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的塞車問題,是個從淡海新市鎮越來越多人入住之後,大家一直不斷在討論的議題,畢竟如果要開車從淡水往返台北,目前就只有一條台2線可以走,也讓興建新的聯外道路呼聲不斷。
那從目前的時間軸來看,除了先前介紹過、在今天正式開工的淡北道路之外,還有另一個重大工程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那就是著名的淡江大橋,尤其整個工程除了紓解部分車流的效益,橋樑型式更突破了世界紀錄。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淡江大橋目前的進度到哪裡?以及淡水周遭的正在進行、與規劃中的重要建設有哪些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prerBL3Nrxg
淡江大橋,是一座連接新北市淡水區與八里區的橋樑,而這個計畫,其實早在約25年前的1999年,就已經有條件通過環評,但卻遲遲沒有興建,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先前的淡北快,也就是淡水河北測沿河快速道路環評沒通過後,因為整體車流與道路評估問題,以及淡江大橋橋梁在淡水端銜接淡北快的情況下,連帶讓淡江大橋整體計畫因此暫緩,直到臺北港開港、台64線通車、淡海新市鎮開發、漁人碼頭營運,也就是許多建設跟景點陸續到位後才重啟計畫,並且在2010年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
不過,雖然淡江大橋整體計畫擱置幾十年的時間,但不管是先前還是現在的計畫,唯一沒有做太大更動的,就是淡江大橋的興建理由,主要是希望讓往來淡水與八里地區的車輛,不用再繞到南邊的關渡大橋,這樣不只可以讓原本總長16.5公里、需要35分鐘的路程,大幅縮短到1.5公里與10分鐘車程,同時還能降低關渡大橋跟台2線的交通量,更能提供台北港跟淡海新市鎮新的聯外道路,況且淡水與八里也有許多觀光景點,在這段時間中也逐漸發展成熟,成為許多人與國外旅客的必訪之地。
那從目前的計劃路線來看,淡江大橋的詳細工程內容,其實不只有一座淡江大橋而已,還有其他附近的聯絡道路,總共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已經在2016年11月完成的台北港臨港大道段,以及2022年1月完成的八里端引橋與聯絡道、淡水端的明挖覆蓋隧道段,還有目前正在施工的主橋段、八里端匝道以及淡水端匝(環)道,這三個部分相加,總長度來到約6公里,但是呢,其實原本計畫的路線長度還要更長,也就是從臨港大道段,往西延伸到台15線銜接處,那這一段不在目前計劃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淡江大橋環評通過後沒動工,因此這段路線先前已經配合台北港的開發期程,變成台北港二期聯外道路工程,並且完工通車。
當然,整個淡江大橋計畫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個主橋段,畢竟這座橋可說是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
說到一項建築工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它的外型長得怎樣,橋梁工程也不例外,而針對這個部分,淡江大橋的橋梁設計先前有經過國際競圖的階段,也是首次由國內外設計團隊,參與台灣的橋樑競圖,而最終是在2015年,由伊拉克裔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Mohammad Hadid)團隊操刀勝出,出現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甚至整個工程完成後,依照設計並且拍攝位置十分剛好的話,6月21日夏至的日落時分,從淡水側往淡江大橋看過去,落日似乎會正好在橋塔P130的位置。
從工程層面來看,淡江大橋主要橫跨了全台第三大河川淡水河的河口,相關數據是主橋段長度來到約920公尺,橋塔高度約為211公尺,靠近八里的主跨距為450公尺,靠近淡水的背跨距則是175公尺,橋面最寬處約70公尺,並且考量日落位置跟淡水河岩盤深度,橋塔設立在河道中央偏淡水一側,在河道深槽區,還有保留寬度200公尺、淨高至少20公尺的船舶航行空間。同時淡江大橋作為北台灣的新地標,又肩負著重要的交通重任,因此主橋耐久性年限訂為120年,所以不管是在耐震、抗風、水文水理分析、防蝕耐久等方面,都有做出一定的規範,並且事前做了不少相關試驗。
當然,上面這些數據是屬於比較難懂一點的內容,如果從比較實際的層面來看,整個淡江大橋的車道配置包含快車道、機慢車道、人行道及自行車道,並且在中間預留大眾運輸也就是八里輕軌的空間,不過在輕軌還沒施工與運行時,是先提供給公車專用。
目前淡江大橋整體工程的施工進度,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是57.16%,預計2025年底完工,總建設經費則是來到230.38億元。不過,這個完工期限與總建設經費,其實前前後後延後與增加了非常多次,原因是什麼呢?
