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他的成年禮是一座金馬獎──專訪《黑的教育》朱軒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電影《黑的教育》講的是台灣高中男生之間、友誼與精神價值悉數被砍掉重練的殘酷成人式。意外地,這竟也成了演員朱軒洋的真實人生成年禮。老天爺不知道是愛他還是玩他?總之,他闖蕩台灣演藝圈的成年禮物是一座金馬獎。
台灣電影前往類型化的路上荊棘滿佈,除了幕後劇本與片場技術問題需打磨到位,終究還要演員適性演出,才能為作品炸出該有的能量。《黑的教育》做到了。片中朱軒洋與《詭扯》的劉冠廷一樣是箇中翹楚,豁出去的表演果然為台灣類型片填入強大血肉,既服務角色到了極致、也使得自身優異的演技成為電影的強大看點。
朱軒洋這兩年作品量豐,一連以《天橋上的魔術師》性向曖昧的阿派、《逆局》的暴衝警察任非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鮮肉小廚林山君等不同作品與各異其趣的角色與台灣觀眾見面。但接演《黑的教育》絕對是朱軒洋作為演員的一大突破。電影描述三個高中畢業的男生,決定以「交換秘密」來鞏固紀念彼此的友情,不想卻擦槍走火玩過頭,幾個少年徹夜未眠,那一夜所發生的各種事件,不斷地顛覆他們對於友誼的認知,並逼迫著他們重新計算「當好人需要多少愚昧或勇氣」?
*在短小精幹篇幅裡演出一個意料之外的角色
《黑的教育》編劇是九把刀,導演為柯震東。朱軒洋坦言剛看到劇本時,最受震驚的第一件事不是故事的暗黑程度,而是劇本的頁數:「看到頁數的時候嚇到了,那時候看一看、看一看,欸?怎麼沒了?!」電影最後全片長 77 分鐘,非常短小精幹。後來朱軒洋認為這是一種「院線片播映優勢」(節省觀眾看片時間、翻桌率也快),出席電影映後時還會得意提及!
朱軒洋所飾演的張博偉,是在戲裡推著好友們一起玩大冒險遊戲的主揪,無時無刻不端擺著一副強勢姿態,讓蔡凡熙飾演的王鴻全與宋柏緯所飾演的韓吉跟著越陷越深。聊到自己所飾演的角色,朱軒洋自認自己實際上並不像張博偉那樣瘋狂:「我本人比較偏王鴻全。原本最想演的角色其實是韓吉。」他並透露自己其實有爭取過「韓吉」一角。但身為演員也只能配合電影公司內部的運作和考量,最終接演了張博偉一角。朱軒洋認命地笑道:「我是接受工作的那一方,我是乙方。」不過由於張博偉這角色實在是太具挑戰性,接演這號人物也太在朱軒洋的意料之外,是以關於這部作品最讓他感到困難的一趴,就是當自己終於下定決心、願意當一次張博偉的那一刻。
*男孩的友誼,就是要一起上廁所(?)
《黑的教育》也算是一個讓男孩一夜長大、變成男人的故事,儘管戲中角色並沒有因此變成一個比較好的大人,甚至還要靠著勾心鬥角才有機會倖存下來。但在朱軒洋看來,他仍傾向相信真實世界中「長大的過程」有其相似性,男生之間的勾心鬥角和女生間的勾心鬥角差異不大,頂多男生打鬧起來不會抓頭髮而已:「男生之間鬧起彆扭起來,也是很內心的。但我覺得女生朋友之間,應該會比較快和好吧?」朱軒洋是否該再多認識一點女生?
