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不是中年危機,而是「人生自在期」。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


50歲後,你想怎麼活?這是《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對讀者提出的大哉問。

本書作者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的住持,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庭園設計師,曾在以下大學任教:康乃爾大學, 倫敦大學、哈佛和北京大學、多摩美術大學,並在世界各地設計了數十個花園。他認為園藝教導人們每件事物的真實性或內在價值,以及日常生活的連結、和諧、寧靜和神聖,融合禪思想及日本傳統文化元素的庭園設計創作,於國內外獲得好評。以其庭園設計與哲學思想的展現,入選「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名日本人」之一。一般印象中僧侶是出世之人,但枡野俊明大師以佛法教義結合個人體悟,撰寫了許多給不同世代關於處世哲學的好書。

在讀《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時,我想到之前讀過的《五十歲之壁:如何跨過職場轉捩點的36條守則》,兩本書其實有許多共通的觀點,《五十歲之壁》是作者江上剛從銀行董事、人人稱羨的菁英,在50歲後從自身與觀察朋友「碰壁」的際遇中體悟的分享。《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則是枡野大師以洞察世情的角度現行做出的提醒。

如同書名所示,枡野俊明大師認為,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一路走來累積許多經驗,也經歷很多辛勞與痛苦,都會成為珍貴的心靈養分。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就百歲人生而言,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應該要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你也許有所疑惑「哪是,不都說是『中年危機』嗎?」,也許從許多人的角度看,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但枡野大師提醒讀者們,換個角度來看人生不同的風景,從為了家庭與公司盡心盡力的位置上稍稍退開,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那麼長久以來所累積的心靈養分,都會成為下一段人生裡最珍貴的能量。

以下是我在閱讀過程中,為自己寫下的筆記:

Part:1在50歲後才能享受的樂趣:

享受繞路的樂趣:以往會覺得人生像是往前走的單行道,只能目不斜視專心前進。現在可以「推開路旁的門看看」,嘗試—

  • 發掘興趣
  • 不執著於得失
  • 建立專屬於自己的衡量標準,無需從眾
  • 開始學習新事物

簡言之,就是不必太在意立即的「效率」「成果」「好處」

讓自己擁有夢想:必須要改變心態,不要說「反正一定做不到」「反正一定不可能」「反正我就是不行」,開始說「或許做得到」「或許有可能」「或許我也行」這樣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就變大了。也可以抱持著「實現很好,沒達成也很有意義」的態度。

享受「轉機」:人生有各種轉機,有好有壞,遇到期待之外的轉機時,不妨積極面對,不放棄正面迎擊。也可藉此機會進入新領域,以50歲的經驗與彈性應變。

「經歷」是最好的名片:不要覺得「我這麼多年來只會做OO」,應該要想「我這麼多年來只專注做OO」,要對自己累積的經歷有信心,把自己當成主體而不是隨同他人的想法,才能夠自信滿滿的思考與行動,為自己鋪出新的軌道。

Part:2該為自己活了

再忙都要放鬆,為自己創造餘裕,不只是時間的餘裕,更要有心靈的餘裕

保有自己的時間,接觸大自然,不要沈迷於手機

開始為自己而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不要淹沒在外界賦予的價值觀中,思考是在完成「自我實現」還是「為他人實現」?

要有獨處的時間,為了要找到「另一個自己」(本我),必須去除掉工作or生活中的「角色」和情緒波動。就算不能隱居山林,也要「隱於市」--創造出自己獨處的空間(咖啡館?公園的長椅?)

專注於目前與當下,與其擔心未可知的未來,不如重視可掌握的現在。「以幽暗微光照亮自己的腳邊每一步」

Part 3該開始做喜歡的事了

假日無事可做?是你沒有找事來做。先把焦點放在自己有什麼能力、自己能做什麼事(教小孩打球?),運用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動起來。因為不安感都是在太閒暇之際發生。如果陷入「什麼都不想做」的狀態,就跟死亡沒有兩樣。

感受微小事物的存在(庭園、花…)與為之感動,是一種幸福。

重視自己形諸於外的言行—身業(姿態儀容)、口業(用字遣詞、語氣)、意業(心靈),做到整頓儀表,用心於外在的服儀,維持良好的體態,注意代人的用字遣詞,勿口不擇言,到由外而內整頓心靈。

懂得因為「利他」而被感謝的喜悅

為了健康,捨棄不必要的食欲,八分飽、慢食,做好控制,實行「輕斷食」

Part 4 開始學會捨棄與放手

為捨棄做準備,審視自己身旁是否有多餘的事物,不要有「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想法,之前需要的,未必現在還是。不要輸給物欲,把擁有的物品分成三種:壹定必要的東西、有很方便沒有也可以的東西、明顯不需要的東西。從50歲起就可以斷捨離,立即開始卸載身邊過多的事物,不要等退休之後才做。

