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也許該找的不是聖盃,而是拔起石中劍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聖盃、石中劍?

西元1200年的時候,做為魔法師梅林形象的重要塑造者和推手—法國作家羅貝爾.德.伯隆(Robert de Boron)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和狂熱的騎士文化粉絲,在他創作的詩歌裡,不乏聖盃、魔法師梅林、圓桌騎士、亞瑟王、石中劍等元素。雖然評論家譏諷其為「虔誠信徒和庸才作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透過羅貝爾的鵝毛筆,關於魔法師梅林和聖盃的神話體系才得以確立,並在千年後,以此為藍本的戲劇遊戲電影桌遊等作品如淚還不停流春筍般冒出。
Mireille Raad on Unsplash

魔法師與騎士

我們先不討論強大的魔法師梅林悲慘的身世,也不討論辣個需要靠拔出石中劍,才能證明自己能成為國王的亞瑟,我們要來探究的是在故事的前段裡,前朝國王臨終前立下的Flag

「只要能將此劍從這塊巨石中拔出就是英格蘭的合法國王。」

之後逢年過節時,梅林便偷偷運用魔法讓亞瑟王得以在眾人面前三番兩次拔出被深深插入石頭裡的王者之劍,亞瑟終於讓眾人信服得以稱王。
別忘記這還是個財經相關的部落格,在講到重點以前,我們先來思考個問題

「石中劍到底...算是誰拔出來的?」

天亮請睜眼,昨晚鮑威爾表示支持升息

後來,故事的後半段就從阿瓦隆的遊戲裡說起,亞瑟王必須召集圓桌武士去尋找聖盃,並帶著萬能的聖水回來拯救梅林,就在大家覺得故事即將到了完美大結局的時候,一個轉折,故事接著寫到了這些圓桌騎士有些人找到聖盃,有些人沒找到,有些人找到卻不願意拿回來,甚至,聖盃有時突然騰空出現在桌上,然後又離奇消失不見等莫名其妙的抖音般劇情,這些圓桌騎士有的一戰成名,如畫在撲克牌的J上面的人物便是蘭斯洛特;而2014年的電影《金牌特務》則是以代號來致敬梅林、聖盃三騎士;更別說創臺灣票房紀錄的《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更是直接演繹了故事的後續。
至此,我想2022年的我們已經漸漸發現...

強大的並不是聖盃,而是辣個總是能找到聖盃的傢伙。

「才不管啦!快告訴我怎麼賺錢啊!」

我想也是,多數的人才不在乎自己是找到聖盃,或是成為能找到聖盃的傢伙,所以上面的故事彷彿不知道自己憑什麼得以穿越如此多個春夏,終於來到2022年。
Henry & Co. null on Unsplash

辣個穿越千年的真理

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是一些廣為應用的原則,但本身有經過簡化,不保證在所有的情形下都嚴格準確或可靠。經驗法則一般是用近似的方式來計算或是記憶特定數值,或是進行決策,本身容易學習,而且容易應用在實務上。經驗法則的基礎是實際的應用,而不是理論本身。
在人類社會中,我們常參考自身或他人的經驗來做決策;這樣的決策方法,早已透過上帝篩選了我們的祖先和那些被淘汰者的祖先,然後遺傳了下來,我們常情不自禁地、習慣性地想要知道他人的決定的結果,卻忽略了自身實際的應用,忽視最重要的是將擬定的策略與自身心性平衡達到心神合一、人機一體。

我們常常能聽到有人用誇張的說詞來強調自己的經驗豐富「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飯多」等,只要遵循那樣的經驗模式來做決策,就是正確的作法;我想,這在過去的農村社會中,這種僅以經驗的多寡甚至是年齡的高低來做決策的方式或許可行,因其環境所面臨的變因較少、較小,根據前人經驗,的確容易獲得較多的成功機會;然而,在多變的社會裡,環境常常受到政治、經濟、科技、疾病等等變動,導致前人的寶貴經驗即便值得遵循、參考,但卻不再能完全的複製、執行,如同20年前,沒有學生會說自己想靠寫無名小站維生,哪能料到後來有人靠拍Youtube影片年收破億,想像力,真的就是你的超能力;那麼做為未來人類的祖先的我們,當代潮流又將淘汰誰呢?