問若麻吉沒揪自己上廁所、或不揪一起吃飯,會不會覺得被遺棄?朱軒洋秒答:「會啊。我心裡比較脆弱。」隨即這 23 歲的大男生又補了一句:「開玩笑的!不過大家真的可以找我一起上廁所。」加上導演柯震東在內,朱軒洋其實是《黑的教育》影人四帥中最年輕的一個,離開高中時代較久的柯震東也因而常常向朱軒洋諮詢,問近期的高中生還會傳紙條嗎?畢業會簽名制服嗎?朱軒洋說都還是會,然後對柯震東搬出經典台詞:「有些事,一萬年也不會變。」儼然台灣經典青春片的小粉絲一位。
*友情歲月的其中一環就是吹牛比賽
《黑的教育》實則是台灣青春成長電影的異類變體。整部電影起始於三個男生交換見不得人的秘密之情節。朱軒洋表示,拍《黑的教育》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呈現男生之間愛吹牛、會膨風的社交情形:「其實男生小時候都一定會有那種感覺,希望自己是群體裡面最酷的那個,或擁有最大的秘密的那個。所以都會膨風,就看誰膨得最大?學生時期都這樣子。」講得似乎是這樣的吹牛比賽,是男孩友情歲月裡的必然組成成分。
敢作敢當是一種氣魄,「敢說敢當真」又是另一種勇氣、甚至更需要演技。朱軒洋所飾演的張博偉在《黑的教育》裡講了一個令人不可置信的秘密,他以為自己已經是最扯的了:「但我講完秘密後,發現我的兄弟(韓吉,宋柏緯飾)講出來的秘密還比我更扯,其實當時我有嚇到。男生通常都會這樣子,所以我們才會對王鴻全(蔡凡熙飾)的秘密感到『抱歉,你的秘密太渺小了』。」朱軒洋解釋。
男孩之間的交換秘密是真是假是一回事,原來要誇大到令人「不敢相信」才是精髓。
*《黑的教育》天臺戲展露台灣電影強項
乍看之下,《黑的教育》有著強烈韓國影視風格,天臺戲也不輸膾炙人口韓劇《殭屍校園》的片頭霸凌戲,甚至《黑的教育》沒有殭屍還是能將場面氛圍烘得更純更濃,十足展現出台灣中學生之間(與階級較無關聯但仍然)暗潮洶湧的校園社交暗黑面,更碰觸到人性複雜度。《黑的教育》顯然一開始在文本上就存在著超越韓式非黑即白敘事的野心,畢竟要讓每個角色都擁有「50% 好人與 50% 壞人特質」的塑造工程難度太高,弄得不好就容易自毀人設,嚴重者更會讓全劇組都自廢武功、拍成廢片。但《黑的教育》仍把電影拍成一部帶有魔幻寫實況味的青春成長片,而這確實正是台灣電影的特有強項。
朱軒洋回想起張博偉,他說自己是把導演柯震東本人當作範本去演《黑的教育》的:「差不多 99% 吧。原本我讀完劇本以為張博偉是怎樣怎樣,結果跟柯震東聊完角色之後,發現張博偉跟我想的很不一樣。張博偉是一個偏差性滿大的人,他會做出來的事的範圍其實很廣,連看劇本的時候我都會覺得,他好像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黑的教育》裡的主人翁做了什麼事?什麼又只是吹牛而已?裡頭一切的曖昧性禁得起咀嚼,有待觀眾自行去解讀。而朱軒洋演得最好的地方,就是讓觀眾得以自由雙面解讀張博偉,且兩邊都可以成立,並成了觀眾走出戲院後會想熱烈討論的第一大題。
*朱軒洋聊蔡凡熙、宋柏緯相識往事
朱軒洋與《黑的教育》另外兩位要角演員蔡凡熙和宋柏緯,都是戲外早就認識多年。聊起與蔡凡熙的認識過程,朱軒洋眼露崇拜之情:「我的第一部片就是跟蔡凡熙一起拍,《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那時我 18、19 歲,剛到台北,拍戲的時候住在他家。有一次他帶我去吃士林的富樂火鍋,我們兩個各點了一份肉,結果他又點了一個魚說要一起吃。吃完結帳他就把錢付掉,還跟我說『等你賺錢再給我就好了。』那時候覺得他超帥的!」其實蔡凡熙已經忘記這段往事了,朱軒洋重提這件事,蔡凡熙還因此嚇了一跳。
