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誤會中開始的認識
我喜歡早起,因為早起可以享受到不被噪音打擾的寧靜時光,也是如此我不斷地提早自己起床的時間。直到這週一早上6:30,熟悉的鋼琴旋律劃破了這份寧靜。
每當週末的下午都會聽見樓上鄰居的鋼琴演奏,無論是通過的曲子或者是沒聽過的曲子,每當聽見他彈奏時,總會帶著好奇想著是什麼樣的人演奏的?拖著琴椅移動的聲音、用力踩踏的聲音、彈錯的聲音,每當這節奏開始,我在樓下總會開始想像。
不過在早晨彈琴這件事,就不是滿意了。我開始覺得這旋律一點都不優美,於是我想要去反應,後來我請房東去幫忙溝通一下,很快的也給我一些反饋,那時候他說樓上有一位大姐很喜歡彈鋼琴,不過他有失智症,有與他的家人溝通協調了。
當我知道後,我想到前陣子自己比較晚回家總會在家樓下遇到一位大姐,她總是在巷裡躊躇不前,總覺得他在找什麼,或者正在等著人。每次我們都會打招呼,有次我關心一下想說這麼晚的時間。怎麼還待在樓下不回家呢!?她回答因為她在等兒子回家,不過每當我問她要不要把門帶上,她又很快的上樓回家,那時候我覺得這大姐挺可愛的,後來也是見面幾次才知道原來平常聽到的鋼琴是她彈的
不過之前對此我都不以為意,不過這次可能是因為房東回覆我他有這樣的狀況,又讓我聯想到之前認識這位大姐的經過,也讓我想要講分享《流浪的老國王》這本書,因為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不了解,導致很容易對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事物產生誤會,也因為這事件讓我想要再次翻開這本書,讓自己換個角度去理解和包容。
在《流放的老國王》這本書不像之前分享的工具書,可以傳授給我們一些工具、方法來去解決生活的問題,他是一本述說作者與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的互動,從這本書中能更認識阿茲海默症的生活實錄。
我們的耐心其實很雙標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在面對一個小孩,當他問了我們好多為什麼時,我們總是充滿著耐心逐一回答,但是面對老人卻則不然呢!?在這本書中,有句話十分觸動我「照顧一個老人和照顧一個孩子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我們都會說人老了像個老小孩一樣,但是實際上老小孩跟小孩是有本質的不同。小孩是一天比一天好,每天獲得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是越來越有希望、越來越開心,但是老人卻是一個失去的過程」這也能說明為什麼我們在面對小孩與老人的不同態度,所以其實我們真的很雙標!
為什麼這本書要叫《流放的老國王》,國王是這片土地中最核心的人物,需要被依賴的對象。這國王象徵著是我們的爸爸或是媽媽,是一家之主在我們家中都是最核心、讓我們依賴的這個人,他教育我們、陪伴我們成長,如果有一天這位國王喪失了所有的能力,一開始會讓子女手足無措、天天找他吵架、和他較勁,甚至表現的不耐煩,曾經具備權威的國王已經慢慢的要被流放到一個只屬於他自己孤獨的領域當中去,而到後來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或許當我們發現時一切似乎都為時已晚了。
阿茲海默症是什麼?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簡稱叫AD,是一種原發性退行性疾病。它的表現首先是記憶、思維、分析、判斷,是空間辨認以及情緒上的障礙。然後大腦皮層萎縮、神經纖維纏結、記憶性神經元數目的不斷減少,這些都是阿茲海默症的一些表現特徵。
那麼在早期的時候,有哪些症狀呢?第一個症狀就是出現記憶衰退,經常會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反復地提問,訴說一些重復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養老院擔任志工時,不論是和他們說話或者陪伴他們一起畫畫,有時候他們總會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情甚至是說同樣的話,如果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你的家中,如果這個老人是你的親人,或許你沒有辦法表現出煩躁,你只能夠聽,然後說「哦,好,我知道了,我記住了。」但是當這樣的重複情況出現數次後「你跟他說你別說了」、「你跟我說過」、「你已經跟我說過好幾次了」。最後甚至會是你衝他發脾氣,而他可能也會覺得很尷尬。
這本書里就寫到說每當他們指出父親的錯誤的時候,父親就會顯得特別尷尬和無助,那種感覺是蠻失落的。而且沒用,過不了多久他又會再來一遍。因為他不是故意的,是他的大腦已經功能在喪失,所以他會經常地重復,然後忘記各種各樣的事,很多東西是說完就忘的。其實當我們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確實會很不耐煩,畢竟在過去我們認識的父母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很難想像或者從未想像有天他們會喪失能力,甚至難以察覺。
但是從這本書中讓我們知道,在我們每個人的家庭當中都會有老人,此外我們每個人若干年後也會成為老人,所以我們需要瞭解這個世界。
一開始我們完全不理解,其實作者與父親也花了一段磨合時間。像是作者有一天要接受電視台的採訪,因為他是個作家,電視台採訪他,他當時跟全家人都交代好了說待會兒要錄影,請大家別發出聲音,請大家安靜一點。結果這時候他的爸爸竟然在開始以後,就開始拿這個錘子去隔壁敲,砸東西,鐺鐺、鐺鐺地砸。這時候作者就非常生氣,覺得十分沒面子,他都說了這事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想到這家裡人這麼不配合,這邊在採訪了,他的爸爸卻在旁邊敲打,製造噪音與麻煩。
