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雙帆布鞋,它去過大阪,卻沒有踏足大阪的土地(哭)。
這次去大阪,我看到好朋友帶了兩雙鞋,腳上一雙登山鞋以及包裡一雙帆布鞋,於是我也拿多一雙帆布鞋放進我的旅行登山包裡(人真的很容易受到身邊人影響呢!),嘴上說著「我到時應該會想換著穿」,心裡卻並不確定。
心裡不確定的原因要從我和它鬥智鬥勇的歷史說起。
這雙鞋通過代購買回來後,我發現在我的腳上偏小,尤其是右腳,前面的腳趾和後面的腳跟似乎是頂著鞋面的。難以退換又礙於我很喜愛,所以還是歡迎它加入了我的鞋子陣營!
為什麼說是鞋子陣營?因為在斷捨離這雙帆布鞋之前,我的鞋子總共有6雙,比起我的其它物品類型算是很多的了,說鞋子陣營不為過!因為偏小,所以我的穿法是放在幼稚園(公司)裡當室內鞋,並且像涼鞋一樣踩著穿。
說實在的,即使是這樣穿也不無缺點,常常在幼稚園裡發生沒走穩,一個踉蹌要撲倒的現象,危險!因為只要是「仿拖鞋」的穿法,走起來路總有種拖泥帶水的感覺,是人在帶著鞋子走,而不是鞋子在輔助人安穩地走路。
離職後,我就把這雙一直在公司孤軍奮戰的帆布鞋帶回家了。即使看到其他離職同事在last day把他們的室內鞋子順勢扔掉,我也沒有忍心拋棄我這雙略貴又喜愛的帆布鞋。
所以,在我將這雙鞋安置到我的旅行登山包時,我已經隱隱感知到穿上它後會產生不舒適感,無論哪種穿法(笑)。
總之,它最後還是成功降落大阪,不過因為主人(我)擔憂被磨腳,所以它沒有機會輔助主人走大阪乾淨的大馬路,甚至連從收納它的透明包裝帶都沒有出來過,最後又原封不動地返回香港,我彷彿聽到了一雙鞋子在哭泣!
這趟旅程,讓我意識到鞋子就是買來輔助自己舒舒服服走路的,如果能做到走路時感覺不到鞋子的存在,那就是最佳狀態了。即使在標價上再貴、在心裡上再喜愛,不合腳的鞋子就是不合腳,並不會因為變成拖鞋就好穿,甚至會是摔倒受傷的隱患。
最終我斷捨離掉了這雙鞋,目前鞋子數量5雙。
「因為很喜愛一雙鞋子,所以即使磨腳也忍受著穿。」
這樣的句式,似乎很耳熟。
在我的經驗中,這種忍受要等到忍無可忍才會戛然而止,才會促使自己做出改變。比方說,
我覺得在這個自己從「可以忍受」到「忍無可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去覺察和審思自我的信念,只要對自己足夠坦承,就可以逐步找出每個行為背後隱藏的負面信念,也就有可能讓它從我們的精神中剔除和瓦解。
我想在生活中,不如就再多問問自己:
還有哪些事情是我還在忍受的呢?
可以就先這樣靜靜看著它,也可以找個時間深挖掘背後潛藏的負面信念。
在實踐極簡生活後,我慢慢意識到
生活不該是以忍受的方式度過,而應該在事情與事情之間,花點小小力氣,預留點少少時間,做出選擇,選擇那個當下令自己感到最高興奮的事情去做,做完一件興奮的事情就再去做下一件興奮的事情。
PS.今天在圖書館逍遙度日回到家後,我在思考什麼才是我當下最興奮的事情,然後內心告訴我,是去整理我一直想整理的衣櫃和書桌抽屜!在整理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一種平靜和舒服的感覺,所以知道自己選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