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的我不喜歡拍照,同學問我為什麼不喜歡?「因為靈魂會被吸走」我說。現在想回頭檢視當時的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說。
求學時期的我,對於同班或不同班的同學,心底的那個我會說:「他們都只是你人生中的過客,最終都會從你身邊離開」。
雖然如此,我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明顯會感受到他就是同學、他是朋友。既然認定是朋友,肯定毫不保留的掏心掏肺結交,雖然我們做的都不是什麼大事的事情,不是創業或是討論人生,這應該是身在台灣最奇怪的地方。
國中很會唸書的朋友也只是跟我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跳街舞,從來不曾認真在課業上討論或相互交流,就連我說:「偷讀冊歐」,朋友也是每次都回說:「無讀啊」。
我可能想和他們一樣,不想成績太差,人總是有上進心態。試探的詢問有什麼讀書方法才有如此好的成績,生性內向又在臺灣文化的影響下,真實自我就自顧自地飄走了,不會為了真正的自己積極爭取。
從沒有對未來有充滿什麼期待,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反正計劃趕不及變化,這就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思想。
某天高中的午後課,父親的聲音突然出現在教室後門,呼喚著我的名字,導師上前問候隨即叫我收拾先回家。
下樓梯時看見、聽見父親啜泣的說:奶奶過世了,從未見過父親如此脆弱模樣,我看著面前啜泣的他有點驚恐,一邊想著,前幾個禮拜爺爺不是才進醫院嗎?幾天後,阿公仍在住院,由爸爸四兄弟們輪流照顧。
爸爸說:「還不敢讓阿公知道阿嬤走了」
爺爺奶奶外婆的死亡,對於還是高中年紀的我來說沒有特別感受,只是人時候到了都會面臨的事。
但是,回想起喪禮,看見家族長輩女性一起大哭、跪拜,甚至堂哥、堂姐是從門口用哭爬的進到家裡,是相當衝擊的畫面、畫面特別深刻。收起哭聲轉身繼續進行道教儀式,也是極為衝擊的行為。
人如何在此情緒起伏波動劇烈下轉換行為,是我最狐疑、不解的地方。
在我雙手合十的同時,不禁想像如果是爸媽的話我大概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安靜的陪在他們身邊,甚至一句話也不想聽,怎麼還有力氣做這些事。
「害怕失去、早晚會失去」的意識、想法一直深植於腦內,腦幹直直往下延伸,延伸出幾根粗壯根部、伴隨數不清的細毛不停地從這些意識、想法吸收養分,由腦部是枝葉伸展、葉叢茂密、甚而開花結果,一再地重複循環、重複加強。
「靈魂會被吸走」只是我的虛假、我的謊言說法,真正沒表達出來的是,「反正我們遲早都會因為時間推移而各分東西,留下照片又有何意義、意義何在」,原來負面意識一直以來都在,原來真實性格注重情感的我,擔心受怕的是失去,失去建立情感過程、對象的意義,「既然都要失去為何還要付出」。
現在的我懂了,懂得與情緒共處,因為瞭解它、理解它是如何運作,就有能力、有方法因應,這不是數學題,解不出來就可以算了,這題不解決會時常困擾自己、也影響別人。
現在的我懂了,懂得梳理出這些過去,就像人的生死,「雖然會失去,但最後留下回憶,最珍貴的過程,也形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專屬的人。」
現在我學會了,
為自己的未來積極爭取,
付出的一切都沒有白費,
更要記得時常珍惜、滿足並肯定自己。
我們總是忘記,快樂不是源於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是認清並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一弗瑞德李奇 •柯尼格 德國發明家
我是冰淇霖,謝謝你的閱讀,彼此都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加油!
一起能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