當下他衝過去跟他爸爸吵架,他爸也跟他吵架,最後就是他覺得他爸爸怎麼這麼不近情理,怎麼這麼欺負他。在沈澱一段時間後,他才意識到,在那個時候他的爸爸已經出現了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症狀,就是這件事明顯是不合常理的,但是他始終要做。
而實際上,如果像我們像這樣用故事敘述,這樣離得稍微遠一點的距離看,我們就只要表示理解就行了。所以這個作者跟他的爸爸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磨合之後,他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無論他爸爸說什麼。如果從他們這兒表現出了贊同的感覺,他的爸爸就會覺得很開心,就會覺得心安理得,就覺得自己腦子是清楚的。
或許我們沒有到老年人的那個世界里去探索過,很有可能這些行為的內在表現都來自於特別強烈的不安全感。
讓我走到你的世界吧
這本書的封面有句話就特別感人,寫著「因為父親再也無法從橋那頭走到我的世界來,因此我必須走到他那裡去。這段不平常的日子,我們一直在一起。」可以看到作者與父親的生活,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在到磨合再到學會理解與尊重,學會走到父親的世界。
之後在作者的日常生活中,他早上起來把爸爸叫起來,他說你要不要起床。「我很友善地問他,為了製造一點輕鬆的氛圍,我還會說我們的生活多好。」他跟他爸爸講,希望鼓勵爸爸能夠開心地生活。父親滿臉疑慮地掙扎著起來說:「對你來說或許是這樣,對你來說生活是很美好。」他爸爸自己不覺得美好。
「然後我把襪子遞給他,他仔細地看了襪子,過了一下說第三隻在哪兒。」就是正常人是不會去找第三隻襪子的。但是父親會問他說第三隻襪子在哪兒。這都是早期阿茲海默症的表現,記憶衰退、丟三落四等等。
接下來,有人會出現輕度的語言功能受損,就是詞不達意,說一句話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詞。然後老年人會出現空話連篇,就他反反復復跟你說的都是一樣的事。
所以在早期會出現,老說同樣的話,但是我們總是沒有耐心,總是理直氣壯的指出他的錯誤,跟他較真。還有他們會變得很嘮叨,判斷能力變差、注意力下降、理解力下降,甚至容易迷路還會在家迷路,明明都已經在家了卻想要回家,這樣的狀態實在讓人感到折騰,但是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些,當出現這一系列的狀況時我們完全不會接受,我們會對他生氣,會把父母的話看得特別認真,以為從小到大他們都是富有權威的國王,說一不二的,因為我們從小都是聽他們的安排長大的。
你真的要離我而去了嗎
當父親患上這病後,在那一刻,其實你不需要再去想父親是不是離自己更遠了,或者父親是不是有什麼病症,你就好好地感受那一刻就好了,好好地感受那一刻。這就是我跟父親離得最近的那一刻。而在父親的病在中後期以後,作者想要教我們的,或者我們能夠從這本書中學會的,就是這個作者開始慢慢地學會跟父親和平相處。他不再去努力地改變父親,不再去努力地跟他講道理、去訓練他,還希望通過聊天能夠讓他認識到說你不用再找家了,你就在這個家裡邊坐著。
在書本最後作者最後告訴我們,「我想對世界敞開心扉,說說我和父親之間的某些東西,人們一般都在背地裡議論說阿茲海默症會切斷人與外界的聯繫。而我和父親之間存在著恰恰與此相反的聯繫。當我們所有的希望破滅以後,我們才開始活過來。幸福的感覺在於死亡靠近時變得特別明顯,幸福不在我們期待的地方出現。」
當死亡靠近時幸福變得特別明顯
當作者開始正視這個阿爾茲海默症給父親帶來的剝奪,開始非常珍惜跟父親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候。他連父親用手給他扶著那個作業本,這個細節他都能夠記住並且寫在文章裡邊,就也說明他是每一時每一刻都在體察著父親所帶給他的那種感受和關愛。這時候其實把愛拉長了,把這種親情延續在了病痛的折磨當中。
最後他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父母在年老以後,依然肩負著教育子女的責任,在我們小時候教我們認字、教我們走路、教我們學做人、教我們說話。老了以後,父母教我們的方法是用他的衰老告訴我們什麼叫作衰老,什麼是人生必然的經歷。」
他有一次到養老院看望爸爸,同他握手時,爸爸憐惜我的手冷。我說我來時外面下著雨,有點冷。爸爸便兩手握住我的手說,你們可以做你們該做的事,我可是要暖暖這只手。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有溫情。當老人最後連自己的記憶力和意志都已經喪失的時候,他還是沒有忘記要幫著孩子去暖一暖他的手。
或許就像那晚我問了大姐這麼晚了怎麼還在樓下,她說他兒子還沒回家!她想要等著他兒子回來。雖然老國王將要被流放到一個只屬於他自己孤獨的領域當中去,但是她始終沒有忘記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人。
讓我們從這本書中,把握與享受每一刻此外更希望從這本《流放的老國王》讓我們更認識阿茲海默症。
書名:《流放的老國王》
作者:阿爾諾·蓋格爾(Arno Geiger)
-1968年出生於奧地利佈雷根茨,成長於福拉爾貝格州的沃爾福特。曾在維也納及因斯布魯克就讀德語文學、古代史和比較文學專業。
-1993年成為自由作家。他獲得過一系列文學獎項,也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目前他生活在沃爾福特和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