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亞馬遜、紀伊國屋書店2016年度十大商業暢銷書之一,日本中小企業經營之神小山昇(其經營公司連續15年營收與獲利皆成長),首度公開學員平均一天必須支付36萬元學費卻仍讓中小企業社長和高階主管趨之若鶩,擠破頭排隊報名的管理實戰課程(預約甚至已經排到一年後),上課學員僅替小山昇社長拿手提包跟著他學三天經營理念,讓管理思維從三流變一流的關鍵在哪裡?小編從本書四十則經營秘密,從中萃取一些寶貴的經營思維與管理哲學。
一、無論創下多少營收,只要公司手邊沒有現金(金流),兩年後就會黑字倒閉
- 三流社長講究「營收」、二流社長講究「利潤」、一流社長講究「現金」
- 應收帳款越高的公司,營收越高越容易破產。現金是公司的血液,不管公司多賺錢,只要沒有足夠的現金,就發不出薪水和獎金。
二、只要發現公司內同仁間出現婚外情,就公告全公司
- 三流社長對公司內婚外情「視而無見」、二流社長對公司內婚外情「私下警告」、一流社長把公司內婚外情消息「公告周知」
- 公司內婚外情,將對組織帶來不良影響。一旦確認為事實,即降職降等且一年內不得領取獎金等懲戒。員工在此情況下,才能夠產生服從紀律的意識。
三、降價是企業努力的結果,但漲價是企業更努力的結果
- 三流社長思考該怎麼做才能「降價(促銷)」、二流社長思考該怎麼做客戶才不會「抱怨」、一流社長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漲價(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不便宜卻依然暢銷)」。
四、為什麼菜色有十種的拉麵店,賺得比只有一種的店少?
- 三流餐廳有「十種」菜色、二流餐廳有「三種」菜色、一流餐廳只有「一種」菜色。
- 此為「聚焦(Focus)」概念,減少服務內容,擴大並提升服務品質;換言之,如何集中公司內部資源,窄化並深化事業領域,以聚焦並強化優勢。
五、社長的名片,威力比你想的還要大十倍以上
- 三流社長「完全不去」現場、二流社長交給現場「全權處理」、一流社長會「去現場跑業務」。
- 社長就是頂尖業務員,公司負責人的頭銜,遠超過你的想像。在業績差的公司中,社長通常會以為社長的工作就是開會做決策。這個觀念是錯的,決策當然是重要的工作,但成為一名頂尖業務更重要。記得,真相只在現場!
六、如果想降低離職率,請每天稱讚員工一個小時以上(要投資時間)
- 三流社長不斷「訓斥」員工、二流社長交不斷「鼓勵」員工、一流社長不斷「稱讚」員工。稱讚可讓員工產生動力並不斷成長,即使只是小小的感謝卡。
七、比起有想法的社長,不思考的社長日後更容易進步
- 三流社長貫徹「成功經驗」、二流社長「努力閱讀」、一流社長「模仿到底」。作者從指導過許多公司的經驗得知:無法捨棄自己想法的社長,反而會讓公司處在危險之中。不管做了多少諮詢,光聽不做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情,無論是人還是公司,都只能透過實際行動改變。
八、成功率與失敗率各半時,該進攻還是撤退?
- 三流社長在成功率50%時「膽戰心驚」、二流社長在成功率50%時「深思熟慮」、一流社長在成功率50%時「當機立斷」。
九、與其錄取更好的人才,不如讓現有人才的能力發揮到最大
- 三流社長的口頭禪是「有沒有好的人才」、二流社長的口頭禪是「錄取即戰力」、一流社長的口頭禪是「讓現有勢力(人才)發揮到最大」。
十、員工旅遊比工作更重要
- 三流社長完全不辦「員工旅遊」、二流社長「不情不願」辦員工旅遊、一流社長不僅辦員工旅遊,還「強制住一流飯店」。
- 當全體員工都做同樣的事情、呼吸同樣的空氣、分享共同的體驗,就能讓組織產生整體感。有整體感的組織,自然能提供充實的顧客服務,提升顧客滿意度,讓業績成長,員工自然能領到更多的薪資與獎金。
十一、「率」是主觀角度,「額」是客觀角度
- 三流社長最重要營業「額」、二流社長最重視利潤「率」、一流社長最重視利潤「額」。
- 當A部門上一季的營收是1000萬元,本季的營收成長率是200%;當B部門上一季的營收是1億元,本季的營收成長率是150%。A部門的營收成長率高B部門50%,但B部門的營收額卻是A部門的7.5倍。
十二、為什麼經營走下坡與虧損,也能連續15年零破產?
- 三流社長不看「損益表」也不看「資產負債表」、二流社長只看「損益表」、一流社長總是看「資產負債表」。
- 損益表看不到公司有多少現金(金流),現實的資金安排全部紀錄在資產負債表中。
十三、成功的社長會選擇「克服弱點」還是「強化優勢」?
- 三流社長只想「改善缺失」、二流社長「一邊強化優勢,一邊矯正弱點」、一流社長「只強化優勢」。
- 假設你擬定了一個「賣一百顆梨子、五十顆蘋果」的計畫,結果你實際上「賣掉了八十顆蘋果,但梨子只賣出三十顆」。這時候你會致力於賣蘋果還是梨子呢?很多人會回答「梨子」。因為蘋果已經達成目標了,但梨子只賣出三十顆!但公司的經營觀點,你應該要賣更多蘋果!
十四、別本末倒置,顧好本業比不斷擴大服務更重要!(再次強調聚焦的重要)
- 三流社長講究「好事」、二流社長講究「損益」、一流社長講究「成果」。
- 「做出成果」比「擴大服務」更重要,社長應擬定賺錢計畫,而非「好的計畫」;亦即不管是多好的事情,社長都不應該參與沒有機會回收成本的計畫。
參考書目:小山昇 (2017),林詠純譯,《一天付36萬去幫他提公事包,為什麼大家搶著做?》。先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