講到宋柏緯,朱軒洋則認為彼此是同類:「他以前不太講話,比較沉默寡言一點。我也是,只是現在我們都知道,不講話的話,別人就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現在會努力學著表達自己。還記得我們在《天橋上的魔術師》一起上表演課的時候,表演課中有很多人的個性比較會講話,他跟我都是不太講話的那個。我就去找他聊天,想說不太會說話的人之間比較有共鳴。」
*朱軒洋與《黑的教育》對手演員好交情助攻表演
演完《天橋上的魔術師》,後來朱軒洋漸漸看到宋柏緯在音樂上的專注認真,感受到宋柏緯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處世態度。再度在《黑的教育》合作,彼此都已經不是當時初出茅廬的小子:「從《天橋上的魔術師》到現在,我覺得他完全變了另外一個人,我自己這樣看,是覺得更喜歡他了。」朱軒洋接著趁亂告白宋柏緯,聽來感性。
或許就是深知兩個對手演員都會穩穩地接住自己,這才讓朱軒洋在表演時能夠盡情施展、放手演出也說不定。
《下半場》導演張榮吉曾這樣評論朱軒洋:「當時他籃球明明沒有打得比范少勳和其他球員演員還要好,但演起戲來的時候,看起來真的像是很會打球一樣。」朱軒洋是否是天才型演員?尚且還需要更多作品和時間才能驗證他的才氣是一時的還是恆穩的。但這位有稜有角、辨識度超高的演員,確實為台灣影劇壇的演員臉譜抹上一筆新的氣色、甚至是有點漂丿的狂草系血色。
《黑的教育》描述三個高中畢業的少年,半夜上天台飲酒同歡,離別前夕,他們分享了自己所曾做過的糟糕惡行,不想卻成為一連串瘋狂事件的引爆點,一發不可收拾!電影於 2023/3/10 上映。
採訪、撰稿:雀雀
攝影:白宸瑀
劇照:禾豐九路提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難得這次接演到一部好電影,而且還騰出足夠的篇幅、任他在片裡洋洋灑灑,許光漢這還不裸奔歡慶?(並不是這樣) 《我和鬼》根本是演員的十項全能考驗戰。許光漢在《我和鬼》裡頭嘗試挑戰了各種表演。除了程偉豪一次蒐齊的三大動作戲「飛車追逐、肉搏戰、槍戰」許光漢全都有份之外,還有裸奔跳鋼管。
從貫井德郎的推理懸疑、恩田陸的古典音樂、劉宇昆的近未來科幻,再到平野啟一郎的純文學,詢問導演對於自己四部長片為何皆改編自不同類型的小說,他說,自己不會因為故事類型而決定拍不拍,而是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故事有趣最重要,但若只有有趣是不夠的,所以透過電影的主題與類型,來表現這個故事的有趣之處。」
林予晞進一步聊到:「我覺得理性跟感性是必須一起交織的,像天文和占星。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面對占星的,會有一點想要替它撕標籤。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身在其中,要夠了解它,自己要懂算。」小孩才做選擇,林予晞理性與感性全都要,而原來她真的略懂占星學。
或許是追求女神成功的戲劇故事已經很多,加上社會風氣與婚戀市場對於女生的高度要求,已讓世人見怪不怪,影響與建構了觀眾對於「男生跟女神在一起」有更高的接受度、也比較不會有壓力。這也說明了為何李程彬演繹皓明的珍稀性與該被鼓吹的原因:不論是戲劇、或是真實的世界,都應該有更多這樣特質的男性存在
不同於許多紀錄片導演總是以「議題」為先,盧盈良導演認為「自我認同」是他的拍片動力。「我很怕哪一天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就沒有動力拍片了。」緊接著導演又笑著補一句:「但以我的個性,可能到死都不可能。」他拍攝的對象與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是對自我存在的疑問。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難得這次接演到一部好電影,而且還騰出足夠的篇幅、任他在片裡洋洋灑灑,許光漢這還不裸奔歡慶?(並不是這樣) 《我和鬼》根本是演員的十項全能考驗戰。許光漢在《我和鬼》裡頭嘗試挑戰了各種表演。除了程偉豪一次蒐齊的三大動作戲「飛車追逐、肉搏戰、槍戰」許光漢全都有份之外,還有裸奔跳鋼管。
