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校園漏洞一把抓:啟動孩子的「抓漏」雷達,打造優質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學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徵文的一個主題是「優質教育」。經由引導,學生不但可以認識議論文的架構和陳述技巧,也會建立起公民意識,不只關心自己的權益,同時積極關心並參與推動群體福址的活動。
  • 適合對象:國小中年級、高年級、國中
  • 付費訂閱可看:開頭技巧、文章架構、範文、學生卡關的情形和解決方法
raw-image

繼上次帶孩子挖掘班上的問題並設計班規之後(文章連結),我打鐵趁熱,引導他們將搜尋範圍擴大,尋找校園當中存在的漏洞。恰好本學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徵文的一個主題是「優質教育」,請小朋友觀察校園中可能危及學生安全與學習的缺漏,提出改進方法。於是,我來個一魚兩吃,一邊指導他們寫議論文,一邊幫他們爭取投稿機會。

圖片截取自:https://is.gd/3uAR4P

圖片截取自:https://is.gd/3uAR4P

這個題目並不難寫,畢竟校園是孩子的生活重心,可以輕易發掘問題,但他們是否能夠找到值得書寫的題材就另當別論了。以下是我的引導步驟:

一、用大量例證啟動孩子的探索雷達

校園中固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孩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多半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因此,第一個步驟,必須引導他們找到當務之急的校園弊病。我將校園中的問題歸納為以下三大類,並配合新聞報導,讓他們了解有哪些面向的問題可以發掘 :

✅校園安全

首先,我以自己就讀的國中為例,向學生講述以前籃球場旁的坡道尚未裝設欄桿前,有一位女同學從坡道上約兩層樓高的地方墜落至籃球場,因頭部受創而昏迷一週的意外。由於那位女同學恰好是我的國小同班同學,令我印象深刻,學生在聽我講述時也聽得十分專注。諸如此類潛藏於校園中的安全隱憂層出不窮,很多人聽完後立刻聯想到自己或同學在校內受傷的事件,進而發現安全疑慮。

除了檢視校內的安全網有無破洞外,校園周遭的安全性也必須列入探索範圍。我以鳳山國小上放學的道路為例:

舉完例後,我開放學生分享校園內外的安全漏洞,有學生敘述校內有高年級女生因為太早到校,而遭潛入校園的國中生性騷擾,引起熱烈的討論。此外,像是校園霸凌、營養午餐不新鮮……等,都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校園設施

談到校園設施,學生立刻聯想到的是遊樂設施。當然,遊樂設施老舊會造成安全問題,但校園設施可不只遊樂設施,諸如網路設備、運動空間、教室空間、圖書館藏書……等,都是探索範圍。我以住家附近的一所沒有操場的高中為例,向學生敘述他們必須跟別校借用操場上課的情形;另外,帶他們透過新聞了解全台沒有操場上課的國小,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學校是否存在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

所幸絕大多數孩子的校園沒有空間不足的狀況,中年級的小朋友最關心的仍是遊樂設施,普遍認為校內的遊樂設施太幼稚、不好玩,尤其是看到我分享台北市蓬萊國小的遊樂設施,更是羨慕得不得了。

至於高年級的孩子則會開始關注跟學習相關的設備,像是圖書館的書太久沒更新,老是借不到想看的小說,或是學校的網路跑太慢,影響老師上課進度……等,都是常見問題。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否會影響學生健康?--這是相當重要,卻普遍被學生忽略的問題。我利用關鍵評論網所整理的圖表,帶孩子了解空汙會剝奪孩子多少堂體育課以及下課到戶外跑跑跳跳的機會。一些喜歡運動的孩子,馬上瞪大眼睛,深怕哪天空汙降臨自己的校園,下課和體育課都只能憋在教室裡了。

此外,每到選舉,宣傳車所帶來的噪音汙染也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有學生抱怨:某次期中考,她為了解一題數學題幾乎耗盡腦力,就在即將解開時,附近開來一台宣傳車,候選人的拜票聲與背景音樂透過擴音器傳遍校園,瞬間打斷她的思緒,她氣得在心裡詛咒那位候選人落選(後來詛咒成真)。可見,噪音可是會嚴重影響學習情緒的。以下這一則新聞可供學生參考:

二、「先說結論」的開頭方式打開議論序幕

找到合適的題材後,我接著帶學生嘗試使用一個吸睛的開頭方式--先說結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7.3K會員
633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Thumbnail
2025/04/01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Thumbnail
2025/03/28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Thumbnail
2025/03/28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Thumbnail
2025/03/27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Thumbnail
2025/03/27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的新聞: #台中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將有毒的黃金葛汁灌入同學水壺 ,讓同學身體不適送醫治療。 當我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個反應是:😳 「國小」!? 「下毒」!? 「還能知道什麼植物有毒」!? 第二個念頭是: 孩子剛好是小五的年紀, 如果遇到了,該怎麼處理?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 如何遠離類似的傷害事件或
Thumbnail
最近的新聞: #台中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將有毒的黃金葛汁灌入同學水壺 ,讓同學身體不適送醫治療。 當我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個反應是:😳 「國小」!? 「下毒」!? 「還能知道什麼植物有毒」!? 第二個念頭是: 孩子剛好是小五的年紀, 如果遇到了,該怎麼處理?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 如何遠離類似的傷害事件或
Thumbnail
是個高二生 目前持續就醫接近四年,對於最近的高中生心理事件,我有些話想說。 我將分享我的經驗,觀察到的。 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
Thumbnail
是個高二生 目前持續就醫接近四年,對於最近的高中生心理事件,我有些話想說。 我將分享我的經驗,觀察到的。 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
Thumbnail
本學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徵文的一個主題是「優質教育」。經由引導,學生不但可以認識議論文的架構和陳述技巧,也會建立起公民意識,不只關心自己的權益,同時積極關心並參與推動群體福址的活動。
Thumbnail
本學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徵文的一個主題是「優質教育」。經由引導,學生不但可以認識議論文的架構和陳述技巧,也會建立起公民意識,不只關心自己的權益,同時積極關心並參與推動群體福址的活動。
Thumbnail
我兒子唸小學3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一張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上有學校的簡易平面圖,附有各個校門的位置,還有周邊的7個路口。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有甚麼反應? 我猜測──僅僅是我的猜測──大部分的家長在短暫評估過後,就會勾選出3個危險的路口。 為了這事,我被老婆罵了一頓。真是活該! 加油!
Thumbnail
我兒子唸小學3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下一張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上有學校的簡易平面圖,附有各個校門的位置,還有周邊的7個路口。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有甚麼反應? 我猜測──僅僅是我的猜測──大部分的家長在短暫評估過後,就會勾選出3個危險的路口。 為了這事,我被老婆罵了一頓。真是活該! 加油!
Thumbnail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
Thumbnail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
Thumbnail
教育機會均等,這個概念的提出,正突顯它的難解 在資源部份,以往偏遠確實比較短缺,但現在的狀況是政府投入太多資源,偏遠幾乎無從消化;在師資方面,以往是教師異動太過頻繁,現在則因師資培育太多,偏遠師資異動困難,再加上師資法的保障,對於無心於斯的不適任老師,也根本淘汰不了;至於家長及家庭的問題,以及學生文
Thumbnail
教育機會均等,這個概念的提出,正突顯它的難解 在資源部份,以往偏遠確實比較短缺,但現在的狀況是政府投入太多資源,偏遠幾乎無從消化;在師資方面,以往是教師異動太過頻繁,現在則因師資培育太多,偏遠師資異動困難,再加上師資法的保障,對於無心於斯的不適任老師,也根本淘汰不了;至於家長及家庭的問題,以及學生文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當孩子進入學校時,大部分的家長好像開始迷航在課業中,也因時代的關係,教師成為行業不是志業,教書不教人。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家長和老師皆需要再度探索自我,方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大自然、戶外有著冒險的元素,讓大自然來陶養我們吧! 為什麼要去戶外冒險?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記得過去在學校任教時,常有很多老
Thumbnail
當孩子進入學校時,大部分的家長好像開始迷航在課業中,也因時代的關係,教師成為行業不是志業,教書不教人。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家長和老師皆需要再度探索自我,方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大自然、戶外有著冒險的元素,讓大自然來陶養我們吧! 為什麼要去戶外冒險?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記得過去在學校任教時,常有很多老
Thumbnail
我們明天要去戶外教學耶!要準備水壺、帽子、穿運動服……  為了迎接戶外教學,孩子一回家就馬上跟爸爸、媽媽分享,積極地準備相關用品,開心地等待明天的到來。 在幼兒園,戶外教學的活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對充滿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戶外教學時與同儕互動,一起發現、一起看見,都是相當珍貴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我們明天要去戶外教學耶!要準備水壺、帽子、穿運動服……  為了迎接戶外教學,孩子一回家就馬上跟爸爸、媽媽分享,積極地準備相關用品,開心地等待明天的到來。 在幼兒園,戶外教學的活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對充滿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戶外教學時與同儕互動,一起發現、一起看見,都是相當珍貴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高牆外,巨人在遊走吃人。高牆內,大人和小孩都是懷著屈辱感的活著。他們說,小孩要這樣、那樣做,或不可以做什麼,以青春交易生存。
Thumbnail
高牆外,巨人在遊走吃人。高牆內,大人和小孩都是懷著屈辱感的活著。他們說,小孩要這樣、那樣做,或不可以做什麼,以青春交易生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