整理自己的慾望清單,包括物欲和表現慾,有很多慾望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的生活,卸下這些包袱

不要執著於經歷、頭銜,只有公司/工作的人生,無法成為自己的人生。任何職位一定會隨退休而消失,何必執著?50歲起,開始從公司、頭銜解放出來,藉由交棒,把擔子卸下來。

不強求緣分,整理工作上的人際關係,不勉強維繫,不以利害作為判斷,跟自己喜歡的人結緣即可。自然而然的表現,自由結緣。

摯友不需多,一個就足夠。熟人再多,也不會讓人生變得豐富,卻要耗費不少心力維持。能說真心話,能彼此了解的真朋友一個就很足夠,為自己從現有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

不要與人比較,為了做比較而給自己太多選項反而會產生選擇障礙,也會引發負面情緒像是不安、嫉妒。只要思考自己想要怎麼活,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自豪。不要和他人比較,和自己比較就好。

煩惱有三種:透過努力能解決的煩惱、不必要的煩惱(膚淺的慾望或過度擔憂)、自己無法解決的煩惱(災害、事故)。對於無法掌控的事,設法接受就好。

Part 5 來到最適合的位置

找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職,就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是自己天職的事,應該不可能持續幾十年,審視自己做過的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麼、該做的工作是什麼、該盡的職責在哪裡,找到自己能夠持續的天職。

懂得輕重緩急,利用時間。因為經驗豐富或是角色不同退居第一線之外,不妨保持餘裕和留白,嘗試做些不同的事。為自己激發新意。

不要成為冗員,避免落入「低產出但薪資高」的狀況,隨時問自己「有什麼事我可以做?」傳承經驗和看透本質的思考能力,是身為前輩的價值。

Part 6 學習面對後悔和不安

如何面對不安?不安是心態問題,是因為對事過度執著而導致,如果必要時能夠捨棄已有的事物,就不會因而不安。另外,不安總存在於未來,把精神和努力集中在現在,不拘泥於過去,也不對未來不安。另外,以行動破除不安。

