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薩提爾練習W3:運用好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zoomable

本週的主題是「好奇」。

自從習得「好奇」的重要,我就刻意提醒自己:對話,要從「好奇」開始。

但是,在別人身上運用「好奇」,我常常失敗。

當我看到先生因為小事責罵小孩,我用很平常心的語氣,帶著好奇,問他說:「我很好奇…你小時候你媽媽是不是也這樣罵你?」

我先生當場對我沒好氣的說:「我罵小孩跟我媽媽什麼關係?小孩作不對就要教,跟我小時候有什麼關係?」

我無言以對,對話,嘎然而止。

後來,發現,「好奇」可以先從自己開始。

對自己好奇,就可以百無禁忌、任憑發揮。

有點像是在與「內在小孩」對話;將「好奇」運用在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

我最常問內在小孩的就是「你好像有點情緒,那是什麼?」

有時內心有答案,有時沒有。

有時,會回想到什麼事件或特別的回憶。應該就是《內在小孩》說的「記憶被重播」。從自己的記憶中去好奇,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彷彿在看別人的故事。

這週,決定來「好奇」一下。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上廁所會內心默數123456…,好像在幫自己計時一樣。

我問我自己:「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習慣?」

內心:「好像從幼稚園就開始。」

我:「每次上廁所都會默數嗎?」

內心:「好像是。」

我:「你喜歡默數的感覺嗎?」

內心:「說不上喜歡,也沒有不喜歡,反正一坐上馬桶就會開始心中默數。」

我:「那都默數到幾會結束呢?」

內心:「不知道耶……數著數著通常就有別的事跑進腦子。」

我:「通常是什麼事跑進腦子呢?」

內心:「不一定耶…可能是想到等一下上完廁所要趕快去做的事。」

我:「所以,你上廁所不是在默數計時,就是在想下一件要做的事,是因為想趕快完成工作嗎?」

內心:「應該是,可能覺得上廁所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想快一點上完,就用數數來提醒自己加快速度。」

我:「上廁所時間這麼短,應該也佔不了多少時間吧……數數計時,好像是一種催促,你有想過是什麼讓你一直催促著自己嗎?」

內心:「………………」

這個「………………」讓我想了三天。

這三天裡,思索的過程中,會有莫名的人物或畫面浮現,例如腦袋出現爸爸媽媽、車站等等的圖像,隨著意識的延展,我持續對自己提出「好奇」,就像沒帶地圖去某個城市自助旅行一樣,有風景就看看,有好奇就探問。

自己對自己,想問什麼就問什麼,想答什麼就答什麼;只要自己不批判自己,就能聽到內心實話,只要自己不迴避自己,就能發現自己。

三天後,我感受到這個習慣背後的成因,是「恐懼」。

一路的記憶片段、人事時地物的好奇與探索,我感受到內心恐懼紛雜:恐懼人生失敗、憂慮漸失健康、害怕被誤解、擔憂被恐懼控制……一項一項書寫下來,竟然超過了十幾項。

我沒有料到這個小小習慣的背後,似乎定調了我截止目前為止的生命樣貌。

「好奇」帶來的是「發現」。

「好奇」也只能帶「發現」。

但「發現」,可以讓一些藏了數十年的情緒片段,見光死;或,見光長。


延伸閱讀:

其他:


classicme-avatar-img
classicme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8會員
18內容數
「薩提爾練習」指的是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W1代表第1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娃找艾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多年前就拜讀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在當年是知名暢銷書,但我,無感。 直到,遇見了《內在小孩》一書,才彷彿從厚磚牆鑿了一個小洞,慢慢透出「自己」的微光。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點點滴滴地「清理」,逐感逐字地面對,寫下有關自己的曾經。 後來,又才重新遇上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冰山理論。
<內文提及劇透,請考慮後閱讀> 追《八尺門的辨護人》的期間,是孩子的暑假。我趁著晚餐之後的空檔,看著手機。 孩子站在我旁邊問說「這在演什麼?」 向來有問必答的我,話到嘴邊,猶豫了。死刑、法庭、漁工、移工、律師、辨護,這些名詞對一個小四生來說,太難懂、也太遙遠了吧? 但又想想,難道離我就很近嗎?
幾週前,因為覺得自己情緒管理太差,於是我下單了《李崇建: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而且下定了決心,要跟著這個主題一週一週地好好練習。 這是第一週的練習:「在客觀事實裡陳述」。
多年前就拜讀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在當年是知名暢銷書,但我,無感。 直到,遇見了《內在小孩》一書,才彷彿從厚磚牆鑿了一個小洞,慢慢透出「自己」的微光。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點點滴滴地「清理」,逐感逐字地面對,寫下有關自己的曾經。 後來,又才重新遇上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冰山理論。
<內文提及劇透,請考慮後閱讀> 追《八尺門的辨護人》的期間,是孩子的暑假。我趁著晚餐之後的空檔,看著手機。 孩子站在我旁邊問說「這在演什麼?」 向來有問必答的我,話到嘴邊,猶豫了。死刑、法庭、漁工、移工、律師、辨護,這些名詞對一個小四生來說,太難懂、也太遙遠了吧? 但又想想,難道離我就很近嗎?
幾週前,因為覺得自己情緒管理太差,於是我下單了《李崇建: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而且下定了決心,要跟著這個主題一週一週地好好練習。 這是第一週的練習:「在客觀事實裡陳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經歷過小孩不斷問「為什麼」的時期,尤其當你回答得越多越詳細,隨之而來的「為什麼」將會充斥在生活對話中,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小孩,可能偶爾會讓我們一時語塞,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力與想像力。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本身是法律與哲學教
Thumbnail
現在有些孩子的思維很不一樣,最近補習班的廁所發生許多奇奇怪怪的事° 把洗手的肥皂抹在牆壁上、把東西塞進馬桶裡、不然就是尿在地上,這些都先忍下來,昨晚老師打掃廁所時,只聽到老師的大叫聲,原來是一開水龍頭的水,水竟然是直接流到地上,我上去一瞧,我的老天爺呀!竟然有人從管路的轉接處給破壞了° 晚上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好奇寶寶」這個形容詞吧?純真的孩子們總是充滿各種問題,經常對許多事物抱持無比的好奇心。但,好奇心不該只是小孩子的專利,透過「好奇心」的提問與探索,不僅可以擴展大人們的視野、更可以開拓許多新的可能性。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我只是充滿好奇。重要的是不停地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習慣讓好奇成為一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批判,改變開始於覺察。瞭解好奇的重要性,也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化、提升。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經歷過小孩不斷問「為什麼」的時期,尤其當你回答得越多越詳細,隨之而來的「為什麼」將會充斥在生活對話中,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小孩,可能偶爾會讓我們一時語塞,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力與想像力。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本身是法律與哲學教
Thumbnail
現在有些孩子的思維很不一樣,最近補習班的廁所發生許多奇奇怪怪的事° 把洗手的肥皂抹在牆壁上、把東西塞進馬桶裡、不然就是尿在地上,這些都先忍下來,昨晚老師打掃廁所時,只聽到老師的大叫聲,原來是一開水龍頭的水,水竟然是直接流到地上,我上去一瞧,我的老天爺呀!竟然有人從管路的轉接處給破壞了° 晚上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好奇寶寶」這個形容詞吧?純真的孩子們總是充滿各種問題,經常對許多事物抱持無比的好奇心。但,好奇心不該只是小孩子的專利,透過「好奇心」的提問與探索,不僅可以擴展大人們的視野、更可以開拓許多新的可能性。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我只是充滿好奇。重要的是不停地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習慣讓好奇成為一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批判,改變開始於覺察。瞭解好奇的重要性,也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