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狙擊手》─關於必要之惡的職業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鏡頭一開始,是男主角凱爾(布萊德利·庫柏飾),第一次至伊拉克出任務,身為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狙擊手的他,第一槍射在一名抱著炸彈的小孩身上。最後到凱爾退伍時,總計在戰場上射殺了160人。第一槍為何重要,也許狙擊手在開了第一槍後,才真正體認到,他的工作,除了建立在國家主義、愛國主義上之外,某方面是試著以人做出神的決定,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雖然不一定真的為戰爭這個事實帶來多大改變,戰爭依舊,恐怖主義依然不死。更值得思考的是,是什麼支撐他扣下每一次的板機?對比現今以效益為依歸的資本主義,狙擊手或國防這樣的工作反而是希望生意越少越好?


有哪些工作是這類性質的呢?似乎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呢?這邊的「錯」是指,盡量避免此一事項被發生,除非某種程度上的事件發生,否則不會啟動該項機制。有種以備不時之需的性質。國防是一種,誰都不希望以武力解決問題,但是當需要用到武力時,我們必須要有武力與以抗衡,簡單說這種工作是一種下下策式的解決方式,具有最壞打算、憂患意識的思維。


我認為此類工作須具備兩種條件:第一,非必要時不會動用。第二,必須要有某種,薪水也好,要高過能夠取代平日沒有執行任務的成就感。所以這類性質的工作,平時不會受到眾人注意,甚至對社會沒有任何效益可言,但卻必須存在甚至重要的原因是,當某種條件、事態發展到剩下某種選項時,做為一種選項或者手段被使用。


有哪些行業符合這兩種條件?先說滿足第一條件「非必要時不會動用」,例如:職業殺手、軍人、鎮暴警察、暴力討債集團、執行死刑槍決的劊子手等等,不曉得醫生出來選市長算不算(笑)。我不說棺材業者或禮儀師這種不希望他生意興隆的行業是因為,人都會生老病死,並不是你不願面對死亡就不會發生的,在此沒有必不必要的問題,而是「絕對」會動用。看起來這類工作很像都跟「致人於死地」有某些程度上關聯,似乎唯有此激烈的手段才能改變事情的態勢,先不談此類工作的效益到底有沒有效果,是短暫的擱置爭議而已,亦或只是一種有所作為的假象。其中執行任務的當事者的心態才是我感到好奇的,我想當事者清楚知道他是在做一個道德上有極大爭議的工作,是什麼支持他做出這些決定呢?這必須考量第二個條件─「工作的成就感不來自工作本身,而是額外的附加條件。」


殺手、狙擊手、劊子手,我想他們都知道他們「殺人」的事實。殺人在道德上是有爭議的,可見他們的信仰不是建立在全人類的福祉,或者他們會認為這是必要之惡,認為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然後代替神做出對他人生死的判決,他不一定需要冷血。片中主角凱爾,有家庭、有兒女,會時常打電會回家,並且相信自己是為國家而戰,認為先衛國才能夠保家,從軍的理由或許並不那麼堅定,也許是一時缺錢、或是一時對於恐怖主義者的憤怒,但這些都不是好理由的原因是,直到凱爾看著好友在戰場上一一死去,而戰爭並沒有因為他的做為而帶來改變,所以他的成就感漸漸從射擊多少人轉為,心愛的人支不支持我。他可能這才意識到,人的渺小或者改變不是操之在己的,而對於什麼是無可取代、操之在己的事,其實是家庭、是當一個好父親、是當一個好先生。


我這麼說並不是說這類工作的人都沒有想清楚什麼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對於道德倫理問題,人類核心價值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是我們都沒有想清楚,我們都有某種缺陷,所以導致這個社會能夠持續地支撐這個行業,沒有這類工作,難道只是烏托邦的想像嗎?必要之惡,到底是生存與道德的二分,亦或是生存必須與道德密切結合,我想唯有試著回答這類問題,我們才能稍微清楚知道,工作應該是什麼。畢竟道德問題並不是交給機器人就解決了,機器人殺人難道就沒有道德問題嗎?問題也許早在是否製造機器人就存在了呀。