什麼是幸福?並非物慾滿足的空虛幸福感,訂出自己對幸福的標準,不管別人怎麼想,只要自己覺得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不把不幸掛在嘴邊,把心態從「不幸思考」切換到「幸福思考」才能感受到幸福。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 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arry Kuo-avatar-img
2025/01/15
年輕時有累積餘裕,中年後就可以讓自己有較多選擇~
宇宙人-avatar-img
2025/01/16
我有一個朋友,查叔應也該認識,年過50,在金門一邊做做小生意,一邊經營民宿,生活不再像過往這麼競爭、緊繃,日子也過得開心許多。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6
宇宙人 您的朋友是哪一位呢?的確人生下半場可以是新的開始、新的生活 :)
Claydee-avatar-img
2025/01/18
枡野俊明一直出書耶!好驚人⋯⋯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8
Claydee 有出繁體中文版的好像30本了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16
謝謝您的分享❤️
喜歡這句話😊轉個念頭,事情可以很不一樣~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3.2K會員
194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Thumbnail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在公司身兼管理者與執行者,同時家庭有了另一半與小孩而自己的人生也過了一半。 《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作者大塚壽見過三萬名以上商務人士,很多50、60歲的人跟他分享許多40歲時沒做的事,所以他將一萬人跟他分享的成功與失敗經驗,集結成這本書。
Thumbnail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在公司身兼管理者與執行者,同時家庭有了另一半與小孩而自己的人生也過了一半。 《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作者大塚壽見過三萬名以上商務人士,很多50、60歲的人跟他分享許多40歲時沒做的事,所以他將一萬人跟他分享的成功與失敗經驗,集結成這本書。
Thumbnail
在勞動節連假的第二年,特地來到台北參加這場104主辦的講座,人生走到4、50歲是達到一個高峰期的尾聲,然而高齡化加少子化的現況,使得面對人生職涯發展瓶頸、新興科技發展迅速、人際關係孤離、婚姻健康、中年危機等困局,讓人出現低潮和迷惘,就來聽聽六位大神級講師如何突圍吧。
Thumbnail
在勞動節連假的第二年,特地來到台北參加這場104主辦的講座,人生走到4、50歲是達到一個高峰期的尾聲,然而高齡化加少子化的現況,使得面對人生職涯發展瓶頸、新興科技發展迅速、人際關係孤離、婚姻健康、中年危機等困局,讓人出現低潮和迷惘,就來聽聽六位大神級講師如何突圍吧。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常有「生正逢時」的感覺。 比方說,工作生涯中,趕上日本小說開始在台灣流行,自由接案的工作越來越穩定;比方說,當我邁向熟齡時,社會開始關心「老後」的議題,讓我在真正踏入「老後」之前,提前做心理準備;比方說,編輯為我安排了翻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能夠更好迎接下半場人生的作品。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常有「生正逢時」的感覺。 比方說,工作生涯中,趕上日本小說開始在台灣流行,自由接案的工作越來越穩定;比方說,當我邁向熟齡時,社會開始關心「老後」的議題,讓我在真正踏入「老後」之前,提前做心理準備;比方說,編輯為我安排了翻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能夠更好迎接下半場人生的作品。
Thumbnail
當你預期生命一切應該都在可預期的軌道上延伸,但是巨大的轉折與變化卻悄悄來了,那應該就是所謂的「中年」吧? 變化,也許來自於大環境、來自於退休、來自於衰老、來自於周遭發生的生老病死。在漸漸喪失因應外在環境轉變的能力時,變化來了,人生還長,發現自己能夠依靠的、憑藉的卻如此薄弱時的惶惑,該怎麼自處? 《5
Thumbnail
當你預期生命一切應該都在可預期的軌道上延伸,但是巨大的轉折與變化卻悄悄來了,那應該就是所謂的「中年」吧? 變化,也許來自於大環境、來自於退休、來自於衰老、來自於周遭發生的生老病死。在漸漸喪失因應外在環境轉變的能力時,變化來了,人生還長,發現自己能夠依靠的、憑藉的卻如此薄弱時的惶惑,該怎麼自處? 《5
Thumbnail
「多重階段人生」是貨真價實的上帝恩典,可以實驗並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多重階段人生」是貨真價實的上帝恩典,可以實驗並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50+的年齡,人生就一定要準備走下坡了嗎? 其實不論50、60甚至70歲,我們仍可以設立自己每年的目標,即便「50+」的目標不與年輕人相同,但只要能重新點燃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情,以我們擁有的經濟力與經驗質,在這個美好年齡,更可以對世界大聲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Thumbnail
50+的年齡,人生就一定要準備走下坡了嗎? 其實不論50、60甚至70歲,我們仍可以設立自己每年的目標,即便「50+」的目標不與年輕人相同,但只要能重新點燃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情,以我們擁有的經濟力與經驗質,在這個美好年齡,更可以對世界大聲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Thumbnail
Pubu焦點話題 常有人說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但生命雖然是場單程的旅程,沿途的景緻卻是隨興自在任人創造的,所以你我都將行經中年,邁向退休,但你想過退休前生命壯盛的中年,可以做些什麼,或該做些什麼,讓退休真得可以是退居生命旅程閑靜的休息嗎? 我想看見《富樂中年學》一書的作者是夏韻芬,
Thumbnail
Pubu焦點話題 常有人說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但生命雖然是場單程的旅程,沿途的景緻卻是隨興自在任人創造的,所以你我都將行經中年,邁向退休,但你想過退休前生命壯盛的中年,可以做些什麼,或該做些什麼,讓退休真得可以是退居生命旅程閑靜的休息嗎? 我想看見《富樂中年學》一書的作者是夏韻芬,
Thumbnail
孔子說: 人生四十而不惑,可是槓槓中年的我,可是困惑的很。 困惑什麼了? 在現在的職場上,我應該還算不上老,但絕對算不上年輕。 薪資算不上頂級,但絕對不算便宜。 同事相處中,越來越不跟年輕同事說過去,上次我聊起921, 同事默默說我才一歲。指著牆上的蔣經國畫像,他說原來之前歷史課本寫的就是他!
Thumbnail
孔子說: 人生四十而不惑,可是槓槓中年的我,可是困惑的很。 困惑什麼了? 在現在的職場上,我應該還算不上老,但絕對算不上年輕。 薪資算不上頂級,但絕對不算便宜。 同事相處中,越來越不跟年輕同事說過去,上次我聊起921, 同事默默說我才一歲。指著牆上的蔣經國畫像,他說原來之前歷史課本寫的就是他!
Thumbnail
多年來要求自己,寫的東西一定是自己願意做,自己也正在努力做的事,也或許從小是童子軍,有強烈濟弱扶傾的性格,因此總是期待我盼望自己擁有的事物,是任何人也都有機會獲得的,只要大家願意去做,是沒有門檻的,不必非得多有錢,多有能力,多麼專業才能做到,這本有關退休的書也是秉持著如此的初衷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
Thumbnail
多年來要求自己,寫的東西一定是自己願意做,自己也正在努力做的事,也或許從小是童子軍,有強烈濟弱扶傾的性格,因此總是期待我盼望自己擁有的事物,是任何人也都有機會獲得的,只要大家願意去做,是沒有門檻的,不必非得多有錢,多有能力,多麼專業才能做到,這本有關退休的書也是秉持著如此的初衷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