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方格子的「提及功能」好用,推薦給大家。在推薦之前,容我先講「蛛網效應」,這樣對「提及功能」會更有感。
從大標題我已經講完蛛網效應的功用了,詳情可以參考這篇公開文〈螞蟻與寫作:3 招形成氣味走廊,讓流量持續進來〉。
假設我們平均花費 3 小時寫一篇 1 千字的文章,當寫了 50 篇之後,發現手上正在寫的文章與過去文章有關聯,可以在新文章置入舊文章 ( 超連結,就像上面那樣 ),讓舊文有機會浮上檯面,畢竟每篇都是辛苦創作,沉入大海從此默默無聞實在心酸,至少要賺個 3、5 元廣告貼補電費吧。
承熙 5 天廣告分潤算出來啦|方格子廣告與 Premium 兩種分潤的取捨
如果你對「提及功能」全然沒概念,請直接看方格子官方的文章〈互動體驗升級!新增提及功能與留言區功能〉,他們的使用說明一向很有水準,我不贅述,下面進入本文重點。
本來的蛛網效應是單向的,例如在 A 文置入 B 舊文超連結,那麼看到 A 文的人有機會造訪 B,但如果是直接看到 B 文的人,不見得知道要看 A,因為 B 那邊沒設定。( 繞口令XD )
現在有了「提及功能」,同樣是上面例子,B 文章的留言區會自動跳出「提及通知」,讀者造訪 B 文時有機會也造訪 A,我們不用特地去 B 設定了。
方格子是個很棒的創作平台、內容平台,但過去以來可以看見不少人反映在「社群化」這塊比較薄弱,說白點就是以文會友 ( 其他創作者 ) 不容易,更別提與自己讀者的互動,除了文章留言區並沒有多少交流的空間。
有了提及功能以後,我們創作者與其他創作者 ( 是格友,不是讀者喔 ) 的交流機會提高了,因為使用提及功能 ( 含文章與作者 ) 後,被提及者的小鈴鐺會顯示通知,對被提及者多了一個互動機會。
舉例,8/11 Kevin_malamute 提到了我和我文章,然後我看到小鈴鐺很多通知。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然後就點進去看,接著挑轉到 Kevin_malamute 文章,才知道是提及。是的,這是我第一次明確知道提及,在此很感謝 Kevin_malamute 不吝提到我,讓幾乎閉門造車的我有了學習的機會,也祝優秀認真的他創作順心。
如果發現有一篇文章很熱門,那就在新文章內提及它,這樣觀看熱門文的人有機會透過留言區發現我們的其他文章。
舉例,我文章流量最高是某篇 25K,那麼往後文章如果有相關時可以提及它,因為 25K 持續有流量進來,不導流可惜。
又例如,我們追蹤好幾位大神,某天他發新文章了我們覺得很棒然後寫下一篇心得,記得用提及,這樣看大神文章的人想知道回饋意見在翻留言時會看到我們。心得文寫得好,有機會留住流量,並且,當大神知道我們後,還可能被提攜呢。
這其實是一種「蹭流量」,這裡是中性意義沒有貶意。很多人知道蹭,但關鍵永遠在蹭的人自己 ( 即使用提及的人 )。如果提及者給人一看就知道只是單純來蹭,那們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反而會有負作用:「這傢伙又來蹭了!」相反的,提及者自己是認真努力的、是熱於分享的,蹭就有用。廣大讀者們自然能分曉。
剛剛是創作者與創作者間的交流,至於與讀者的交流,透過沙龍可以提高互動率,詳如下述。
你知道沙龍嗎?提及也可以用在沙龍。如果在沙龍的聊天室使用提及,那麼被提及的文章留言區也會自動跳出「提及通知」,看到文章的人也有機會造訪沙龍,是很棒的連結。
沙龍是比較新的東西,創作者和讀者還在慢慢知道中,我們先利用提及順便幫讀者引導,這樣未來自己沙龍打造好後,宣傳的部份可以省力,減少突兀感。
我覺得這個好處最重要,沒有之一,因為沙龍是方格子未來的主軸。對創作者而言,我們過去是以出版專題為主,而當沙龍全面取代出版專題後,後者變成是前者的附屬 ( 沙龍裡面的一個房間 )註。
註:沙龍與出版專題
簡單舉例,你今天跟朋友去逛動物園,裡面有熱帶動物區、溫帶動物區和鳥園等等,熱帶動物區、溫帶動物區和鳥園就是出版專題,整個動物園是沙龍。那為何要特地搞沙龍?因為動物園不是只有看動物,還有麥當勞吃的,還販售紀念品,可能還有遊園列車跟纜車,動物園 ( 沙龍 ) 就是把吃喝玩樂逛都「整合」在一起。
也就是說,沙龍的「複合性」讓我們創作者有機會順暢創作,因為裡面有聊天室,多一個作者與讀者以及讀者之間的互動機會,能得到更多創作的回饋。更重要的是,沙龍在收費方案的設計很多元靈活,會比現行的更有助於實現創作有價,例如可自行設計優惠方案。
總之,如果你有沙龍但還沒開始施工,可以先花時間裝修它,然後聊天室記得使用提及功能。沙龍這塊我自己還在摸索,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我的:承熙的安心投資世界。
更多方格子沙龍介紹如下:
vocus 沙龍 Beta 釋出!立即登記成為 Beta 版使用者,不再當一人球隊
更多與本文有關的文章:
方格子粉絲 2100|粉絲來去一場風,增加速度要大於退粉速度
在方格子創作賺錢的經營重點:新手上路篇 ( 下 )|敲鍵盤就賺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