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領域是職業訓練所還是素養教育?我想這個大哉問與建築界的實習課程中,學生到底是不是勞工頗有互文的交織,經過了好幾次正式與非正式的交流之後,我想很直接的留下明確的紀錄。
大學的建築教育是不是「職業訓練所」?作為建築師事務所的勞力源頭,設計師就業的夢想起點,如果可以,事務所絕對希望建築系大學畢業生來到事務所之後擁有即戰力的可能性,溝通協調的過程中可以非常流暢,最好不用怎麼教也能很順利的完成進度。很明顯的這與現況完全不同,畢業生承載莫名的「即戰力」期待、「海綿學習論」的態度要求、「一代不如一代」的酸言酸語,產業界明明缺乏共識的共業卻由畢業生集體承擔,這十分惡劣。容我在這個段落援引《臺灣建築學會》2012.10會刊雜誌中的專題原文:
在學校裡常常談到,怎麼樣讓學生能夠準備好,馬上就可以進入到事務所銜接工作,學生需要施工圖的意念,或者懂得工程?
其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需要,學生從學校裡訓練出來,我只希望他們把自己的價值觀訓練得非常健全,他們就可以去思考問題了,所有關於實務界的問題,在事務所就可以養成,所以我從來不覺得,學校需要考慮怎麼接軌。
(p.67)《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2.10
所以,我認為來自產業界對於建築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質疑是不合宜且可惡的!不僅自私且傷害產業的未來,這種公司應該盡早倒閉。
若是期待大學建築系成為職業訓練所以及認為學生應該要做為即戰力的產業界前輩,請捐錢設計你認為怎麼樣才算是產業需求的職業訓練,不要只會出一張嘴罵新鮮人不會畫圖,貶損大學學生程度差勁。
大學建築系明顯是一種素養教育,這顯現於「畢業設計」以及「評圖機制」的課程狀態,在要求書寫設計論述時的各種理論援引,都暗示著建築教育遠遠超出實際工作所需,讓我們來看看建築文言文ver.2在賣弄哪些華麗的詞藻作為設計主題,回到學校兼課的業界講師也善於挪用這些理論,同時也明白實際除了競圖計畫書之外,產業的工作主軸遠遠與這些內容不同。建築產業雇主們「分明」期待著一種價值觀、空間觀點、素養的建構,利用賣弄表象挪用而來的理論,建造出了一個建築夢想,再由同一群人在產業當中以「大學生怎麼連施工圖都不會畫」將這個夢想加以貶低並摧毀。
所以大學的建築教育到底是「職業訓練所」還是「價值觀與素養教育」?回答僅僅是大學老師說「不是職訓所」、產業雇主說「是職訓所」的純粹答案嗎?我想可能並不能由產業雇主說了算,因為他們對於教育本身缺乏實質貢獻,反而頗有破壞的意圖。
每個交流場合我問出這個問題往往不是希望聽到多麼具有前瞻性的論述,而通常是為了引出那些荒謬的雇主說詞,看見產業內的雇主想維持形象卻又露出馬腳的情況。
2022年6月,我代表工會參與了一場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線上的沙龍,詢問著這個問題:
青年建築師委員會怎麼看待建築教育,是要出來就很會畫圖的職業訓練所,還是設計素養跟思維很優秀?
●如果是前者的話各位願意投入多少資源去整合提倡相關的教育?
●如果是後者你們願意停止用言語酸大學生畢業之後圖亂畫,並且指正你周遭的建築夥伴停止做這件事情嗎?
很可惜,他們在會議中就講出:「我們通常把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牲用,來我們請__生發言。」「我們也會笑建築系剛畢業的大學生連圖都不會畫。」「設計超過我,你就可以大聲講話。」從未正面回答過我的提問,公會公開活動尚且如此,我不能苟同。
如果這個定義的過程能夠為新鮮人避免掉空間設計產業中就業的惡意,那麼盡早的指正對產業中的學生與大家都好,我們並不樂見那種一面汲汲營營的在建築產業中享受自我明星化,另一面卻有意識的在傷害投入職場的新人。
可喜的是,2021年出現了〈臺中市建築師公會魯班學堂_建築師事務所職場實務初階班〉不僅紮紮實實的為產業種下了一個銜接的穩定角色,也提供了迷茫的雇主和員工有一個出口,值得肯定。
下一個戰場希望是建築設計教育中的性別倫理與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