從貫井德郎的推理懸疑、恩田陸的古典音樂、劉宇昆的近未來科幻,再到平野啟一郎的純文學,詢問導演對於自己四部長片為何皆改編自不同類型的小說,他說,自己不會因為故事類型而決定拍不拍,而是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故事有趣最重要,但若只有有趣是不夠的,所以透過電影的主題與類型,來表現這個故事的有趣之處。」
林予晞進一步聊到:「我覺得理性跟感性是必須一起交織的,像天文和占星。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面對占星的,會有一點想要替它撕標籤。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身在其中,要夠了解它,自己要懂算。」小孩才做選擇,林予晞理性與感性全都要,而原來她真的略懂占星學。
或許是追求女神成功的戲劇故事已經很多,加上社會風氣與婚戀市場對於女生的高度要求,已讓世人見怪不怪,影響與建構了觀眾對於「男生跟女神在一起」有更高的接受度、也比較不會有壓力。這也說明了為何李程彬演繹皓明的珍稀性與該被鼓吹的原因:不論是戲劇、或是真實的世界,都應該有更多這樣特質的男性存在
不同於許多紀錄片導演總是以「議題」為先,盧盈良導演認為「自我認同」是他的拍片動力。「我很怕哪一天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就沒有動力拍片了。」緊接著導演又笑著補一句:「但以我的個性,可能到死都不可能。」他拍攝的對象與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是對自我存在的疑問。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寧靜夏夜,尋常豎立著電線桿、路燈的台灣街巷,遠遠的摩托車駛來,白色小點,劃破了道路,慢慢慢慢逼近眼前。我們都在等,是誰,為何而來,要往哪去。直到看見噴濺的血跡,佈在慘白的衣領,頸項,像迎風打上臉龐的雨絲,連帶讓凌亂的髮際微濕,彷彿剛經歷一場洗禮,用血和水,既是毀滅又是重生。
個人認為,《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加上《雪水消融的季節》,才算完整構成了這個創作行動,兩者缺一不可,但各自的目的及主角不同,書是為了彌補劉宸君太早離世的遺憾,令世人知悉他敏銳細膩的好文采;紀錄片則是屬於羅苡珊的......
,父親外遇是「父親角色」的缺席、因弒父坐牢延伸成整個「親密關係」的缺席─是對母親不諒解的最高點,整個人也被拔除在社會、人際網絡之外─更多的是八年來她對自己人生的缺席,太多的黑暗與空白讓小雁重返社會時顯得畏縮、尷尬,當母親提議去給父親上個香、當她問母親有沒有辣椒醬(她與父親都嗜辣),都表現出她不知道如
寧靜夏夜,尋常豎立著電線桿、路燈的台灣街巷,遠遠的摩托車駛來,白色小點,劃破了道路,慢慢慢慢逼近眼前。我們都在等,是誰,為何而來,要往哪去。直到看見噴濺的血跡,佈在慘白的衣領,頸項,像迎風打上臉龐的雨絲,連帶讓凌亂的髮際微濕,彷彿剛經歷一場洗禮,用血和水,既是毀滅又是重生。
個人認為,《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加上《雪水消融的季節》,才算完整構成了這個創作行動,兩者缺一不可,但各自的目的及主角不同,書是為了彌補劉宸君太早離世的遺憾,令世人知悉他敏銳細膩的好文采;紀錄片則是屬於羅苡珊的......
