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願意到諮商中心,怎麼辦?​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承認自己有弱點,再走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表示自己需要協助,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學校教師在輔導學生的過程當中,時不時會感到眼前這位學生心裡有一道關卡,這樣的關卡持續影響他的生活,學生自己也知道。不過,當我們建議學生接受心理諮商時,學生常常會拒絕。​學生的拒絕,有以下的可能,我們可以先了解拒絕背後的擔心。​
  1. 擔心留下紀錄:諮商的確會留下紀錄,但目的是幫助心理師整理與評估與學生處理困擾的方向,而且紀錄也依法以保密的形式留存,除非學生願意,否則不會有洩漏的情形發生。​
  2. 擔心被其他人知道:通常學校的諮商中心通常位於校園隱密低調處,且有多重入口、諮商室分開配置。學生前來晤談時的路線也會有隱私的設計,結束諮商離開時也能低調離開,除非學生自己願意攜伴前來,或經師長轉介,再加上心理諮商保密的特性,不太容易被發現。​
  3. 擔心自己有病:學生可能會把自己的狀況「泛病化」,並給予獨特的定位,以為只有自己有。其實,每個人一定都有困擾,人的困擾之間存在類別的相似性,學生煩惱的,也可能也是教師曾經的煩惱,只是大小程度不一。輔導中心則是提供專業協助學生處理你我都可能有過的困擾,而且免費。​
  4. 還沒有動機想要處理:要處理困難,必須先看到它以及對自己所帶來的影響,而且也有能力看見若不去處理,持續犧牲的東西會有哪些,以及這些代價自己是否願意承擔。簡單來說,學生要知道自己再那樣下去不行,才可能想要改善。此時搭配教師與學生建立的良好關係,更能幫學生一把。​
  5. 不清楚心理諮商能幫到什麼忙:心理諮商能夠做到的,是幫助學生「搞懂自己」究竟是怎麼生活的。學生透過與心理師的互動,整合早期經驗、成長過程對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包括能意識到與不能意識到的內在),對於如何影響自己有一個理解。基於這樣的理解,學生就能在面對同樣情境時有新的選擇權,而不只是一直走老路,過一樣的人生。​
  6. 在高中以前有不好的輔導經驗:高中階段以前,輔導室可能過早被標籤化,有問題的學生才會被師長強制要求要去輔導,而且很可能在裡頭所談的事情,父母、老師,甚至同學間都會知道。這樣的印象,學生很可能會一路帶到大學,形成對心理輔導的排斥。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大學心理師與過去求學階段不同,學校有的是經國家認可的心理師、保密的設計,以及對學生意願的尊重。這樣的設計跟外面的醫療診所一樣,要不要去,不會是一個強制的要求。學生唯一需要考量的是,願不願意在這樣的條件下,再給自己的困擾一次新的機會。​
以上簡單的說明,期待能夠幫助教師在面對學生拒絕心理諮商時,有互動的參考依據,能幫上一點忙。在協助學生處理心理困擾上,學校每位角色都是拉住學生的線,學生願意與教師維持適合且不緊繃的關係,也能說明並提供校內的資源,最後,把是否接受心理諮商的決定權交給學生。承認自己有弱點並求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也需要有準備的空間,我們相信教師的持續陪伴與鼓勵,都會是學生勇氣的來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47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