前面提到淡江大橋環評最早通過的時間點是1999年,而我們從環評網站可以看到,光是淡江大橋的相關資料就有7項,甚至單從建設計畫來看,最新的版本是2023年的第2次修正計畫,從這邊就能知道,整個淡江大橋興建工程經過了多次的修改,而最主要的調整內容,是牽涉到一些路線規劃、總建設經費以及完工期限的更動。
我們直接從地圖來看,第一版的淡江大橋長度跟路線規劃,跟現在相比其實差距可不小,路線全長來到12.08公里,而聯絡道在淡水端跟八里端,又各分為兩個,並且整個工程,當時甚至計畫採BOT的形式辦理,橋樑型式也跟現在大不相同。
不過在環評通過後時隔不久,2002年就做出內容變更,最主要是為了避開遺址而調整路線,還有台15線銜接形式跟匝道的更動,後續又在2009年,增設400公尺銜接台北港的匝道。再來則是2013年,淡江大橋迎來超級大變動。首先最重要的,是整個淡江大橋為了配合未來八里輕軌興建,因此把軌道跟大橋進行共構配置,連帶把原本寬度33公尺的橋面,增加到44公尺,成為目前淡江大橋跟輕軌共構的雛型。第二個則是匝道的部分更動,主要是針對淡水端匝道、八里端匝道以及增設台64連絡匝道進行調整。
時間軸繼續往下,來到了2017年,淡江大橋又再度經歷劇烈的變動,最主要的,就是橋型形式經過國際評選,確定改成現在的單塔斜張橋,並且考量未來淡江大橋車流頻繁,為了加強養護跟監控,所以在淡水端環型匝道長出了一個地上兩層的橋梁管理中心。再來則是2021年,針對台61線跟台64線新增聯絡匝道,希望能減少地面車流、提升路口效率。
而最後的2022年,針對先前增設的橋梁管理中心進行擴增,從地上兩層變成地下一層與地上三層,甚至新增行人跟自行車引道,把淡江大橋北上引道連接到管理中心,成為一個民眾休憩補給地點。
以上就是淡江大橋歷次環評變更的內容,如果拿現在跟最一開始的計畫相比,差距真不小。那我們換個角度,如果從建設計畫來看的話,這裡最重要的變動,就屬於完工期限跟總建設經費的調整,像是原先淡江大橋的施工期程,是預計從2013年到2020年,總建設經費則是預估約154.3億元。
但由於第3標的主橋段,經過國際評選橋型是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導致廠商評估後覺得原本給的施工時間不足、工程預算不足、機具難以獲得、東北季風影響劇烈、以及施工技術規範要求等級高等等原因,導致開標都無廠商投標,因此進行第一次計畫修正。主要是就是把整體期程調整到2014年到2024年,並且增加約57.64億元的經費,讓總建設經費來到約211.94億元,當然中間還有牽涉到其他原因,像是勞基法的一例一休、部分路段調整、以及主橋段材料調整等等,但因為太細就不一一列出。
而經過第一次延期跟經費調整下,後續又碰到淡江大橋施工,對於漁民漁獲量影響,因此得進行補償協議,還有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管制下,讓原本國內營造業缺工狀況越來越嚴重,以及全球營建物價飆漲,導致整體工程又得進行調整,因此整個完工期限,從先前的2024年延遲到2026年2月,總建設經費則是從211.94億元,調整到230.38億元,約增加18.44億元。
以上的調整,就成為目前我們看到淡江大橋的實際經費數字以及完工時間。OK,那在看完淡江大橋後,接著我們就順便把附近正在進行、或是規劃中的重大建設一起看一看。
首先先看到之前介紹過的淡北道路,全名叫做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路線總長為5.45公里,起點為淡水淡金路、中正東路,南端終點為北投大度路,而這個興建計畫提出的最大原因,主要是希望舒緩目前台2線,天天車多壅塞的現狀,同時也是取代了1996年交通部公路總局所提出、後續則因為環評計畫沒過的淡北快。而目前淡北道路的最新進度,是預計在影片上傳日的這天,也就是2024年2月2日正式開工,預計2029年完工,可說是讓淡北道路工程計畫,總算往下個階段邁進了。
