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指導教授終於鬆口願意讓我考「本審査(ほんしんさ)」,也就是說,終於邁入了即將畢業的最後階段了。
念博士班的這幾年,充滿了很多不同的困難,我認為我的博士旅程不算是非常成功的,但也正因為有很多不圓滿之處,希望一些失敗經驗可以幫助想唸博士班或者想去日本留學的勇者們。
要開始玩遊戲之前,先搞懂遊戲怎麼玩。關於畢業的規定,如果有模稜兩可的空間,有不清楚的地方,那就是學校刻意不寫在校規、學生手冊等地方的灰色地帶,這些灰色地帶就是拖延一個學生能不能畢業的重點地帶!
基本上,一定都會有的畢業條件:
需要的學分數,有明寫的部分,大概就是20學分之類的,會有一個數字。但是,實際上要得到這20個學分,有大大的灰色地帶在裡面!!!絕對不是像大學部那樣,有去上課就有算數。
關於這些灰色地帶學分,要問清楚自動帶入的部分有沒有前提,例如是不是要先修完某某課程之後,才會啟動那個學分的自動帶入等等。另外,由指導教授決定的學分也很關鍵,所以必須了解指導教授怎麼判斷要不要給你這個學分,就直接去問他規則,可能是實驗室的規定等等。而系上必須要完成的論文發表會或實習等等,也許一年只有1~2次機會,錯過就不再有,所以一定要事先打聽好,大概在什麼時期需要準備。
做研究不是關起門來做的,不用想說自己在lab裡面當個乖寶寶就可以順利畢業。在研究室裡面當個乖寶寶只是影響上述提到的指導教授決定的學分。另外,既然已經是念博士的,碩士生會處理的研究室雜事,就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去做。
關於發表,有幾個加速的要點:
我感覺,博士階段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學習,因為做實驗、跑分析、寫論文、發表、參加研討會等,就會佔去非常多的時間,尤其是寫論文的部分,千萬不能低估寫論文和發表的時間,為了寫好論文,博士階段的學習,絕對不是廣度的學習,而是深度的學習,也就是對於自己的題目越是瞭若指掌越好,這樣也更能把自己研究的論文寫得更嚴謹、更紮實、更容易取得發表。就算一開始念博士也許有部分初衷是因為擁有對於科學的好奇心,但是,真的念博士之後,收起好奇心,只做自己的題目,才能加速畢業,其他覺得好奇的東西,就寫在某個自己的筆記本裡面,以後博士畢業之後就還有研究題材就是了。
基本上已經走到這一步的話,就代表指導教授已經差不多可以放人了。但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幾點:
以前也寫過文章提到這點。還想補充的是,來念博士,就不用想說要來學習,要當作是來上班,所以要想辦法要有研究產出、論文產出。關於錢的方面,我每個月能拿到的收入,差不多是一個當地高中畢業生可以拿到的月薪,我自己是沒有打工,所以在日本就是省吃儉用 (因為我同時也還想存點錢)。
但也正因為省吃儉用,也好衝刺論文。每天固定時間起床、煮飯,而且因為都煮一樣的飯菜,穿差不多的衣服,減少生活的決策,可以減少腦部思考的耗損,不然做研究和論文太消耗腦力了。
有些人念博士的初衷可能也包含熱愛學習,而且會願意一直讀書的人,想必也是蠻喜歡當學生。
但是,當博士生不要當好學生!!!沒有時間像大學一樣可以查很多想查的資料,寫自己覺得很酷的報告。沒有時間像碩士一樣想要做更多對未來有幫助的專題,學更多技術等等。大學、碩士要拼成績,那會影響到申請出國交換、實習、升學、就業等等各種各樣的機會,但念到博士了,就不要花時間當好學生拼成績了,當個科學家拼論文發表比較實在。
博士學位能不能拿到,實驗能不能做的順利,論文能不能如期發表,很大的一部分都取決於指導教授,所以自己的研究說白一點,就是一定要讓指導教授買單、覺得有趣。雖然博士研究做的東西可能很高深,但如果要加速自己的畢業,就不要做超出指導教授知識範圍的研究,不要查一堆指導教授也沒興趣理解的論文。如果指導教授看不懂自己在做什麼,遑論指導教授可以指導了,論文就算寫出去了,真的就有其他同樣也是教授的論文審查員知道自己在幹麻嗎?不是大咖就不用這樣玩,認清自己是小咖,在指導教授能理解的範圍內展現自己的創意就夠了。
念博士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真的以一個準科學家的身分在做實驗、寫論文,一定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甚至可能因為研究題目本身的狹小,使得自己的視野越來越狹小。畢竟大部分的論文中,一篇文章真的能告訴世人的研究進展,其實是非常少的。而因為處在這樣狹小的研究思考的漩渦當中,也會讓博士生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脆弱。尤其博士生可不像教授們,已經擁有學位、社會地位、社會信用、學術圈人脈、穩定月薪等等,而且博士生可能也不比同年齡的人擁有相同的社會地位、社會信用、人脈、穩定月薪等,所以這可是一場充滿風險的人生決策。
但,博士本身,絕對是個專業。
另外,在國外念博士,在國外的環境也能生存下來的話。甚至還包括。
所以,我相信不管博士有沒有畢業,或者博士畢業有沒有繼續走學術,基本上在博士班的惡劣環境中也能生存下來,也不用擔心自己會餓死了。而我感覺,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走過博士班的路,就還是擁有這些別人搶不走的能力,也能幫助自己用更正向的生活態度走過博士班之旅,避免自己陷入憂鬱。
如果時間倒流,回到碩士畢業的那時候,我必須承認,我對於念博士班的心態並沒有完全的準備好,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我還會進行以下調整。
另外,在國外不用當好人,而是要當一個勇敢的人,有的時候出於自己內心的親切熱情還是會想說是不是應該要多笑一點、多關注同學、跟同學去吃好吃的東西等等,但是其實都不是那麼必要。反倒是若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盡力去爭取,而不關自己的事情就裝作沒聽到、也不需去了解,遇到覺得卡卡的問題,就想辦法去協商找到替代方案、解決方案。因為這裡不是台灣,我們不知道一般的常識邏輯怎麼運作,但是勇敢的去找日本人、日本教授討論、協調、溝通,更能解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