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子女殺害父母後,然後自殺的新聞層出不窮。怎麼以前沒什麼聽說呢?因為以往醫療科技尚未如此發達,長期照護並非大眾的課題,而是少部分家庭面對的難題。事實上,古代也有棄老傳說,如日本電影「楢山節考」的情節,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後,不僅喪失生產力,還需要年輕勞動力照護,並會被帶到山中遺棄。這很殘忍嗎?若是站在生物觀點,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生物會將精力放在繁衍後代,根本不會去理會上一代,更甚者,有生物在生育完之後就會死去。人類畢竟為萬物之靈,有所謂的情感與道德,與生物不同。現代科技發達生產力進步,絕大多數的地區糧食絕對足以供應,不需要因為資源不足而遺棄老人。但是問題出在照護上,若是由同一人長期照護老人,假以時日的內心壓力足以突破情感與道德,做出開篇所說令人惋惜之事。
人有活下去的慾望,這是生物的本能。不過自殺的行為自古以來卻屢見不鮮。中國文化是鄙視自殺行為的。傳說除非是為了大義而慷慨赴死,不然自殺者的靈魂會被困在原地,重複著自殺行為,永遠不能超生並且受著死亡之際的痛苦。即使到了今日,新聞媒體在報導自殺事件的時候,也會在一旁加註「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請洽某某某專線。」筆者小時候受傳統禮教陶薰,也是認同此觀點。隨著年歲增長,見過的人事物多了起來,我開始對前述價值觀產生了動搖。特別是近年來流傳的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較他人善。」我們再有同理心,也不能成為自殺者,不可能完全體會他的痛苦。生理或心理煎熬必然已經超越他的臨界值,他們亦無畏傳說中的無法超脫之苦,執意走上這末路。這對他而言或許是最佳選擇,雖然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自我解脫。仔細想想人類很可憐,自己沒辦法決定要不要來到這個世上,最後要離開的時候也要受人指指點點,不能隨心所欲。說了這麼多,看似偏離主題,其實不然,我想提出的是安樂死的議題。
人老了,如果幸福美滿、經濟無虞,身體心靈還很健康,生活能夠自理。我大大地恭喜這位朋友,他上輩子應該是有拯救過世界。然而現實是很殘酷的,人老了往往伴隨著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生活需要他人的協助。若是他認為自己承受的痛苦不及死亡的萬分之一,連活下去的慾望都無法勝過求死的渴望,或許安樂死是個方案。台灣的刑法第275條:「受他人囑託或得其承諾而殺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明顯地告訴我們安樂死的方案在台灣仍然不是一個被允許的方法。現代國家講求自由,自由只要不會到侵犯別人的自由,國家就應該全力保障。試問安樂死是否符合自由的規範?這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如何走上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應當也是自由吧!
並非所有人都一心求死,但是老人生理機能的退化,必須要長期照護的支援,才能妥善處理。經濟條件允許的話,能請個長期專職看護,是件很棒的事,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會需要家人親力親為,例如長者不喜歡給外人照顧等非經濟因素,當然因為經濟因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說得便是第一段的弒親悲劇。子女的照護責任分攤也往往是紛爭的起源,獨生子女責無旁貸,必須一肩扛起。多名子女的情況往往是落在未成家的那名子女,若是沒有堅強的後盾,對照護者來說,像是被宣判了無期徒刑,被銬上一種無形卻沉重的鎖鏈。最糟糕的情況是被照護者患有失智症,無法分辨人事物,情緒比新生兒還不穩定,照護者會更加痛苦。當然我們不能像古代棄老傳說一般解決問題。當大多數家庭已無法處置長照問題時,政府必須站出來幫助人民。
台灣現行的長期照顧服務主政單位為衛生福利部,主打長照2.0。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到下面連結了解:
雖然並未做到盡善盡美,但對照護者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其中「喘息服務」 是個亮點。照護者再怎麼孝順,總會到壓力臨界點的時候,若是此時我們攔截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不是能阻止悲劇一再上演。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我們聊了這麼多長照面對的難以解決的問題,那麼是否可以減少這些問題的產生呢?當然有,答案就在第三段的第一句話。我們歸結以下三點:
1.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孤獨與寂寞是徹底殺死一個人的最佳凶器,無論是生理或心理都是如此。好好與人往來,無論是親情、友情抑或是愛情都能編織成保護網。
2.規劃適當的退休金計畫:「錢並非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參加政府的保險,自行購足需要的商業保險或是保本型的投資組合都是很好的選擇。
3.鞏固預防保健的觀念:養成運動的習慣,維持穩定的生活作息,可以讓老化延緩。最重要的,要接受長照並非只有親人才能執行的觀念。
做到以上三點,我不能保證你一定能生活自理到壽終正寢,但你的照護者絕對會輕鬆許多。而照護者也必須拋棄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概念,向外界求援並不可恥,更何況你供奉了這多稅金給政府。
今年又準備要總統大選,我希望各個政黨能在長照議題有更多的著墨,期許台灣能有一日達成禮運大同篇中所說的「老有所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