能拔起心中的石中劍的只有你自己

不得不說,石中劍的劇情放到當代社會來看根本就是個超猛富二代的故事,一定不少人會說,這故事彷彿就是一位有錢到跟有魔法一樣的梅林叔叔答應英屬維京群島商董座aka你爸生前的心願,那就是有天要你也能進公司並當上幹部,於是梅林叔叔用盡全力幫你排除萬難,然後你就假裝靠著自己的能力,但其實說穿了就是靠爸達成了這個目標。
然而,真的只是靠爸嗎?難道自己真的都沒有付出那麼一點努力?
我認為現今有許多有所成就的人,常常因為家世背景不錯,而受到一些過多的批評,正是因為人們忽略了石中劍故事的真諦,那怕你擁有了聖盃、你擁有了魔法師梅林,你也未必能拔起屬於你的石中劍;如果給你三次重考機會,你就能如願考上心中的第一志願嗎?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裡的主角,心裡都有一把王者之劍,然而,因為經驗法則容易連帶引發我們的認知偏誤,讓許多首抽普卡、悲慘的故事主角,特別容易困在過去悲慘的種種經驗裡,而導致我們永遠無法拔起屬於自己的石中劍。
以下列出一些容易影響交易行為的認知偏誤給大家參考、反思

可得性偏見 (Availability Bias)

我們容易主觀地依據訊息獲得的難易程度,來對未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斷,越是容易回憶起來的事件越容易誇大對可能性的判斷,相反,對於記憶中很少保留下來的事情,卻主觀認為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例如在判斷某對情侶是否會分手時,腦中可能會浮現有多少跟他們情況類似的情侶。如果記憶中的這些情侶,多數最終分手,那麼人們就會認為這對情侶分手的可能性很高,反而忽略了一些可能重要卻被掩蓋的個別狀況。

錨定效應 (Anchoring Effect)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我們稱為錨點的前置資訊,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例如台北人到台南的N嵐買一杯50元的珍奶,產生不僅很便宜外,還不會太甜的錯覺。

從眾效應 (Bandwagon effect)

人們傾向做很多人做的事或相信很多人相信的事,認為如此比較自在,又被稱為「跟尾狗效果」像是跟在別人身後的狗一樣,自己不需要做決定與承擔責任,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例如筆者曾勸親友不要在市場都在討論2603長榮時(時價180)貿然跳進去,應該耐心等待回測再做觀察,然而對方認為已經錯過太多段漲勢了,趨勢就是如此,先上船再說,大不了回檔時少賺一點,不至於大虧,然而結果我想大家都知道

支持選擇偏誤 (Choice-supportive bias)

對自己先前選擇的評價會比實際上更好,一旦做出決定就會相信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例如一個人選擇了A選項,而不是B選項,他們很可能會忽視或淡化A選項的缺點,而放大或賦予B選項的負面缺點。例如本來幾年前很討厭西曬的房子,而後因故買了西曬的房子,反而跟親友推薦西曬的房子住起來比較不潮溼。

錯覺相關 (Illusory correlation)

認為兩件事應該有關係時,便在檢視經驗與數據時,覺得它們經常一起發生,即使它們一起發生純粹是隨機現象,例如近日有人在PTT上發文詢問「[心得] 星期二好像總是跌?」或是所謂的「週五空軍日」也都有浪費統計才能專家出來透過dummy variable做複迴歸分析,得出禮拜二的漲跌幅與其他天的差異不具統計顯著性的結果。

損失趨避 (Loss aversion)

認為放棄一件事物的效益損失大於得到一件事物的效益所得。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例如滿額現折與下次才能使用的現金折價券,常見的結果往往是我們在店家門口拿到了滿額現折券會覺得不然今天就吃這個,但如果飯後拿到下次才能使用的現金折價券,則可能不小心就丟掉了,回饋金額甚至可能比現折還高。

