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是一種病毒。
它讓你從小就學到,要與別人保持距離。
它告訴你,要對自己的對手保持敵意,同時也影響了自己與別人維持關係的品質,甚至成為選擇伴侶的條件(在於對方能不能持續的給自己新的東西,而不是彼此內在全然的理解、欣賞與接納)。
它也讓「成功」變成自己最在意的事,而不去思考那個成功是誰所定義的。自尊心,脆弱的建立在自己是否勝利,是否從競爭的世界裡取得成就,而不是對於自己珍貴本質的欣賞。
試想,一位從小就被教育要贏過別人的孩子,因為不能輸,他必須把大部分的同儕視為潛在的對手,他不容易擁有好品質的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他對自己好的感覺,以及親友對自己正面的評價,源自於身外的成就。對,這是不健康的,這還不包括面對競爭所面臨的長期生理激起與負面的心理影響。
而且,當一個人感染競爭病毒,有重度影響之後,他的內心會把自己獨立於群體之外,好的感受來自於是否成功,在這些過程,或失敗之際,正等著他的,就是深深的孤獨感。他會發覺,沒有幾個人能夠讓自己分享成功或是挫折,只能自己面對,他也可能會發現,過去汲汲營營所專注的目標,好像只是為了配合什麼。
為了提升孩子對競爭病毒的抵抗力,我們處理孩子的行為時,可以選擇先用眼睛跟耳朵,再用嘴巴。先去聽孩子對於自己經歷的描述,觀察孩子描述經歷的過程(或親自與孩子一起經歷那個過程),都理解了之後,把談話放在他已經做到的,甚至做的不錯的,並把這樣的好標籤標在孩子身上,比如:「欸~你書收到好整齊喔~你好會整理」、「我看到你幫弟弟準備餐桌,你好貼心喔~謝謝你!」,來取代「你的6怎麼寫的這麼歪」、「這麼簡單的事情,你怎麼都做不好?」。
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就會因為這些累積的好標籤,建立對自己優勢能力的理解。他也會看見自己與同儕的不同,他會欣賞自己的,自然也會欣賞別人的。他的思考與行為被父母認真的理解過,他也自然的帶著理解的視角,去面對周遭的世界,世界將被孩子們的獨特連結起來。最後,我們的孩子將屬於世界,世界也屬於他們。
這值得我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