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練習W3:運用好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本週的主題是「好奇」。

自從習得「好奇」的重要,我就刻意提醒自己:對話,要從「好奇」開始。

但是,在別人身上運用「好奇」,我常常失敗。

當我看到先生因為小事責罵小孩,我用很平常心的語氣,帶著好奇,問他說:「我很好奇…你小時候你媽媽是不是也這樣罵你?」

我先生當場對我沒好氣的說:「我罵小孩跟我媽媽什麼關係?小孩作不對就要教,跟我小時候有什麼關係?」

我無言以對,對話,嘎然而止。

後來,發現,「好奇」可以先從自己開始。

對自己好奇,就可以百無禁忌、任憑發揮。

有點像是在與「內在小孩」對話;將「好奇」運用在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

我最常問內在小孩的就是「你好像有點情緒,那是什麼?」

有時內心有答案,有時沒有。

有時,會回想到什麼事件或特別的回憶。應該就是《內在小孩》說的「記憶被重播」。從自己的記憶中去好奇,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彷彿在看別人的故事。

這週,決定來「好奇」一下。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上廁所會內心默數123456…,好像在幫自己計時一樣。

我問我自己:「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習慣?」

內心:「好像從幼稚園就開始。」

我:「每次上廁所都會默數嗎?」

內心:「好像是。」

我:「你喜歡默數的感覺嗎?」

內心:「說不上喜歡,也沒有不喜歡,反正一坐上馬桶就會開始心中默數。」

我:「那都默數到幾會結束呢?」

內心:「不知道耶……數著數著通常就有別的事跑進腦子。」

我:「通常是什麼事跑進腦子呢?」

內心:「不一定耶…可能是想到等一下上完廁所要趕快去做的事。」

我:「所以,你上廁所不是在默數計時,就是在想下一件要做的事,是因為想趕快完成工作嗎?」

內心:「應該是,可能覺得上廁所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想快一點上完,就用數數來提醒自己加快速度。」

我:「上廁所時間這麼短,應該也佔不了多少時間吧……數數計時,好像是一種催促,你有想過是什麼讓你一直催促著自己嗎?」

內心:「………………」

這個「………………」讓我想了三天。

這三天裡,思索的過程中,會有莫名的人物或畫面浮現,例如腦袋出現爸爸媽媽、車站等等的圖像,隨著意識的延展,我持續對自己提出「好奇」,就像沒帶地圖去某個城市自助旅行一樣,有風景就看看,有好奇就探問。

自己對自己,想問什麼就問什麼,想答什麼就答什麼;只要自己不批判自己,就能聽到內心實話,只要自己不迴避自己,就能發現自己。

三天後,我感受到這個習慣背後的成因,是「恐懼」。

一路的記憶片段、人事時地物的好奇與探索,我感受到內心恐懼紛雜:恐懼人生失敗、憂慮漸失健康、害怕被誤解、擔憂被恐懼控制……一項一項書寫下來,竟然超過了十幾項。

我沒有料到這個小小習慣的背後,似乎定調了我截止目前為止的生命樣貌。

「好奇」帶來的是「發現」。

「好奇」也只能帶「發現」。

但「發現」,可以讓一些藏了數十年的情緒片段,見光死;或,見光長。


延伸閱讀:

