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說故事#13- 放學後,比讓孩子參加課後班和寫作業更重要的是什麼?

為你說故事#13- 放學後,比讓孩子參加課後班和寫作業更重要的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老師,我們決定這個學期不參加課後輔導班。」

「媽媽您確定? 這個學習扶助資源是輔導老師替他爭取的,它是小班而且免費,應該會對他能跟上課業進度有幫助,尤其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好好練寫字。」

“跟上進度”與 "練寫字",一直是在班上排名落後的Jensen唸小學以來的夢魘,也是做為家長我的夢魘。對於他,陷入了被同學嘲笑的困境,之於我,難過的是即使花了不知多久時間陪伴,使出了全力和資源,對他的幫助看起來仍然很有限。

在幼稚園入小學的銜接時,我們嘗試申請鑑定安置資源,但是未被通過 (什麼是鑑定安置? 有興趣閱讀 「鑑定安置」,家有特殊兒,你不可不知道小學入學前的關鍵字! 一文),因此他以普通生身份入學,我心想,試試看也好。

一年級時,我以為他的跟不上只是需要時間,但是到二上的期中考前,他爆發了長達一個月不願意寫考卷交白卷的行為,我無法理解這個狀況,明明他平常只是寫字很難看、很慢、一直寫錯、大小無法在格子內所以一直被我擦掉要求重寫而已啊! 為什麼會突然什麼都不寫? 而這樣的行為,即使處罰、每天罵他到哭也沒用,就連他平日會寫的字他也不肯寫。

經過數度與導師溝通,由學校輔導老師介入觀察判定,Jensen或許在寫字輸出上真的有困難,導致他不願意考試,因此,學校才進一步給予資源協助並且建議我再一次帶他去看醫生。

能夠得到學校的特教資源,一直是我從他入學以來和學校溝通的方向,所以導師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升了三年級課業更重了,我卻要讓他放棄這好不容易得來的課後輔導時間?

「多一點學習時間和教導,對他總是好的吧? 」老師這樣講,但仍是尊重我的決定。

時間給的多,不代表學的多

多一點時間練習對他總是好的吧? 老實說,我也是常常這樣質疑自己。

但是回想起Jensen 一年級時,我讓他在家附近的安親班,心裡想著等我下班接他回家,功課應該已經寫完了,這樣我們母子晚上就輕鬆了吧!

事實不然,剛上小學的他無法自行完成作業,而在回家前要寫完功課對家長交代的壓力下,安親班老師選擇了直接給他答案讓他抄,並且握著他寫不出字的手幫忙寫,結果就是,帶回來一篇篇假裝完成交差的作業,即使完成了,也對他的認知和能力沒有助益。

被我發現後,我再也沒有讓他回去安親班,因為最終我理解了安親班的本質只是托育,他們無力應付這樣需要個別差異化對待的孩子,這也不是他們的責任。

所以再問我一遍,是否要讓他留在現在的小學課後班? 答案仍是否定的。

這並不代表學校老師沒有專業,但是如果要把學習低弱的孩子混齡再做課後的集中管理,而在他們當中的狀況有可能是專注力缺失、或是資訊輸入輸出障礙、以及認知等不同的特質,現實上老師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能力去針對孩子的異質性做處理,更何況在上了八小時課後,大部分的孩子已經注意力耗盡,要如何能夠靜下來好好寫作業呢?

