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法規影響,許多公司紛紛出版企業永續報告書,或是正在撰寫第一本永續報告書。在撰寫報告書初期,企業會需要收集了各部門的資料、在顧問公司的協助下對照了報告書撰寫框架,順利按法規出版了,但那出版過後的報告書能如何運用呢?
一、為什麼企業要出版永續報告書
在民國103 年 11 月 26 日,臺灣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要求食品工業、化學工業及金融保險上市公司,須按照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s,GRI)發布之最新版永續性報告指南、行業補充指南及依行業特性編撰永續報告書,揭露於其公司網站上。到了近三年,此作業辦法納入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並進行相關修訂,可參考下表,因此自2023年開始,資本額二十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需編制並揭露永續報告書,若有資訊不實,目前法規有提及會依照作業辦法規定編製會有罰則,但沒有具體處罰內容。
根據PwC的調查發現,對許多全球重量級投資人來說,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已成為左右其投資決策的決定性因素,多數人 (79%) 表示企業管理ESG風險和機會的方式是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透過永續報告書的內容與他們議合和溝通便非常重要。而不僅是投資人,政府、社區、員工等企業利害關係人也會關注企業的永續績效,以下圖為例,中鼎工程說明利害關係人對中鼎的重要性,以及各種利關係人分別所關注的永續議題,制定相關的策略。透過發布永續報告書,可以使利害關係人瞭解他們分別關注的永續議題目前的進展,和未來的目標。
出版永續報告書有助於企業瞭解自身具有的資源來實施ESG政策,進而思索未來可能會遇到的ESG風險,以及增強應對可能的挑戰的能力。例如在中鼎工程2021年永續報告書中提及:「中鼎在2021年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全公司的風險管理準則……2021 年總部大樓的範疇一排放量雖未達標,然而其範疇二與全球工地排放均已達標。」減緩氣候變遷風險的其中一個辦法,是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因此中鼎設立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有助於集團的風險管理。
編制報告書的過程,使公司有機會盤點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包含:人員組成、溫室氣體減量措施等,也會讓公司管理者思考,還有哪些部份是公司是還沒有完成的?公司營運會受到哪些潛在威脅的衝擊?因此,編纂報告書的過程能刺激企業經理人對於資源盤查、辨識風險的思考,並及早制定政策,以因應可能產生的各種社會和環境風險,例如氣候變化、供應鏈問題、法規變化等。
二、出版完永續報告書了,然後呢?如何應用永續報告書?
在每一年出版永續報告書時,有一些數據需要與往年數據作比較,所以在資料傳承上,前一年出版的永續報告書對於下一年的永續報告書編制都有一定的幫助。以中鼎工程的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為例(如下圖),可以透過數據得出全球工地範疇一的排放量逐年下降,因此也可以了解中鼎的溫室氣體減量政策是有成效的。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也有相關學術或產業單位在蒐集、研究每年臺灣永續報告書的出版狀況,例如每年都會發布的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在2023年分析共896本報告書,得出僅有29.5%的臺灣企業有確實回應「淨零目標」,若該企業有回應淨零目標,那該企業在全體公司中可能就會有比較亮眼的淨零表現。
而有些較積極的企業,會想要了解自己在該所屬產業裡的現況,並提出改善計畫。以A公司為例,在經過統整和加權分析後,將公司的各個永續表現量化並區分溝通力、可信度、SDG力、永續治理、環境友善和社會共榮等六個面向,A公司的永續分數如圖四所示,與圖五的所屬產業相比,A公司在社會共融和SDG的表現上較為不足,因此A公司在未來會透過SROI評估他的社會投資報酬率,以及將SDG納入重大議題的評估流程中,希望有助於改善他的永續表現。
上述部分所使用之方法學並非特定,可自訂方法學進行公司的永續績效分析,此部分主要是說明可以透過永續報告書,整理出企業改進的空間,讓企業持續更新永續政策。
透過永續報告書,盤點企業資源、了解需要改善的項目後,應透過量化的數字設立短中長期的階段性目標,向利害關係人傳達企業的未來規劃,以及提醒企業內部管理者在作決策時需考量這些目標,例如台塑透過明確的數字,整理未來在廢棄物和廢水減量上需要達成的明確目標。
三、結論
永續報告書對企業而言不僅是法規遵循的必要手段,更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可以用來評估企業永續作為的效果並制定未來發展方針。透過報告書的撰寫過程,企業能夠盤點自身的ESG資源和風險管理,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並與同產業進行比較,找出改進的空間,編制和出版永續報告書將有助於企業在永續領域中持續改進,提升其在ESG領域的整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