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肥胖的成因
2、體重過重與肥胖的定義
3、肥胖的相關疾病?
4、減重是肥胖者改善健康的不二法門
體重的上升或下降是一件科學的事,當每日攝取進來的食物所提供的熱量超過一天身體消耗所需的能量,過多的熱量會即會轉換成脂肪儲存,這樣每天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之後,脂肪就會屯積在身上,使得體重上升,造成肥胖。這個能量多出來的狀況稱為「熱量正平衡」(熱量盈餘),當人體處於「熱量正平衡」的時,多出來的熱量會變成脂肪留在體內,所以只有「熱量正平衡」會讓人堆積脂肪、造成肥胖。
延伸閱讀:減肥是「改變舊習慣建立新習慣」的一個過程/文:林黑潮醫師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對成人肥胖的定義,理想體重應該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計算。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法為: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應該介於18.5~24之間,當BMI低於18.5稱為體重過輕,超過24稱為體重過重,超過27就屬於肥胖,當BMI高於或低於理想範圍都會影響健康,此時應該著手進行體重控制計畫。另外,有鑑於中廣身材的東方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當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也視為肥胖。
延伸閱讀:小時候胖不是胖?/文:沈孟娟醫師
肥胖影響的不只是外觀,對身體健康更是有極大的影響。肥胖者相對於體重正常者有3倍以上的機會導致糖尿病、血脂異常、脂肪肝、高血壓、呼吸困難、睡眠呼吸中止;有2-3倍的機會會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心肌梗塞、狹心症)、高尿酸血症、痛風、腦中風、退化性關節炎、下肢水腫、逆流性食道炎;有1-2倍的危險會發生乳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直腸癌、女性荷爾蒙異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症、男性女乳症、下背痛、應力性尿失禁。國人十大死因中與肥胖相關者就高達六項(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肺病),因此肥胖對健康影響之大,切不可漠視。
延伸閱讀:胃酸與減重/文:洪啟偉醫師
減重不但可以減少發生以上疾病的機會,許多慢性病在體重控制後也能獲得改善甚至痊癒,因此減重對肥胖者而言是當務之急。把握住控制體重的基本觀念,能少走很多冤枉路,最重要的是林黑潮醫師提出「熱量負平衡」的觀念,當每日攝取的食物熱量不足每日活動所需,也就是吸收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此時身體處於「熱量負平衡」(熱量赤字)的狀態,在「熱量負平衡」之下,不足的熱量由體內備用庫存能源(脂肪)所供應,脂肪消耗、體重下降,也就達到減重的目的。簡單來說,減重就是控制熱量的攝取、增加熱量的消耗。
延伸閱讀:體重變化起伏大,減重問題出在哪?/文:洪啟偉醫師
(關鍵字 : 健康、減重、熱量負平衡、肥胖、身體質量指數、過重、熱量赤字、熱量盈餘)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