其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娃找艾娃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薩提爾練習」指的是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W1代表第1週。
2023/12/21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2023/12/21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2023/12/14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3/12/14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3/12/07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Thumbnail
2023/12/07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幾個月前, 兒子將衛生紙放進洗手檯並加水和著玩, 幾天前才剛疏通過的水管又再次堵塞, 當下看到時, 整個血壓飆高, 在無法思考的情形下, 於是用斥責地方式告訴他嚴重性, 也因爲他的玩耍, 水管又塞住了。   由於當天自己也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事後沒有再與他確認背後動機的情形
Thumbnail
幾個月前, 兒子將衛生紙放進洗手檯並加水和著玩, 幾天前才剛疏通過的水管又再次堵塞, 當下看到時, 整個血壓飆高, 在無法思考的情形下, 於是用斥責地方式告訴他嚴重性, 也因爲他的玩耍, 水管又塞住了。   由於當天自己也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事後沒有再與他確認背後動機的情形
Thumbnail
延續昨天與朋友的對話,他提到要我觀察自己的動機、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充滿好奇心。 「好奇心」大概是生而為人都會有的一環,但有些人的好奇心比較旺盛,有些人好像又只有一點點。 那我呢? 我大概是那種心理中滿很多問題,總會想問為什麼,或者想動手嘗試的人,但是我骨子裡卻有一種道德束縛感,就是那種唸書時期
Thumbnail
延續昨天與朋友的對話,他提到要我觀察自己的動機、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充滿好奇心。 「好奇心」大概是生而為人都會有的一環,但有些人的好奇心比較旺盛,有些人好像又只有一點點。 那我呢? 我大概是那種心理中滿很多問題,總會想問為什麼,或者想動手嘗試的人,但是我骨子裡卻有一種道德束縛感,就是那種唸書時期
Thumbnail
當人有情緒的時候,並不全然是那時的「我」在反應,而是跟從過去到現在的「小孩」在一起。內在小孩可以是潛意識那個不知道的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觸發的每一個「我」,可能是五歲、十四歲、二十八歲前「我」的集合,一起站在情緒的大雨中淋濕。 「內在小孩」名詞,指的是大概八歲前,在自我意識還沒具體的時候,給
Thumbnail
當人有情緒的時候,並不全然是那時的「我」在反應,而是跟從過去到現在的「小孩」在一起。內在小孩可以是潛意識那個不知道的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觸發的每一個「我」,可能是五歲、十四歲、二十八歲前「我」的集合,一起站在情緒的大雨中淋濕。 「內在小孩」名詞,指的是大概八歲前,在自我意識還沒具體的時候,給
Thumbnail
「管小孩看平板」這件事,是我現階段最容易與孩子出現情緒衝突的時刻。 讓孩子看平板的時間從1天10分鐘1次,慢慢增加現在的1天15分鐘3次,隨著孩子成長、對新事物的渴求,不得不一直放寬規範。 平常是用計時器來計時,但,孩子愈大愈會「自我彈性」;媽咪不在,就可以多看幾分鐘……媽咪在,但沒聽到計時器,
Thumbnail
「管小孩看平板」這件事,是我現階段最容易與孩子出現情緒衝突的時刻。 讓孩子看平板的時間從1天10分鐘1次,慢慢增加現在的1天15分鐘3次,隨著孩子成長、對新事物的渴求,不得不一直放寬規範。 平常是用計時器來計時,但,孩子愈大愈會「自我彈性」;媽咪不在,就可以多看幾分鐘……媽咪在,但沒聽到計時器,
Thumbnail
本週的主題是「好奇」。 自從習得「好奇」的重要,我就刻意提醒自己:對話,要從「好奇」開始。 但是,在別人身上運用「好奇」,我常常失敗。 當我看到先生因為小事責罵小孩,我用很平常心的語氣,帶著好奇,問他說:「我很好奇…你小時候你媽媽是不是也這樣罵你?」 我先生當場對我沒好氣的說:「我罵小孩跟我
Thumbnail
本週的主題是「好奇」。 自從習得「好奇」的重要,我就刻意提醒自己:對話,要從「好奇」開始。 但是,在別人身上運用「好奇」,我常常失敗。 當我看到先生因為小事責罵小孩,我用很平常心的語氣,帶著好奇,問他說:「我很好奇…你小時候你媽媽是不是也這樣罵你?」 我先生當場對我沒好氣的說:「我罵小孩跟我
Thumbnail
我是一個小時候(生在小孩要有耳無嘴的時代)有10001個疑問,被壓抑多年後現在卻以問問題為主要工作的人。 你也喜歡問問題嗎?
Thumbnail
我是一個小時候(生在小孩要有耳無嘴的時代)有10001個疑問,被壓抑多年後現在卻以問問題為主要工作的人。 你也喜歡問問題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