,父親外遇是「父親角色」的缺席、因弒父坐牢延伸成整個「親密關係」的缺席─是對母親不諒解的最高點,整個人也被拔除在社會、人際網絡之外─更多的是八年來她對自己人生的缺席,太多的黑暗與空白讓小雁重返社會時顯得畏縮、尷尬,當母親提議去給父親上個香、當她問母親有沒有辣椒醬(她與父親都嗜辣),都表現出她不知道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Thumbnail
邱立偉在創作時寫的是新舊的輪迴,作畫時抵抗的是不被時間追趕過去,他想留下的不只是炫技,而是不會被時間淘汰的東西──他想要給自己、給八戒再次選擇的機會,選擇留下來,其實也沒有關係。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電影看完之後,觀眾會發覺自己周遭都有類似經驗的女生,即使我們身處在不同的國家,甚至成長於不同年代,但相隔了十年、二十年,類似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地、大規模地發生著。」
Thumbnail
她的孩子在電影拍攝期間被孕育,並在電影完成混音後幾天誕生,蕾貝卡說:「我認為從我的身體(不僅僅是我的大腦)建構一部電影的主題是有意義的,我感覺我正在拍攝一封情書來支持所有沒有孩子的婦女,時代已經改變了,這已不再只是一個個人的療癒性主題,而是一個值得被談論的集體經驗。我只想拍一部我需要看的電影。」
Thumbnail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Thumbnail
「我們大概就只做這件事(拍紀錄片)了,而且想講的故事還很多。」從業二十幾年,拍攝過各類題材的楊力州導演,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是註解。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他是一位專職老師,未曾料到會將自己往後的生命奉獻給電影;在這之後,他關注偏鄉,注視那些底層、無力發聲的人物,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樣態。
Thumbnail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憑藉《美國女孩》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阮鳳儀,一夕之間成了台灣影迷的新偶像。她說起話來聰慧、大方又帶著點孩子氣,的確有幾分天才少女的味道。然而聊完一個時辰,我想為這故事下的標題,卻是「沈澱」兩個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Thumbnail
邱立偉在創作時寫的是新舊的輪迴,作畫時抵抗的是不被時間追趕過去,他想留下的不只是炫技,而是不會被時間淘汰的東西──他想要給自己、給八戒再次選擇的機會,選擇留下來,其實也沒有關係。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電影看完之後,觀眾會發覺自己周遭都有類似經驗的女生,即使我們身處在不同的國家,甚至成長於不同年代,但相隔了十年、二十年,類似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地、大規模地發生著。」
Thumbnail
她的孩子在電影拍攝期間被孕育,並在電影完成混音後幾天誕生,蕾貝卡說:「我認為從我的身體(不僅僅是我的大腦)建構一部電影的主題是有意義的,我感覺我正在拍攝一封情書來支持所有沒有孩子的婦女,時代已經改變了,這已不再只是一個個人的療癒性主題,而是一個值得被談論的集體經驗。我只想拍一部我需要看的電影。」
Thumbnail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Thumbnail
「我們大概就只做這件事(拍紀錄片)了,而且想講的故事還很多。」從業二十幾年,拍攝過各類題材的楊力州導演,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是註解。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他是一位專職老師,未曾料到會將自己往後的生命奉獻給電影;在這之後,他關注偏鄉,注視那些底層、無力發聲的人物,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樣態。
Thumbnail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憑藉《美國女孩》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阮鳳儀,一夕之間成了台灣影迷的新偶像。她說起話來聰慧、大方又帶著點孩子氣,的確有幾分天才少女的味道。然而聊完一個時辰,我想為這故事下的標題,卻是「沈澱」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