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說到他的醫生,我非常的佩服,因為上週他看到進門診的是一個外國人,雖然看得出來有點慌張,但還是故作鎮定的用英文問診(重點他完全沒有想我求助,或是期望我用中文回應他)
這次更是厲害,他用全英文解釋抽血報告還有病因症狀什麼的內容。雖然看完出來波爾說:「有些醫生表達的意思我不太懂,但但看得出來他很努力想表達,我也大概理解。」
我想說的是,並不是醫生的英文說的多好或多不好,好或壞這都是主觀的評價。而是在學一個語言時,最重要的是有機會或有勇氣開口說。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雖然我大學是英語系的,但我自認在大學四年期間的口說能力一點都沒有進步(或許有只有一點),因為還是著重在筆試或背誦。
我記得大一我還在背空中英語Advanced的文章段落,只因為老師要考填空。也一直記得班上有文藻進來的轉學生,他們的口說能力嚇壞我,因為太厲害了,瞬間打碎我的自尊心。
語言的應用與否實際決定的因素是環境
真正有機會用到英語口說時,真的反而是在英國的這五年。
因為必須要開口說,所以比大學時期進步非常多,但不代表我一定要追求怎樣的口音。
台灣這幾年大愛英式口音我知道,也很多人以為我在英國會有英國腔,我沒有刻意學口音,但會學英式用字。
當倫敦這個大熔爐充斥著不同的人種,英國腔只代表你是英國人。重點是反而是,你在說的或別人表達的到底有沒有互相理解?還有,你的語言能力能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口音真的那麼重要嗎?還是你該學習的是表達與傾聽
我在英國的一位好朋友,因為定居在英國多年了,英語非常流利,但即使是那麼久了,也不代表他就有英國的口音(或是他想追求英式口音)。
我看到的是,英語能力對他來說是一個生活工具,除了工作生活需要,還能夠在自己權益受損時,和歐洲或英國人據理力爭,我當下心裡真的覺得他好帥是我的偶像!
#口音代表的只是你從什麼地方來,而不是誰比較高級?所以沒有必要看不起自己,我也認為沒有一定得要學什麼標準英式或美式的口音,因為你不可能只有遇到英語系國家的人。
如果語言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而不是自我炫耀或貶低別人的方式,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口音呢?能好好表達想法,或至少不要說錯字讓對方誤會才更重要。
回到我先生的醫生,他的英語也有台灣腔,但那也不妨礙他工作或是與人溝通,因為他有「願意說」的勇氣,而不是要求自己要有一口標準的英語才願意開口。
你呢?學英語是要證明能力還是和別人溝通?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對於心理諮商有興趣,歡迎透過我的
社群平台交流或討論(臉書、IG、Podcast都有)。
如果你想預約實體的個別諮商或線上諮詢,歡迎點選
這裡連結預約或問問題: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