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最劇烈的衝突從不是血腥場面,而是來自?
相對於治癒,本片的隱性主題是?
「表演課」的設定有什麼用意?
全片最有力量的對白是?
總結:以表演課的脈絡,夏于喬絕對值得一座金馬最佳女主角
這部電影著重在駭人社會新聞「後」發生的事,腥羶色媒體想知道的只是女主角小雁(夏于喬飾演)是怎麼犯下又為什麼犯下逆倫的罪行,但在第一顆鏡頭(之前)就結束了弒父情節,之後也從來沒有回憶、倒敘這個理當最具戲劇衝突的段落,於是問題就來了,一部不滿足吃瓜群眾心理的電影會好看嗎?結論是:還真意外地好看,會說「意外」是因為行銷宣傳幾乎已經劇透,預告片還把弒父以外情感最濃烈、情緒最爆炸的橋段都曝光了,在知道劇情主軸、甚至是創傷治癒的主題下,沒有預設更多期待去看片,竟被主角們如何回歸「正常」、試圖沈澱的過程所吸引,那是鎂光燈不在乎的地方,但劇烈的衝突從不是血腥的場面,反倒是因為發現「即使你不在了,我依然恨你」。
相對於治癒,「缺席」是本片的隱性主題。在被小雁殺死前,父親早就在這個家庭中缺席,除了刺痛親密關係的愛而不可得之外,缺席凸顯的是留下來的人的存在;在小雁獨立後已經找到了搬走的房子,但母親(楊貴媚飾演)就是不肯跟著她離開家暴的父親,她一直責怪選擇留下的母親硬是將她們綁縛在可悲、可憐的命運裡,時隔八年,小雁獲得假釋返鄉,兩人才在爭吵中戳破缺席的虛無,母親強佔著沒有意義的家的空殼,表面上或許是因為對小雁的愛而想要給她一個「完整」的家,事實上這個以母愛堆疊起的理由(藉口)根植對丈夫的恨:「他憑什麼得到快樂,我要折磨他一輩子」,「一輩子」對傳統女性來說若不是無私的奉獻就是終極的詛咒,小雁的母親是以巨大的怨恨填滿丈夫不在的那份空洞,對比小雁手中沒入父親身軀的刀刃,是以不幸凌遲彼此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