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人是會愈活愈回去的
對於同一件特定的事物、主題
只要短時間內重複性的、連續性的多次或大量的接觸
就會熟習、技藝熟稔嫻雅、爐火純青
甚至達至完全、完備、完善、完美
已經將知識理論或技能技術不僅完整融會貫通
更內化於心
(如同將白骨拋入湯水中吸收
最後硬骨化開、綰入湯頭的味蕾中已經不見實體的骨頭
而是化作全然液體的、已經融合了的鮮美湯品
綿密細緻、順口醇香
但不會有人因為湯裡沒有一整塊的雞骨就懷疑不是用大骨熬煮、煲焢的高湯
因為大骨湯或蔬菜湯中的內容物滴滴是大骨或蔬菜熬製很久的精華)
個人不需要再有意識的調整、觀察自己的腦內運作與實際肢體動作
是否做出正確的舉動行為、思考感受的方向是否正確
可以不假思索、無意識的操作
透過外顯形式或內在學思路程產出一般人在沒有學習、訓練的情況之下無法達成的若干事物(那就稱為「技術、專業」)
甚至巔至心流狀態
人與領域內的特定細項事物合而為一
我就是自己正在做的那個事物、那個事物就是我
技能程度無可匹敵、無人能超越
如同一項學科的學習、一份工作的實幹、一技之長的訓練
都是需要藉由一系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他人傳授(教育)與自主吸收、挖掘、搜尋探索(練習)
才能愈來愈熟練
對該事物有掌握、有把持駕馭的能力
進而提升自己那方面的能力、隨時間累積而讓果子成熟落地
最後追求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不論一個人如何能透過學習、訓練、不斷的刺激與接觸
精進自己的技能
以達到多麼無極限、無邊際的「好」
只要不再接受這些一定程度的刺激與碰觸
就會愈顯生疏、陌生
無論在哪種領域操持哪些事物皆是如此
唯有經常性的注意重視、體驗接觸(尤其親自經歷過、身歷其境)、揮揚闡發、或展演表現
才能真正長時間的持有一項技術或知識、理論或實務的知能
愈常/多/大/強的針對某事物進行開拓、鑽研
就愈可能熟悉、愈有機會在相關領域得取成就或進入理想世界
反之
長時間(雖然尚未有明確具體定義與標準「多久才算長」)棄置在一旁不顧不理
屆時偶然想起而撿拾
欲重新擁有這項能力
就會發現自己需要花比預期想像中更長的時間才能再次回到當初熟悉老練、信手拈來的狀態
且難以逆流回到高光時刻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我們一生就這麼長、眼睛視線範圍就這麼小
世上值得發現、著重的事物萬千繁多
一次能重視注意到多少事物呢?
生活的重心只能一次擁有少數個
就算過了一陣子可以抽換更變
但也無法掩蓋我們沒辦法將所有事物都重視一遍的事實
每個人的一生都只能活在一定範圍內、有限制的活著
會的技能、擁有的知識、體驗過的事物、接觸到的各方面主題
的數量都是限縮在特定範圍內的
有人相對多、有人相對少
但絕不會超出某個數字
因為人生再怎麼長、再怎麼精彩、濃縮
個體再怎麼聰明、勤奮努力、會做時間管理
都不可能將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全部接觸過、體驗過、學習過、熟練過
因為雖然事物永遠無限
但人類卻有限
也許正是這樣的安排
我們的人生才更加精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