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學徒制的優勢在於它能手把手地教授實際技能,讓孩子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然而,當孩子被要求背誦英文字母表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現代的孩子只有在文體項目中才能體驗到學徒制的影子,比如打球和彈琴時,教練會提供及時的反饋,並安排真實的比賽和表演。
但在數學和語文等學科中,學習生字和乘法口訣只是為了考試,老師並不會帶領學生從事實際的應用工作。
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棒球的學習也像現在的數學和語文那樣進行,會是什麼樣子?在12歲以前,學生們只學習棒球理論,考試內容是棒球規則和歷史文化,儘管對棒球術語和名人事跡瞭如指掌,他們卻從未摸過真實的棒球。直到中學才開始進行球訓練,大學開始練習配合,研究生二年級才第一次上場比賽。這種方法顯然不適合培養棒球運動員,但現代科學家的培養方式卻類似於此。
現代教育體制是否對兒童不利呢?其實未必。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存在局限性,但在培養複雜人才方面,遠勝於傳統學徒制。在義務教育實行的這百年間,人類的智商提高了許多。
發現與掌控、探索與收穫、機警與專注,這些都是矛盾的概念。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能夠調和這些矛盾,每個人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取捨。但不管怎麼取捨,首先要尊重大腦的成長規律。六歲以前是適合發現的階段,六歲以後才適合掌控。在大腦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強迫兩三歲的孩子識字背唐詩無異於拔苗助長。因此,我們一直強調六歲以前的主要任務是玩。
六歲以後,玩依然重要,但學校裡開始了一場專注力的競賽。家長可以在六歲前為這場競賽做一些準備。高普尼克的建議並不是讓孩子三歲就開始識字背課文,而是多接觸書籍,多和孩子對話,提高詞彙量。這樣孩子上學後會對這些東西更熟悉,更願意集中注意力。
多接觸書籍和與孩子進行對話,主要有以下幾個好處:
六歲以後,專注力訓練成為關鍵。現在是時候認真學習識字和背課文了。然而,家長需要意識到過度的專注力訓練可能會導致孩子創造力下降,他們可能只會掌握一些專項技能,甚至只會考試,或者變成只會聽話的機器。因此,沒有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讓孩子多玩可以緩解專注力訓練帶來的負面影響,盡可能保留六歲前的那份童真。
然而,即使家長不讓孩子玩,他們也不會一直專注下去,因為青春期即將到來。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總的來說,家長應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合理安排學習和玩的時間,幫助孩子在各個階段都能發揮最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