2016/3/27

    38會員
    5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房地產泡沫化,5萬億撫恤金、不動產,400萬儲蓄和債券消失了,並導致800萬人失業,600萬人流離失所。《大賣空》主要是在描述房地產泡化之前,那些少數有先見之明、受經濟之神眷顧的那些投資者的故事。 我主要想談兩件事,第一,假設全世界只有少數人知道真相,知道某些
    在這個人手一支手機,人人都可以是新聞人的時代,新聞的價值是什麼?是這部片帶給我最大的省思。 《驚爆焦點》描述波士頓郵報中的一個部門─「Spot Light」這個僅僅四人的,一個報社裡作專題報導的部門,某天在新任總編上任後,丟出一篇關於天主教性侵醜聞的專欄評論,問著當下各部門的編輯,為什麼沒
    電影場景分為兩半段,前半段描述一個5歲的小男孩─傑克(雅各布•特蘭姆雷飾),從出生便生活在一方4坪大小的房間內,睡覺、吃飯、看電視、洗澡、田徑運動、看書、做蛋蛇、甚至養了一隻幻想的狗。對於傑克而言;在他的認知中,這個房間就是他的世界。這讓我想到有名的哲學實驗「黑白瑪莉」,瑪莉從出生到成年都在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Big Year」是美國一年一度的尋鳥大賽,參賽者在一年之內比看誰發現的鳥類最多,第一名可以得到「鳥人」的封號(沒有獎金,但也許可以代言鳥食XD)。比賽判斷是採用最傳統的「誠實」方式,不需要拍照、不需要其他人在場證明你有沒有看到這一種鳥,你只需要簡單的「親眼」看到,對自己說,我真的找到這隻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房地產泡沫化,5萬億撫恤金、不動產,400萬儲蓄和債券消失了,並導致800萬人失業,600萬人流離失所。《大賣空》主要是在描述房地產泡化之前,那些少數有先見之明、受經濟之神眷顧的那些投資者的故事。 我主要想談兩件事,第一,假設全世界只有少數人知道真相,知道某些
    在這個人手一支手機,人人都可以是新聞人的時代,新聞的價值是什麼?是這部片帶給我最大的省思。 《驚爆焦點》描述波士頓郵報中的一個部門─「Spot Light」這個僅僅四人的,一個報社裡作專題報導的部門,某天在新任總編上任後,丟出一篇關於天主教性侵醜聞的專欄評論,問著當下各部門的編輯,為什麼沒
    電影場景分為兩半段,前半段描述一個5歲的小男孩─傑克(雅各布•特蘭姆雷飾),從出生便生活在一方4坪大小的房間內,睡覺、吃飯、看電視、洗澡、田徑運動、看書、做蛋蛇、甚至養了一隻幻想的狗。對於傑克而言;在他的認知中,這個房間就是他的世界。這讓我想到有名的哲學實驗「黑白瑪莉」,瑪莉從出生到成年都在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Big Year」是美國一年一度的尋鳥大賽,參賽者在一年之內比看誰發現的鳥類最多,第一名可以得到「鳥人」的封號(沒有獎金,但也許可以代言鳥食XD)。比賽判斷是採用最傳統的「誠實」方式,不需要拍照、不需要其他人在場證明你有沒有看到這一種鳥,你只需要簡單的「親眼」看到,對自己說,我真的找到這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獨自一人去看電影已是我的習慣。那天跑去二輪電影院看了這部。 梁芳儀在演講稿上這麼寫著: 「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想成為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她的恐懼使我恐懼,她的軟弱使我軟弱。」 與前陣子的《瀑布》很像,都是在探討家庭、母女之間的關係。看的時候,我覺得我能夠理解芳儀,理解她的脆弱,理解她的堅強,理解她的孤
    Thumbnail
    今年的中秋節,很幸運的是還住在弟弟家的時候。 弟弟夫妻買了一堆台灣的餅帶回美國,於是,從抵達的第一天開始,早餐、下午茶,第二天的早餐,都是鳳梨酥或紅豆Q餅。 能在異鄉大口吃著這些餅,真的是格外好吃,當下心中覺得,其實,台灣也沒有很遠嘛! 可能那幾天吃了許多的餅,到了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沒想去中華超市
    Thumbnail
    克里斯·凱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從小跟著父親用步槍狩獵,謹記父親教導他們要成為鋤強扶弱的「牧羊犬」。在他當上牛仔後,因緣際會下決定從軍,選擇進入海豹部隊受訓。凱爾在酒吧認識了泰雅(席艾娜·米勒 飾演),兩人相愛並結婚生子,在此期間凱爾持續出勤任務,甚至被稱作「傳奇」。儘管在軍中的他功名無數、戰
    Thumbnail
    時間回到SARS爆發的2003年,人們還在用撥接上網,用MSN和人交流、用無名小站與人分享生活。時間一轉眼來到2021年,已經在聊著元宇宙的我們,仍上演著和《美國女孩》那個年代一樣的情節:因為病毒大家戴著口罩、無法自由的教育體制,還有在華人家庭中,無時無刻在上演的情緒勒索。
    Thumbnail
    《美國女孩》絕對是今年金馬獎上大家關注度極高的作品,劇情背景設定於台灣2003年時期,當時正是sars爆發的一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因而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美國回到台灣,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劇情正聚焦於這個家庭如何面對這個重新出發的環境,女兒們需要去面
