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傾聽他人,這太老生常談了。
但其中崇建老師說的一段話,衝擊到我了:「如果一個人不曾被好好的傾聽,那這個人可能就沒辦法好好傾聽別人。」
回想過去,竟找不到「自己被好好傾聽」的記憶……
不管是學生時期還是在職場,週遭朋友常跟我倒心情垃圾,我很擅長安慰人,也常常幫忙想辦法,有時朋友話匣子一開,聊個三、五個小時是常有的事。
然而,照崇建老師的說法,這不算理想的傾聽。
我想,是的,這不算好好傾聽別人。我的內心,其實只是想彰顯自己的價值而己。
一旦朋友又陷入泥沼,或是朋友沒有聽取我的建議,這段友誼也會變色,而我也跟著無奈力竭,再也無法好好傾聽對方。
所以,我擅自改了這週的功課,我想要「自己被好好傾聽」:除非我能被好好傾聽,不然,我怎麼學得會好好傾聽別人?
但,我找不到人來聽我講話。
對一個「被孩子佔據生活與社交」的家管媽媽而言,滿心的委屈勞苦、日常的瑣碎煩惱、人際的啄磨往返,種種的難與糾結,還真找不到人講,就算是另一半都不會是適合的人選。
那,就不如我自己聽吧。
我決定用手機錄音的方式,把自己想聊的話錄起來,播給自己聽。
聽自己的聲音從手機中播放出來,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與平常聽到的自己聲音是很不同的,我覺得,好像聲音比較低,尾音也比較沉。
我就當跟朋友聊天,自己心裡開個話題,然後就開口對著手機錄音。
每個小話題,我只能講個1分半左右,就會停住。應該是沒有人回應我的緣故。但,心裡還是會冒出下一個小話題,我就繼續講、繼續錄。接連錄了五段,大概也花了20分鐘左右。
一開始,覺得自己只能跟自己講,會有一點心酸,好像是不得已的自言自語…但錄起來重聽一遍剛剛自己所講的話,會有一種「聽到更多訊息」的理解:重聽不只聽到語意,還會聽到自己的語氣、停頓、嘆息,好像不只是自言自語;聽了幾段之後,覺得好像真的在聽另一個人講心情。
只是,我沒打算安慰自己,也沒打算幫自己想辦法。
就只是練習講自己,與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