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學年度的新生普測即將開始,照例我把需要的測驗裝袋,送至各系辦公室,請導師找時間幫忙學生施測。今天中午,某位系的助理拿著三個班級的測驗袋進辦公室,把測驗袋拿給我的的同時,他說:「我們主任說,這三班不用做」。聽到這句話時,我腦中一堆問號,那是什麼意思?跟助理確認了系主任還在辦公室,我決定到系辦多了解一些。
進了系辦之後,我試著向主任了解,這個每學年例行,協助導師了解班級新生心理適應情形,並能及早介入的一個資源。不過此時,系主任卻急著幫學生決定。
L:這三班都是特殊班,距離遠,之前發給學生做他們不愛做,而且他們也有自己的輔導系統,就不用給他們做了。
我:其實做這個也是提供給學生一個機會,他們可以決定做或是不做,我的想法是起碼提供給他們資源,他們拒絕我其實也接受。
L:之前我給學生做過,他們也很排斥,可能要年底才能夠回收。而且就算真的測出來了,你們真的能夠提供什麼輔導嗎?如果可以,那以後什麼輔導就都交給你們了。
我:我們這兩年其實都有接到特殊的學生,而且我們也只能提供心理輔導。
L:所以那班招了一屆就沒有再招啦!我們做什麼都可能會影響到機構的運作,像我們之前開了一門生死學的課,他們長官就很反彈。有一班原本30人,現在只剩下10幾個人。
從主任越發焦慮的口氣,我可以體會系上在經營特殊班的困難,以及潛藏在那個困難背後,可能失去學生的焦慮。這些主觀條件(機構傳統、生源)加上挫折經驗,衍生的焦慮透過這件事展現。也是因為這樣,限制了當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視野。
焦慮再次凌駕於學生福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