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人力資源部 您好
上次說到我正準備去參加我人生中第一場勞資調解,這邊先說一下我首戰結果,那就是『不戰而勝』!還記得那天上午我正在最後檢查下午要去勞資調解的文件,總經理秘書突然要我去接電話?我當時覺得超級納悶。
「怎麼會打分機給我要我去她座位上接電話?我現在該臉紅心跳還是戰戰兢兢?」
我實在搞不懂怎麼不把電話轉接給我,而是打分機要我去他的座位上?還是總經理有密令所以拐彎抹角的召見我?一頭霧水的我也只好火速跑安全梯上公司頂層,連等電梯的時間都不怠慢。
喘吁吁的我只見到秘書正在跟電話那頭致歉,讓對方等太久,我立馬憋住我的喘氣,趕快把電話接了過來,原來是勞工局打來的,通知我下午的調解會議取消,因為當事人撤銷了申請。感覺我整個上午都在傻臉狀態,事情一直在推進,我還在整理資料,然後就手刀衝刺,然後就取消調解,我只是隨波逐流讓時間過去,我的第一場勞資調解就『不戰而勝』了。對了,為什麼要我特地去總經理辦公室前接電話,是因為電話居然打到總經理的傳真機去,那個電話無法轉接,害我臉紅心跳或是戰戰兢兢的準備都白費了。
回到座位上我再看了看勞資調解的資料準備存檔,瞥到了我的隨手紀錄上有他的員工編號,還有一堆的計算過程,原來這個員工就是上次被嗆「都是電腦算的」那位,之後他又因為離職對薪資有疑義再打來一次,我有重新再跟他說明並且計算一次給他聽,照時間推斷應該是之前已經去申請調解,之後再打來一次有得到解答所以撤銷了申請吧。
一開始只要耐心的解釋清楚,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不是嗎?不過前輩那一句「都是電腦算的」也是表明了他的心境,一切超出負荷轉變成消極怠工了。這就是「安靜辭職」不是嗎?
「安靜辭職」不是年輕世代專有,只是現在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比較集中
「安靜辭職」並不是年輕世代專屬,只是年輕世代給了這種心境一個定義,所以不要來世代戰了,每個世代都有過,或是正在發生,只是大多都被淘汰了,而你是因為既得利益倖存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觀察過主管高層上班都在做什麼?總是不在座位上?總是和員工在懇談?總是對著電腦入定?總是要你自己想辦法?;開會的時候總是在放空?總是岔開話題閒聊?總是想要下次再議?我想他們也是進入了「安靜辭職」的狀態了,只是他們有地位的掩護,感覺起來沒有這麼厭世而已。
從光輝的經濟起飛年代,許多中小企業創立到現在也歷經30~40年,當年的主幹也要逐漸交出自己的榮譽傳遞自己的智慧了,很多公司都在這接班的邊緣硬凹,一天拖過一天總是不想面對世代交替,這樣的壓力只要突破了表面張力一切就會一次宣洩而出,這次的疫情就是這一切的臨界點。
很多屆臨退休的人才,決定在這時間退出職場回歸生活,也有的是疫情帶來的環境反轉組織來不及應變,壓力和難題只好向下釋放,而年輕人就必須承擔這突如其來的壓力,由上而下一層層『擔屎』一層層瓦解,有能力的就另謀他路,走不掉的為了一口飯也只能「安靜辭職」原地躺平。
這是一個冰山下的課題
要改變一個人的自我概念和態度談何容易,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無常,除非每年都持續做這樣態度訓練,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一個人,不然怎麼可以敵擋時間環境的洪流,只有送去矯正署幾年才辦的到吧,一切都有教化的可能。
我從業以來,流行過很多訓練主題,例如「當責管理」就是其中一個,這些訓練不都是源自不同階層的怠惰以及不同角度的匡正嗎?我不敢大放厥辭的說這些訓練有沒有功效,只是我覺得就像小學風紀股長說要記下愛講話同學的座號一樣,短暫的警惕效果比較彰顯,剛上課的一段時間,大家會感到風聲鶴唳猜測公司是不是想搞點什麼,各各一開始正襟危坐,沒過多久又開始原地躺平了。
