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某一天洗澡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想法闖入我的腦中,什麼是「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邊的道可以是解釋為真理,偉大的孔老夫子覺得早上能獲知真理,晚上便可以安然死去。儒家追求的道,體現在仁字上,仁字由二人組成,意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儒家嚮往社會和諧,倫常有序的世界,窮盡一切的方法,都在解釋仁道,即如何建立上述的世界,而仁道也比較接近生活。
道家的道就比較玄妙,老子在道德經,劈頭便說:「道可道,非常道。」有人是如此解釋:「道是可以說的,但可以被述說的道,並不是萬物常行的道。」這實在讓人毫無頭緒,彷彿有說又等於沒說一般。
道可指道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若是將他抽象化,便是達成某件事的方法。我們常問知不知道,知道就便是理解某件事的樣貌,更高一層的為悟道,悟道就是通曉某件事的內涵。充分描繪樣貌與感知內涵,就得道,得到某件事的道。簡單地說,求道就是學習的過程。當道內化至心中,就會成為你的認知。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對不清楚的事就會問為什麼?對象會是父母或是老師。我舉個例子吧!小明的媽媽叫小明吃飯,餓得不行小明趕緊跑來大快朵頤。飽食一番之後,就問了媽媽。
「為什麼要吃飯啊?」
「因為肚子餓」
「那為什麼會餓呢?」
「身體需要能量才能活動,一旦沒能量,身體會發出警訊,就是飢餓感。」
通常一般的家長能回答到這種程度,已經算得上很有耐心。
「那位為什麼吃東西會產生能量呢?」
「因為身體可以消化食物。」
「怎麼消化?」
我相信小明是真的很想知道,並不是想找碴。但是媽媽或許不是不耐煩,而是真的已經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人類與生俱來就有求知慾,因為知道越多,對生存越有幫助。中文字的「怕」字拆開,就是心是白的,只有空無一物,才會空白。要脫離怕的窘境,便是塞滿它,正是求知。
小明究竟會問到何種程度,才會說:「我懂了。」這取決於他內心的踏實程度。通常認知越廣博的人,對事的接受速度越快。
科學就是用邏輯方法在探討事物的關係,可以說是找出其中的道。自然科學就是釐清造物主的道,社會科學就是理順人類的道。當越往上追求,會越來越不能訴說,最後成為我們所說的形而上學,進入哲學領域。
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在找一個貫通天地萬物的道,能解釋一切的道,古至宇宙起源,今到靈魂存在。想到這邊,大概能稍稍理解老子為何要如此說明。確實這個大道確實難以描述,一旦能描述,它就不會是,也不能是包含一切的。
最後,我終究還是不能參透箇中奧妙。然而卻能稍稍領略道的魅力。希望大家也能有些體會。
avatar-img
8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風擎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零一九年香港的大事莫過於反送中運動,雖然已時過境遷,但我還是想談談。
  社團時間已經開始半小時了。昊鴻不斷望著窗外,開始擔心玲琦。   「玲琦姊從來不遲到的啊!發生什麼事了嗎?就連社長跟桓恩都不在。」昊鴻擔心地自言自語道。  
  午休時間的鐘聲響起,玲琦隨之醒來。   「啊!第一次做不一樣的夢呢!」玲琦伸伸腰說道。   郁舒喜孜孜地走向玲琦。   「昨天在電話裡,聽你說完成手帕了,快拿出來給我欣賞欣賞吧!」郁舒期待地說著。  
  玲琦她白天上課與練劍,晚上則忙著繡手帕。說也奇怪,當手帕每完成一點,夢中武士的臉也就清晰一些,總覺得哪裡見過似的。忙碌的日子總是飛逝而去。轉眼間,來到比賽報名的前一天。可以說是好事成雙吧!手帕也大功告成了。   一頂裝飾別致的馬車與一小隊人馬,在綠意盎然的道中前行著。   「公主殿下,我們到了。
  隔日,正是各位飢腸轆轆的高中生們能大快朵頤的午餐時間。玲琦卻是看著窗外,彷彿有些什麼心事,對桌上的菜色豐富的便當,毫無侵犯的意思。此時,郁舒躡手躡腳地靠近玲琦。   「嘿嘿!不吃的話,我幫你吃。」郁舒突然說道。   郁舒迅速地將玲琦的壽司用筷子夾進嘴裡。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時空倒轉到十年前。一群小朋友欺負著一個小女孩。小朋友們人多勢眾,小女孩勢單力薄,只能蹲在中間給別人欺負。   「玲琦、玲琦,沒人愛。玲琦、玲琦,醜八怪。」幾個小朋友嘲笑著小女孩。   他們甚至還撿起地上的小石頭,丟擲小女孩。小女孩身上好幾處都淤血了。但是她很無助,只能不斷地啜泣著。   一個小男
二零一九年香港的大事莫過於反送中運動,雖然已時過境遷,但我還是想談談。
  社團時間已經開始半小時了。昊鴻不斷望著窗外,開始擔心玲琦。   「玲琦姊從來不遲到的啊!發生什麼事了嗎?就連社長跟桓恩都不在。」昊鴻擔心地自言自語道。  
  午休時間的鐘聲響起,玲琦隨之醒來。   「啊!第一次做不一樣的夢呢!」玲琦伸伸腰說道。   郁舒喜孜孜地走向玲琦。   「昨天在電話裡,聽你說完成手帕了,快拿出來給我欣賞欣賞吧!」郁舒期待地說著。  
  玲琦她白天上課與練劍,晚上則忙著繡手帕。說也奇怪,當手帕每完成一點,夢中武士的臉也就清晰一些,總覺得哪裡見過似的。忙碌的日子總是飛逝而去。轉眼間,來到比賽報名的前一天。可以說是好事成雙吧!手帕也大功告成了。   一頂裝飾別致的馬車與一小隊人馬,在綠意盎然的道中前行著。   「公主殿下,我們到了。
  隔日,正是各位飢腸轆轆的高中生們能大快朵頤的午餐時間。玲琦卻是看著窗外,彷彿有些什麼心事,對桌上的菜色豐富的便當,毫無侵犯的意思。此時,郁舒躡手躡腳地靠近玲琦。   「嘿嘿!不吃的話,我幫你吃。」郁舒突然說道。   郁舒迅速地將玲琦的壽司用筷子夾進嘴裡。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時空倒轉到十年前。一群小朋友欺負著一個小女孩。小朋友們人多勢眾,小女孩勢單力薄,只能蹲在中間給別人欺負。   「玲琦、玲琦,沒人愛。玲琦、玲琦,醜八怪。」幾個小朋友嘲笑著小女孩。   他們甚至還撿起地上的小石頭,丟擲小女孩。小女孩身上好幾處都淤血了。但是她很無助,只能不斷地啜泣著。   一個小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