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選擇是自主的,
但其實腦中已被悄悄下了各種暗示。
「啟動效應」 (Priming Effect)是一種強大且微妙的心理現象,它能在我們不自覺的情況下塑造我們的行為和習慣。甚至在我們開始理性思考之前,它就已經通過知覺引導了我們的思考方向。
本文說明「啟動效應」對我們的影響,並提出 「緩、感、辯、估」 四步驟,增加對啟動刺激的抵抗力,做出更為明智、自主的決定。
心理學家巴夫(John Bargh)進行了一項詞句重組實驗。將受測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用到許多與老人相關的詞彙,如“健忘”、”皺紋”、”灰色”、”孤獨”…等,第二組則沒有。
實驗結束後,在受測者不知情下測量他們從長廊走到電梯的速度, 發現第一組學生的走路速度比之前慢上許多,因其受到老人相關的詞彙概念所影響,無意識間被暗示導致行動變得緩慢。
另外,英國某個茶水間有個「誠實箱」,人們按牆上的價目表自行支付茶或咖啡的費用。一天,牆上出現了可以換圖像的海報,有時展示花朵,有時是一雙眼睛的圖案。實驗人員發現,當海報展示眼睛時,人們投入的金額比展示花朵時多了3倍。
即使是微小的暗示,比如一雙畫中眼睛給人產生的「有人正在監視」的感覺,也能讓人在無意識間做出更高誠信的行為。
外在刺激能夠輕易地、悄悄地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一些微小的變化,如單詞、字彙或圖像的暗示,就能夠觸發我們的腦中的概念連結,從而無意識地改變我們的後續行動。心理學家稱這個連結為「啟動效應」 (Priming Effect)
在行銷領域,啟動效應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商業策略。商家可先創造出特定的「誘導訊息」從潛意識層面悄悄調整消費者的反應,再針對意識層面進行說服。
研究發現,在串燒餐廳中,當服務員不斷清除餐桌上吃完的串燒碟子和骨頭時,客人的食用量會比完全不清理餐桌時增加27%!
串燒碟子不斷被清空,視覺上就有一種「似乎沒吃太多」的感覺。反之,如果沒有人清理碟子和骨頭,當吃完的碟子佔滿了大半桌時,客人就會有所節制,因為這種視覺景象會提醒他們已經吃了不少。
人在接受金錢或商業相關圖樣(如紙幣、公事包、會議室或西裝)的刺激後,會展現出更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更不願意向他人求助或協助他人。
因此,若想通過廣告促使人們捐款或購買禮物,最好避免在廣告中展示金錢圖樣,因為這可能會觸發觀眾的自私心態。
反之,展示老人或小孩的圖樣可能會收到更佳的效果,因為這些圖樣往往能觸動人們的同情心和關懷之情。
各大品牌其實也一直在利用啟動效應影響你我。透過不斷將品牌名稱、LOGO和特定價值、情感或視覺元素一起打包呈現在廣告中,反覆地在消費者的潛意識裡強化特定的印象和情感連結,從而有效影響他們後續的購買行為。
比如:
麥當勞的快樂體驗:麥當勞的廣告行銷總是巧妙地融入其標誌性的金色M型拱門,人們往往會將這個標誌與愉快的音樂、與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歡樂時光的影像聯繫在一起,使得麥當勞成為快樂和家庭時光的象徵。
Nike的專業感與努力不懈的精神:Nike致力於營造一種通過運動實現成就的品牌形象。Nike聘請頂尖的運動員,並通過“Just Do It”這一標語展示了頂尖運動員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當人們決定開始運動時,就會自然地想到Nike所呈現的專業和決心。
可口可樂的「打開快樂罐頭」活動:可口可樂在廣告中展示了一罐可樂的頂部,並在開罐縫隙處設計了一個「微笑」的形象。每當你打開一罐可樂,就像是得到了一個溫暖的、燦爛的笑容。更重要的是,can 、 happy 和可樂罐被巧妙地放置在一起。激發自由聯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不被「啟動效應」所影響,因為許多視覺和聽覺刺激(如海報、影片...等)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要在潛意識和意識層面說服我們。
我們該如何降低被這它操弄,做出原本不想做的決定呢?
當我們有意識地認識到啟動刺激能造成的影響時,
啟動效應的力度往往會減弱。 (Molden,2014)
因此,先進行情緒覺察再來做決定是最好的應對方法,以下是筆者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可行的對策:
步驟1: 暫緩決策 (緩)
步驟2: 覺察自身感受 (感)
步驟3: 辨別情緒觸發點 (辨)
步驟4: 客觀評估 (估)
本來還有一個步驟是 問,詢問他人意見,取得多方觀點,但別人也可能是預設好的托,或是他也中了啟動效應的招,因此問別人,不如自己好好做好上述「緩、感、辯、估」四步驟,讓我們的決定更加理智客觀。
雖然「啟動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通過有意識地理解其工作機制和採取實際的應對策略,我們還是可以降低其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幫助我們在面對各種誘導和刺激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