在我看來這種訓練或激勵可以維持心境,但前提是這個人本來就是個積極進取的人,一個人可能會受到挫折或變異短暫的變得消極,這樣可以用訓練或激勵維持他的正向,可是原生特質就是消極的人,公司能做的只求不要讓這氛圍擴散開來。
要怎麼解決這正在席捲的現象呢?就像我說的這個現象也不是頭一天了,所以解決方案實在很多,針對每個組織狀況不太一樣,其中的每個職位也不太一樣,都有不同的變化,例如落實『職業路徑』就是一個好方法,『職業路徑』涵蓋到了員工自我認知,從自我認知可以篩選出每個職業需要的態度,甚至可以考慮晉升後職業所需的態度,員工可以自我實現,公司也可以集中資源給予協助,變成正向循環,避免老大帶頭軟爛,團隊一起「安靜辭職」的負向循環。剩下的只是掌握這樣態度的人不要在關鍵職位,在團隊中影響到氛圍的話要留不留人而已吧。
就像開頭說的,這是一個冰山下的課題,很難糾正,也很難察覺,甚至連自己也察覺不到,最後影響到生活,影響到一生。
檢視一下你是選擇「安靜辭職」還是準備「安靜辭世」
這個標題有點重,原本「安靜辭職」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身心過勞,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工作態度,但是如果消極的態度已經蔓延到了你的人生了,你就像是正在了結自己的一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態度,選擇「安靜辭職」動機無非是降低工作強度,平衡自己生活品質,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把工作和生活切割,然後努力地捍衛自己的生活,可是往往我看到的都是在工作中從抱怨變得消極,在生活中從消極變得憂鬱,漸漸的放棄對一切的熱誠,這不是超脫世間的佛性,而是飄盪人世的放棄。
例如:在生活上漫無目的的打發時間,回到家就是躺平看片,看到精疲力盡在拖著疲憊身軀工作;上班的時候消極地度過時間,總覺得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後裸辭;裸辭過後發現求職有點困難,開始感到焦慮,然後換到了一個自己更不喜歡,流動性高被取代性更高的工作,周而復始的的「安靜辭職」循環就此展開。
你可以降低工作強度,但也必須挽救生活,但是要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安靜辭職」過了頭。保留在工作上的精力以後,總是要為自己做點什麼?回到初衷,回到興趣,回到生活找到動力為自己做點什麼,那怕你寄情詩畫,雖然趕不上古文八大家年代,但看看能不能拚個元宇宙詩仙的稱號,現在能表現自己的管道很多不是嗎?
就當作為了初衷、為了興趣,還是為了生活好好工作吧,上班再怎麼沒有幸福感,這份薪水也算是為了你貢獻了一點意義,為了你另一段人生鋪路,等你準備好了就是你璀璨的人生開始。
工作可以擺爛,但生活總要精彩,不要讓對工作的消極想法,拖累成為對生活的消極態度,如果下了班還是漫無目標,有可能你病了,先做做「憂鬱症量表」然後選找適當的協助。
從轉念代替抱怨開始
我大膽的立一個假設,這一切都是從「抱怨」開始,搜尋「安靜辭職」總是不免出現抱怨世代不公的論述,又如同疫情衝擊很多商家陸續倒閉,抱怨疫情影響,抱怨政府無能,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環境極端的擺盪,經濟週期的循環,本來就是會有辛苦的世代和輝煌的世代,重點是現代就是我們的世代,英雄不還是輩出?疫情雖然來的突然,可是還是有同業仍然然在市場上打滾。一直比較抱怨上一代只要努力就有收穫,那上上代經歷世界大戰紅利還留給下一代不就更可憐?從收回抱怨,轉念想想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開始吧。
如果我分享的遭遇你都沒有遇過,那請你好好的珍惜你的工作。
Podcast & YouTube & vocus | 人力資源部 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