接下來則是位於台北港附近、正在進行的台64接台61增設南向匝道工程,主要是因為現在台64線左轉往南的交通需求大,經常造成路口塞車,還有未來台北港物流倉儲區、多功能多用途開發區,還有淡江大橋完工後,預計路口交通量會增加,所以啟動增設匝道工程,目前匝道4已經在前幾天2024年1月30日通車,剩下匝道3進度是來到76.67%。
再來則是兩條輕軌路線,分別是淡海輕軌藍海線二期,以及進入八里的八里輕軌。首先藍海線二期全長3.32公里,預計興建6座車站,路線主要從捷運淡水站出發,沿著淡水河岸經過紅樓、紅毛城到達一期的漁人碼頭站附近,主要是先前居民反對輕軌進老街,所以採用河岸路線。那以進度來看,目前藍海線二期還在綜合規劃階段,並且在2023年11月第7次提報交通部,預計計畫經過中央核定後5年完工。
而八里輕軌總長為5.6公里,預計興建7座車站。目前進度則是在可行性研究中,預計綜合規劃經過中央核定後5年完工,所以八里輕軌的整體進度,比藍海線二期要慢上許多。
最後則是兩個不確定性比較高的計畫,分別是關渡新橋以及芝投公路。第一個關渡新橋其實先前就隱隱約約有消息傳出,不過到現在都沒有看到實際的興建計畫,而我們在2024年度的交通部相關單位預算評估中,是有看到一些相關消息。關渡新橋的建設計畫,最主要是希望讓淡北道路銜接淡水河左岸的新北市八里、五股、蘆洲、三重及新莊等地區,不僅讓車流可以分散,同時也能降低對於台北市大度路的衝擊。
不過因為目前淡北道路跟淡江大橋都還在興建中,所以對於未來的車行旅次需求、計畫可行性還有各路線銜接等等各項複雜因素,都在評估中,講得更白話點,就是預估終究是模擬出來的數據,所以在這兩項建設正式完成前,或許很難真正下定論,關渡新橋究竟需不需要新建,畢竟淡江大橋有一部分,也分擔了關渡大橋的部分車流,因此到目前為止都還看不到具體計畫。
而芝投公路,全名叫做三芝北投公路計畫,最早於1992年提出,興建主因跟淡北道路有點類似,就是希望能分擔台2線的交通量,並且促進淡海新市鎮的發展,但似乎逃不了興建計畫命運多舛的魔咒,整體進度相當不順利,甚至這條道路雖然近年重啟可行性評估,但最後因為效益太低,加上前面提到的,淡北道路跟淡江大橋可以分流部分車交通量的情況下,目前依然看不到任何機會。
從1990年代開始的淡海新市鎮計畫,原本是為了紓解台北都會區的高速成長壓力,換句話說,就是讓部分人口轉移到這裡,但在工程完工後,原本預估能容納30萬人口,卻完全不如預期,因此所減整體計畫範圍。
不過棘手的是,淡海新市鎮的人口雖然沒有如預期中成長迅速,但陸陸續續還是有不少民眾,舉家搬遷到這裡定居,而在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 先前的淡北快因為環評問題遲遲卡關,後續甚至停止計畫,連帶讓淡江大橋也一起暫緩,甚至台2線拓寬以及芝投公路,也因為徵收費用過高與眾多原因影響下,一樣沒有啟動,讓淡水對外的聯通方式,長期以來都只有一條台2線跟捷運淡水信義線。
後續則是一直到2019年2月,淡江大橋的第3標正式開工,以及2024年2月啟動的淡北道路,才讓淡水台2線的塞車情況,盼得一絲解決的曙光。不過,未來假設淡海新市鎮的發展持續成長,在先天地理條件的限制下,或許總有一天,還是得再度面對同樣的問題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prerBL3Nr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