。
▎打破時間管理迷思的三個事實
❶ 接受時間有限的事實
我們常聽到「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端看你怎麼利用時間」,這句話其實在教導我們要去理解,時間是可以被量化、可以被控制,只要你能用對策略,就能夠在一天相同的時間限制之下,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而當你能夠掌握住善用時間的技巧,你就能夠獲得成功。
但是這本書想告訴我們,正是因為我們盡其所能地想要掌控那個根本不受控的時間,而且還設法的想要將所有目標都放進去,藉此去逃避「困難的選擇」,因為與其選擇哪些事務對自己真正重要,不如通通都要,可是啊,這是弄巧成拙的開始,因為實際上在做了這樣子的決策之後,有很高的機會無法達到預期結果,就算達到了,也丟失了品質。
反之,當你接受「有限」的事實,你的事情一樣還是很多,但你肩上的重擔以及焦慮感反而會降低不少,接受有限並不代表你放棄了替未來做計畫,而是因為你很清楚,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讓一切事情都是完美的,所以你會開始懂得利用這份限制,做出比較合理的選擇。
➋ 認清能夠做的事情有限,並且應該將就於你的選擇
當你明白前面提到的接受有限的事實,你就比較能夠接受,自己根本不可能在每一天都有時間去完成公司、家庭、以及個人想做的事,也明白自己必須做出那困難的選擇,並且不去想這個選擇能否帶來最好的結果。
以做出選擇並承擔後果,來取代害怕錯過的心理,不再執著於掌控一切,你對於時間的安排就得以更加合理一些,並且避免令人困擾的拖延症。
接受自己必定會錯過一些事情,你會感到海闊天空。
➌ 把時間當成工具的結果,是你的心思永遠都放在未來,而非現在
最關鍵的時刻永遠是當下,然而因為我們誤以為自己能夠掌控時間,所以會讓我們完全相信,必須得先怎麼樣,才可以抵達想要的未來,結果會變成,其實我們一直都在錯過已經擁有的東西。
作者講一段話讓我滿有感的「他說人生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現在,最後是死亡,你不可能抵達每件事情都感覺完美的那一刻,所以別再將你存在的真正意義,一直延遲到未來,現在就該投入你的生活。」
這段話著實令我很有感觸,不過與此同時,我的心中也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這個道理我懂啊,但~實際上到底怎麼做才可以做到現在就該投入生活?」
▸ 這個部分近期在PODCAST節目中「Neil生活療癒力」分享了一個自身體驗,歡迎點擊下方前往收聽。
在聊完了上述三個事實,在明白剛剛所講的認清有限性,並將就於自己的選擇之後,我想用一個大家實際工作上會遇到的情境,來聊聊我們可以怎麼應用。
▎應用情境 - 定義工作類型
首先你先在心裡想著五件需要完成的工作,我們一起來幫這五件工作進行分類並描述其可能發生的問題如下:
🅐 獨立作業類型的工作,一共有二件
你可能知道會需要花比較多時間,也比較容易抗拒而產生拖延,因為你覺得自己需要有一個很完美個空擋、清晰的思路,必須準備好一杯咖啡或奶茶才可以開始處理,只不過你也明白那個空擋幾乎不曾出現過,咖啡和奶茶倒是從不缺席。
🅑 與人協作類型的工作,一共有一件
你會期望自己能夠先做好萬全的準備,有了完整的想法再去與人討論,但卻忽略了做事的步調和共識可能本來就有很高的機率不一致。
🅒 外部洽談類型的工作,一共有二件
這類型的變數比較多,像是可能會遇到打電話沒接、對方在忙沒空、訊息沒回等等,你可能一不小心就陷入被動等待的狀態。
▎應用情境 - 真實核心的痛點
現實中的你,通常都分不出哪個才是真正重要的
好,那現在你會怎麼安排呢?這五項工作都很重要哦,以廣為人知的大石頭理論或稱作罐子哲學來描述的話,大概是你完全無法分清楚哪一個是大石頭、小石頭和沙子的程度。
▸ 大石頭理論:先做重要的事情,其次做不重要的事,就能夠讓效能提高。
因此有很多時候,你陷入了困境,難以識別出真正重要的事,反正現在火燒屁股的那件事或者老闆在乎的事情肯定會直接榮登最重要事項的寶座。
▎應用情境 - 解決方案
回到我們剛剛定義的工作情境,重新整頓一下自己的心態,運用書中的觀點,我們可以這麼做。
🅐 獨立作業類型工作的解方
即使你知道會花比較多時間,但你也不再去奢望有一個完美個空擋,所以你知道現在只能做出選擇,選擇每天都要安排做一點,即使這麼做會讓你錯過遇見那個完美空擋的機會也沒關係,因為主動選擇的你,已經跨越了行動的門檻,事情開始不斷推進。
🅑 與人協作類型工作的解方
你明白沒有真正做好100%準備的一天,這個項目本身的特性是需要與別人一起協作,因此你開始明白,儘早地開啟討論才是最實際的,否則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最後不了了之,造成計畫延宕。
🅒 外部洽談類型工作的解方
你不再被動等待,即便對方說明天會回覆你,你也不會傻傻的真的等對方回覆,而是主動提供你的想法並且詢問進度,因為你明白事情並非只透過一通電話或一封信件就可以完美解決達到共識,不如直面那些變化,主動出擊。
綜合以上的五件工作項目,你也不再天真的將其安排在同一天執行,因此你自然更懂得如何有效的拆分不同類型的工作項目,並放入你的待辦清單中,而這一次你真的有辦法去消化這份待辦清單。
喜歡以上的情境範例嗎?我自己也還在練習中,希望我們都能從中學習用更合理的方式安排我們的人生。
☕️ 在以下幾個地方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