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是我比較想領獎,而不是女兒

2022/09/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幼兒園畢業典禮,頒獎時意外的也有女兒班級的四五個獎項,我以為人人有獎,直到結束都沒有唸到她的名字。
雖然事前已經跟女兒說好,今天的重點是跟同學說再見,跟老師說謝謝,但突如其來的頒獎橋段,同班同學大都被叫上台領獎,身為一個喜歡按規則積極取得獎勵的女兒,身在這樣的經驗中,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感受。在校門口等待接回女兒的空檔,我來回思考著如何跟女兒就這次的經驗進行可能的對話。
我的想法是,要怎麼把小孩這次的經驗,變成他之後面對類似情境的能力。我想讓她看見自己在過程中的投入,而不是覺得沒有被設定好的框架肯定而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好。
先不要預設立場,因為我們很可能把自己的劇本套在小孩身上。先用開放式的問句,了解孩子的真實體驗。假設她如我們所想,的確覺得這個經驗對她來說是一種挫折,怎麼別人都有獎,我都沒有。
聽到這樣的回應,我會多鼓勵小孩在這個心情之下儘量表達她的經驗和感覺,等待的過程避免急著給方向,多給小孩思考跟回應的空間。這樣做除了她可以多點時間想,也避免她跟著我們的方向走。我們要知道的,是她心裡面的故事版本。我越是願意聽,把孩子的體驗和感受當成一回事,持續這麼做,對往後的親子關係會有幫助。
接下來,我想表達的是,在理解小朋友的處境跟體驗之後,我們可以把我們所看到,但小朋友不知道的客觀事實跟影響告訴他們。例如:我看到你因為同學有獎品,你沒有拿到,也不知道你為什麼沒有,覺得很奇怪,也很難過,如果爸爸跟你一樣,也會很難過。不過啊!我知道你在班上爬好寶寶排行榜的時候,知道完成什麼就可以爬一格,你就會拿到禮物,不過今天這個獎品,爸爸也不知道要怎樣可以拿到它,也不曉得今天有頒獎,我也覺得好怪。
第三,把重點放在小孩在學校的歷程所得,例如:可以拿到獎品開心,代表老師認為可以給你,所以拿不到會很難過。可是爸爸想要跟你說,我看到你可以上學的時候都好認真的學跳舞、學唱歌、做漂亮的勞作,也認識到你最好的朋友,這些也是很棒的禮物,而且獎品可能會不見,你學到的東西,交到的朋友都會一直陪著你,爸爸覺得這個獎品也不錯。
最後,要是女兒真的兩手空空畢業,我打算下班之後,去挑個祝賀完成一個里程碑的禮物送給她,也會讓她知道我送這個禮物的意義。我認為這比不清楚為什麼要上台領獎的小朋友來說,更有意思。
想到這裡,抬頭一看,老師們已經帶著小朋友走出校門,女兒走在隊伍的最後,比起前面走走跳跳的小朋友們,看起來沒什麼反應。我謝謝老師這段日子的照顧後,便跟女兒一起走到停車處。
我:妳覺得畢業典禮怎麼樣?
女兒:很好玩!
我:有什麼讓妳覺得不舒服的地方嗎?
女兒:沒有~
結果,女兒根本沒有把上台領獎當作一回事。是爸爸比較想要領獎,是我的投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47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