一般人也應該無法想像,要讓有書寫障礙的孩子順利地從腦中提取文字和輸出是有多麼的不容易,它不是單純的每天勤練幾小時就能改善的。

老師的立意良善,但是時間給的多,對學障兒來說,真的不代表能吸收的多。

要提升學習,先培養體能和興趣

讓孩子能夠學習,最起碼的他要先有足夠的學習力,這是我深刻的體會。

Jensen 不是不能寫,只是寫很慢,而且有筆順不對、空間配置與左右錯亂的問題,根據視知覺評測,這和他的腦部輸入和輸出有關,而他的肢體動作不協調也直接影響到寫字能力,另外跟不上的挫折感也影響到他的情緒。

於是我決定在讓他這段時間徹底的離開筆,重新回到“身”和“心”。

讓他的身體有足夠的能力執行學習就是“身”,因此要培養體能。

原本一周只有2小時的運動時間,改成體操、游泳、球類每天交替活動增加到一周至少5小時,讓肢體有大動作的訓練、全面性肌肉的發展,還有步驟性的動態活動如球類來增進他大腦的運作整合,並且改善身體的雙側協調能力,這也是治療師的建議。

在運動的當下,大腦時而判斷,時而做動作,時而做出預測,進行著各式各樣的運作,所以也刺激著腦神經連結,因此也會提升他的學習力。

那不運動的時候呢? 我其實很想說,回到30年前住的鄉下和附近的孩子在田間、在巷口一起玩跳繩或是烤地瓜吧! 但現實是住在水泥叢林裡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讓他的心志找到邊玩邊學的樂趣就是“心”,因此要培養興趣。

下課後先休息,給大腦一點發散的時間和空間,從“心”發展。孩子才八、九歲時對新事物仍是充滿好奇心的時期,讓他離開課業有機會多多探索自己不同的興趣。

找到孩子的興趣和強項,然後把注意力和時間放上面,鼓勵他對自己興趣學習的覺察,等到身體和大腦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的那天,相信他會突破並有自發性的成長。

雖然我不知道那一天會是什麼時候,但是只要開始就有機會。

放學後,你們家讓孩子做什麼呢? 別急著讓他馬上坐回書桌,給孩子一點喘息的時間,偶而放空一下腦袋,不要太用力,或許在學校學習的成效會因此更高喔!

raw-image





avatar-img
凱西看世界的沙龍
58會員
41內容數
凱西是一位從小總考前三名,但從國中起腦袋就不喜歡待在教室裡的孩子。高中時歷經補考、留級、轉學、重考、再重考...到懷疑人生,在大家都以為 "完蛋了"的時候,她的人生居然在異地重新找到出口。 凱西後來成為母親,細細回想,當年或許不是學校、老師、父母或自己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想 "為我好"。 但是"我" 到底是誰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凱西看世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我要去大便!」「你這是藉口,不准去!」 在我們家,大約每天晚上7點到8點間做功課的時段,就會聽到Jensen這樣的大叫「我要去大便!」,雖然說小孩的腸子到肛門是條直線,但是他一個晚上要上5~6次廁所也真的太離譜了,常常也惹的陪他做作業的外婆十分生氣。 到底,他是真的想上廁所嘛?
「所有的藥都是毒藥,妳給他吃藥,這樣好嗎?」 這樣的問句,不用你問,作為母親,連我自己都在心裡問自己超過365遍。 今天是12月2日,恰巧在去年今天我帶我的孩子Jensen轉診到台大兒童醫院已經過了365天,那天在與醫生深談後,我拿著醫生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診斷書和藥單,接受了我要讓他吃藥的選擇。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我要去大便!」「你這是藉口,不准去!」 在我們家,大約每天晚上7點到8點間做功課的時段,就會聽到Jensen這樣的大叫「我要去大便!」,雖然說小孩的腸子到肛門是條直線,但是他一個晚上要上5~6次廁所也真的太離譜了,常常也惹的陪他做作業的外婆十分生氣。 到底,他是真的想上廁所嘛?
「所有的藥都是毒藥,妳給他吃藥,這樣好嗎?」 這樣的問句,不用你問,作為母親,連我自己都在心裡問自己超過365遍。 今天是12月2日,恰巧在去年今天我帶我的孩子Jensen轉診到台大兒童醫院已經過了365天,那天在與醫生深談後,我拿著醫生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診斷書和藥單,接受了我要讓他吃藥的選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