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
還是只相信小孩?
或是,
只相信自己?
在一場會議中,家長說:
「老師,我知道妳不會這樣說,
但是小孩回家告訴我,
妳上課的時候,說胖的人都很呆。」
哇!這真的是太誇張了。
我努力回想,我們上課的內容。
猜測學生可能在哪句話,誤會了。
急著質問學生,怒罵一波。
也沒什麼實質功用。
我想起我們的課程,有曾經討論過,
不批評他人外表,是基本禮貌,
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但是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學生會變成,
老師說胖的人都很呆。
所以,我非常感謝這位媽媽,
能夠直接告訴我。
我說明了那一節課上些什麼,
我們去推敲了哪句話可能讓學生誤會。
斷章取義,其實是學生常見的狀況。
但是願意提出來,
就會大大的減少誤會發生。
另外一位小孩的人生巔峰,
在聖誕節前幾週。
只要想到聖誕節,
他就活力十足,笑容滿面。
聖誕節過完,他拿到禮物了,
開始陷入人生低潮。
這次老師們沒有感到意外,
因為每年都會發生。
小孩來上課時,會開始碎碎念:
「真無聊。」
「在家裡還可以看電視。」
「老師我們可以看影片嗎?」
不時會冒出:
「我真希望趕快得到禮物。」
「我媽媽說,我如果考好,
可以先拿到過年的禮物。」
如果沒有跟家長核對,
我們可能真的會亂猜:
家長給小孩的禮物,
是不是給得太誇張了。
後來發現,
家長也很認真延宕給禮物的時機點。
也會讓小孩知道,
這些禮物是獎勵他的努力,
而不是為了禮物才努力。
而這位小孩,喜歡一件事,
整個心思都會塞滿,
基本上無法做其他事情。
才會出現在學校看到的樣子:
只想著禮物。
重要的是,
老師分享學生在學校的樣子,
家長願意聽。
家長分享在家裡做的努力,
老師也相信。
接著的第三個例子,我就有點摸不著頭緒。
到底是不是核對?
老師發現小孩出現許多不雅字句,
問家長:
「到底是誰在家裡會說這些話?
我一定要知道是誰!」
這樣的開頭,
實在讓人很緊張。
鐵定是,士兵遇到敵人,
先防衛再說啊!
我們拿出帳單的本意,是真的好奇,
錢到底花到哪裡?
而不是為了痛罵誰吧。
學生在家裡或學校,
說出了讓我們皺眉的話,
或是我們覺得誇張的事,
與其將力氣花在生氣,還不如問清楚。
下一步才知道怎麼走。
既然我們都知道,學生傳話很容易片斷化,
所以做些練習。
讓小孩看完影片後,完整的說出影片內容。
小孩讀完故事,說給其他人聽。
練習完整轉述。
老師在下課前,
可以讓學生自由回顧課堂內容,
練習用「一句話」說出重點,
練習不歪樓。
如果可以變成文字寫下來,
也可以幫助家長、老師跟小孩對焦重點。
除了練小孩,
大人自己也要長大。
不要太玻璃心,
不要反射動作急著究責。
有時候,我會這麼想:
小孩如果在我課堂說出荒謬的話,
代表他知道老師是可以聊天的,
這部分應該可以欣慰一下。
但是當我感到不舒服,
我就會表達,
以對方可收下的方式表達。
老師跟家長之間的溝通,
還是老話一句,
要有信任基礎。
前提,
我們知道彼此都值得成為夥伴。
遇到不可理喻的人類,
也只能退一步,先自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