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閱讀《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前的那陣子,我的心理狀態一直因為工作不穩定的關係而起起伏伏,那時剛好看到美妝 Youtuber 查理拍了一部標題為「如何在生活的摧殘下,依然保持快樂?」的影片,影片內容即是在介紹及推薦《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這本書。
看完查理的推薦後,我就對書中達賴喇嘛與南非大主教的談話內容感到好奇,同時也想看看兩個擁有如此崇高地位的精神領袖是如何在生活中常保喜悅的狀態。
所謂的喜悅,本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書中達賴喇嘛提到「物質利益無法為我們的內心帶來平靜,我們真正應該多注重內在價值,這也是生而為人真正的意義。」。
這也就說明了,「喜悅其實無關乎外在、也不該假求他人,真正的喜悅應是需要透過我們自身多多探照內心才能達到的一種狀態」。
在人生路上,要達到喜悅之前,總是有許多讓喜悅遠離的事物,凡舉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遭遇到的各種情緒上的困苦、生活壓力、悲傷、恐懼、嫉妒等等,每當這些情緒感受出現時,你是不是也會覺得「人生真的好苦啊!」。
達賴喇嘛與大主教的對談中,關於這些人生各個面向的苦,達賴喇嘛提及應當養成「精神免疫力」的重要性,學習避免毀滅性的情緒,就能進而養成正面情緒。在此他們舉了很多自己和身旁他人所遭遇的例子,像是其中有個關於悲傷的故事我特別印象深刻。
有個佛教故事,一個失去愛子的女子始終無法從悲痛中平復,於是她背著孩子上山下海,只求有人能治癒他。途中女子遇見佛,佛告訴她,去收集芥子當藥引,且芥子只能來自於沒被死亡造訪過的人家。女子聽示後,便開始挨家挨戶的找尋,卻發現沒有一戶人家沒遇過喪事,有人失去至親、有人失去配偶、有人失去愛子。於是她發現她的痛苦並無比較特別後,才終於釋懷放下哀痛埋葬她的孩子。
然而不只是悲傷,在這段章節裡提及的各種讓喜悅遠離的事物,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都是相同的,我們之所以會感受到這些起起伏伏的痛苦,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我們只看見了自己」,若能退一步向外看,就會發現世界上無一不是與自己相同際遇,甚至遭遇到更極惡狀況的人們,當你的眼光不只放在自己身上時,心境自然就會擴大許多,那麼這些讓喜悅遠離的事物也就不會靠近。
前面提到養成「精神免疫力」後,後續的保持則需聚焦於喜悅的八大支柱,也就是「觀點、謙卑、幽默、接受、原諒、感恩、慈悲、付出」。
雖然書中將喜悅的支柱列舉了八種,但是在我讀完全書內容後,我認為這些分項其實皆是導向同一個道理,那就是「將自我向外擴張,也就是把愛擴大,因為世上的人們皆為一體」。
就像書中原諒章節裡提及,在《寬恕》一書中,大主教和莫芙勾勒出兩種循環,一種是復仇的循環,另一種是寬恕的循環。每當發生痛苦的事,我們可以選擇傷害回去或是療合傷口。假如選擇報復,要對方付出代價,冤冤相報的復仇循環永不終止,但若選擇原諒,就能打破復仇的循環,得以療傷。
這個原諒的舉動,其實就是一種把愛擴張的行為,因為停止仇恨,喜悅,才得以滋長。
我覺得這本書超級適合容易 emo 的人閱讀!包括我自己其實也是個容易想太多、時而悲觀、時而焦慮、甚至偶爾會被嫉妒佔滿腦袋仍不自知的人,那個當下,說真的就是很難過。但是在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更能夠時常覺知自己的狀態,並且讓自己不至於陷入情緒的深淵中,也能夠更坦然的面對一些不順遂。
當然距離能夠常保喜悅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學習,而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就在於最後有附上喜悅的練習,讓讀者可以跟著達賴喇嘛分享的方式去冥想、觀修,願大家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一個最佳的狀態!
最後附上查理的愛書推薦影片以及博客來的購書連擊:博客來
感謝查理讓我開啟了這本書的閱讀之旅!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別忘了幫我點個愛心給我鼓勵!
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的文章,也歡迎追蹤 吳氏女子 REN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