    Thumbnail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Thumbnail
    如果要找一部影片來瞭解亞洲企業赴美設廠時,可能面臨的勞資認知差異、企業文化衝突、管理風格矛盾,《美國工廠》,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本影片曾榮獲第92屆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值得一看。 這是2019年紀錄片,在Netflix上映。由美國前總統夫婦,歐巴馬和蜜雪兒成立的高地製片公司
    Thumbnail
    本片由 Netflix 發行,記錄美國俄亥俄州 Dayton 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被中國企業「福耀玻璃」買下並設廠,雖然此舉為當地居民帶來工作機會、中國商人也得以實現其美國夢,但後續中國管理階層和美國工人之間卻產生許多價值觀衝突,也為這看似兩全其美的投資蒙上一層陰影。
    Thumbnail
    文/素樸勛 近日即將上映的的電影《喜劇天團:勞萊與哈台》有一場戲是經典場景,就是勞萊與哈台在一場宴會上翻臉,彼此大聲叫罵,甚至還有些推擠拉扯。但是,眾人因為太習慣他們的螢幕形象,還以為他們是在鬧著玩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獨自一人去看電影已是我的習慣。那天跑去二輪電影院看了這部。 梁芳儀在演講稿上這麼寫著: 「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想成為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她的恐懼使我恐懼,她的軟弱使我軟弱。」 與前陣子的《瀑布》很像,都是在探討家庭、母女之間的關係。看的時候,我覺得我能夠理解芳儀,理解她的脆弱,理解她的堅強,理解她的孤
    Thumbnail
    今年的中秋節,很幸運的是還住在弟弟家的時候。 弟弟夫妻買了一堆台灣的餅帶回美國,於是,從抵達的第一天開始,早餐、下午茶,第二天的早餐,都是鳳梨酥或紅豆Q餅。 能在異鄉大口吃著這些餅,真的是格外好吃,當下心中覺得,其實,台灣也沒有很遠嘛! 可能那幾天吃了許多的餅,到了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沒想去中華超市
    Thumbnail
    克里斯·凱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從小跟著父親用步槍狩獵,謹記父親教導他們要成為鋤強扶弱的「牧羊犬」。在他當上牛仔後,因緣際會下決定從軍,選擇進入海豹部隊受訓。凱爾在酒吧認識了泰雅(席艾娜·米勒 飾演),兩人相愛並結婚生子,在此期間凱爾持續出勤任務,甚至被稱作「傳奇」。儘管在軍中的他功名無數、戰
    Thumbnail
    時間回到SARS爆發的2003年,人們還在用撥接上網,用MSN和人交流、用無名小站與人分享生活。時間一轉眼來到2021年,已經在聊著元宇宙的我們,仍上演著和《美國女孩》那個年代一樣的情節:因為病毒大家戴著口罩、無法自由的教育體制,還有在華人家庭中,無時無刻在上演的情緒勒索。
    Thumbnail
    《美國女孩》絕對是今年金馬獎上大家關注度極高的作品,劇情背景設定於台灣2003年時期,當時正是sars爆發的一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患乳癌,因而帶著兩個女兒芳儀、芳安從美國回到台灣,與疏離多年的丈夫宗輝團聚,劇情正聚焦於這個家庭如何面對這個重新出發的環境,女兒們需要去面
    Thumbnail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Thumbnail
    如果要找一部影片來瞭解亞洲企業赴美設廠時,可能面臨的勞資認知差異、企業文化衝突、管理風格矛盾,《美國工廠》,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本影片曾榮獲第92屆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值得一看。 這是2019年紀錄片,在Netflix上映。由美國前總統夫婦,歐巴馬和蜜雪兒成立的高地製片公司
    Thumbnail
    本片由 Netflix 發行,記錄美國俄亥俄州 Dayton 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被中國企業「福耀玻璃」買下並設廠,雖然此舉為當地居民帶來工作機會、中國商人也得以實現其美國夢,但後續中國管理階層和美國工人之間卻產生許多價值觀衝突,也為這看似兩全其美的投資蒙上一層陰影。
    Thumbnail
    文/素樸勛 近日即將上映的的電影《喜劇天團:勞萊與哈台》有一場戲是經典場景,就是勞萊與哈台在一場宴會上翻臉,彼此大聲叫罵,甚至還有些推擠拉扯。但是,眾人因為太習慣他們的螢幕形象,還以為他們是在鬧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