做自己的心智領航員乘風破浪

那麼我們該如何駕馭心智來避免陷入「經驗法則」的陷阱呢 ?以下分享幾個做法
1.不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心靈符石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65會員
3內容數
你有完整的交易策略、技術分析、操作經驗,但你是否有充足的心靈力量,讓你能夠順利的運行你的交易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靈交易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多數的人都知道停損很重要,但感覺好像總是在錯誤的停損,有時候事後一看,好像不停損,結果還比較好,但偏偏在不停損那次,傷的最重。 如果對帳單上的虧損,並非所謂的懲罰,當我們做出錯誤的動作後,才要面對真正的懲罰,我們是否還會一錯再錯、大錯特錯呢?
我們要小心一間公司被人營造出來的光環,也要小心人被戰績營造出來的光環,放下對於光環的迷信,保持自我思考,並在個人思考決策下設定進一步攻防的銜接策略,才能讓你順利的在浪潮中存活,因為你永遠都只會是一個人!千萬不要被聽起來很溫暖的「你不是一個人。」的句子給迷惑了!
多數的人都知道停損很重要,但感覺好像總是在錯誤的停損,有時候事後一看,好像不停損,結果還比較好,但偏偏在不停損那次,傷的最重。 如果對帳單上的虧損,並非所謂的懲罰,當我們做出錯誤的動作後,才要面對真正的懲罰,我們是否還會一錯再錯、大錯特錯呢?
我們要小心一間公司被人營造出來的光環,也要小心人被戰績營造出來的光環,放下對於光環的迷信,保持自我思考,並在個人思考決策下設定進一步攻防的銜接策略,才能讓你順利的在浪潮中存活,因為你永遠都只會是一個人!千萬不要被聽起來很溫暖的「你不是一個人。」的句子給迷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偉大的故事都需要大膽修訂。你的人生也是如此。」 既《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治癒人心、改編自諮商真實故事的書籍,作者推出實踐為主軸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帶領讀者一起修正自己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當看似性別平等,自我追求的提升,新科技的發展,學歷與工作的追求等,卻也讓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變的越來越困難,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卻開始減少,從我希望他有什麼什麼樣的特質…到希望他不要有什麼什麼樣的壞習慣就好。
Thumbnail
憤怒常常是冰山一角,只要看透表層,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感受浸在水裡:恐懼、無助、嫉妒、寂寞、不安全感等等。
Thumbnail
形容自己:「我是一個不會溝通的人...」也許不是溝通技巧的問題,而是你搞錯了溝通的目的 溝通有許多面向,許多說自己不會溝通的個案,其實都是在「溝通目的」上出了問題,在「表達」、「共識」和「灌輸」三個層面裡誤解和打轉 在溝通之前,釐清自己的溝通目的,你才能夠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說籃球是臺灣學校裡最熱門的運動,想必沒人會反對,西恩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打籃球,但直到現在,總覺得好像跟朋友鬥牛可以,但也打得沒好到哪去,就這樣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引退籃壇。 其實這對自己跟別人都是不公平的。 頂尖人士是因為天賦絕佳?不,是因為刻意練習 一般人練習的盲點 目標練習法 二、講求專注。
Thumbnail
不久前聽到中島美嘉在 THE FIRST TAKE 又重新演唱這首歌,不同於她在五年前演唱會悲愴的聲嘶力竭,這次的版本像是歷劫歸來,在錄音室簡單的鋼琴伴奏之下,用比較舒緩的方式,回憶著曾有過的一段絕望歲月。 我左思右想,認為要理解〈琵琶行〉到底在說什麼,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偉大的故事都需要大膽修訂。你的人生也是如此。」 既《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治癒人心、改編自諮商真實故事的書籍,作者推出實踐為主軸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帶領讀者一起修正自己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當看似性別平等,自我追求的提升,新科技的發展,學歷與工作的追求等,卻也讓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變的越來越困難,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卻開始減少,從我希望他有什麼什麼樣的特質…到希望他不要有什麼什麼樣的壞習慣就好。
Thumbnail
憤怒常常是冰山一角,只要看透表層,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感受浸在水裡:恐懼、無助、嫉妒、寂寞、不安全感等等。
Thumbnail
形容自己:「我是一個不會溝通的人...」也許不是溝通技巧的問題,而是你搞錯了溝通的目的 溝通有許多面向,許多說自己不會溝通的個案,其實都是在「溝通目的」上出了問題,在「表達」、「共識」和「灌輸」三個層面裡誤解和打轉 在溝通之前,釐清自己的溝通目的,你才能夠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說籃球是臺灣學校裡最熱門的運動,想必沒人會反對,西恩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打籃球,但直到現在,總覺得好像跟朋友鬥牛可以,但也打得沒好到哪去,就這樣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引退籃壇。 其實這對自己跟別人都是不公平的。 頂尖人士是因為天賦絕佳?不,是因為刻意練習 一般人練習的盲點 目標練習法 二、講求專注。
Thumbnail
不久前聽到中島美嘉在 THE FIRST TAKE 又重新演唱這首歌,不同於她在五年前演唱會悲愴的聲嘶力竭,這次的版本像是歷劫歸來,在錄音室簡單的鋼琴伴奏之下,用比較舒緩的方式,回憶著曾有過的一段絕望歲月。 我左思右想,認為要理解〈琵琶行〉到底在說什麼,可以分為兩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