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因為碎念而改變,但卻會因為感動而變化。
以懲治對待,孩子只會更加憤怒。更多的時候需要温柔以待,令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愛他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原以為上學後,學校對學生的手機會有所管制,但老師一句:"孩子都上高中了,這部份他們要學習自己管理自己。"於是許多媽媽們又陷入了焦慮之中。
兒子的成績一落千丈,以前國中時班排都是前幾名,現在在實力相當的同儕中,稍一鬆懈就有很大的落差,更別說他日日與手遊相伴,只是臨時抱佛腳了。第一次期中考考了個班排倒數第8,第二次又考了個班排倒數第5。
當父母的心臟要很強。雖然我研讀過阿德勒的正面教養,但在現實中,要做到著實是極大的挑戰。媽媽能做到不限制他的手機、不懲罰他嗎?說實在的,做不到!
我還是限制了兒子使用手機的時間,每天晚上10點半網路就斷線,兒子自然無法再玩手遊。
這段期間,我和兒子為了手機的使用産生不少爭論。的確,他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是父母總希望孩子少走些彎路,不忍心看他們跌倒。於是,我開始找方法,並閱讀阿德勒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也才有了我前面的幾篇文章。父母,也要不斷成長學習。
我不要求孩子的成績,所以哪怕孩子考倒、數考20分,我都不會責罰他,甚至會安慰他。但我重視學習態度,孩子盡力了,考不好找問題,實在不是讀書的料也就不勉強,找出孩子的興趣學他想學的,有一技之長未來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就好。但不努力不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不可以。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有自己的主見,他們討厭父母們的嘮叨,甚至會反其道而行。在與兒子起衝突的期間,我們母子關係緊繃,事情卻沒有解決。
在學習阿德勒的正面教養後,我也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現在,一切都在漸漸好轉。
這讓我想到曾經聽過的一個故事。
古時候,在一個有三兄弟的家庭中,由於父母早逝,兄長如父地帶領弟弟。大哥、二哥都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唯有小弟,整日不務正業,和朋友花天酒地。大哥十分擔心,不斷地打駡、威嚇,小弟卻依然我行我素。
二哥對大哥說,不如由我來勸他吧!從此小弟就住進二哥家。小弟心想,二哥不知道又要怎麼懲治他,但並不因此改變他的行為。
然而,二哥從頭到尾都沒有對小弟說教,只是不斷關心小弟的生活起居,每當夜裏小弟晚歸,大家都睡了,二哥卻等到小弟回到家,端了碗熱湯給他,與他聊兩句,等小弟睡了自己才去睡,如此日復一日。
在一個下著大雪的夜裏,小弟又半醉半醒地回家,本以為這麼冷又這麼晚,二哥早就睡了,沒想到,遠遠地就看到二哥拿著大衣搓著凍僵的雙手在家門口等他,一見到小弟就立刻上前將大衣披在小弟身上。小弟立時清醒並跪在二哥面前,流著淚對二哥說:"二哥,我錯了,我再也不這麼荒廢地過日子了。"
此後,小弟跟著哥哥學做生意,展開自己的全新人生。
這故事和我今天看到的筆記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說明,懲治無法使人改變,唯有讓對方看到我們的用心,當對方受到感動時,自然會有所省思。
在我和兒子的關係日漸改變後,我們彼此能有更良好的溝通。雖然爭執還會有,但都能更好地化解。
兒子雖然還是會玩手遊,但媽媽開始放寬心,也發現兒子開始改變,讀書的時間增加了,不再以手遊為生活重心。當我們温柔以待時,叛逆期的兒子雖然不善言語,但媽媽也能感受到他的努力,這就夠了,不是嗎?
願父母們都能更温柔地對待我們所愛的孩子,孩子們也能明白父母的心意,並努力以讓自己更好做為對父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